校园文化和学校品牌建设(文化化人与品牌树帜)
学 术 论 坛
近40年来,作为一名教育人,根植于教育情怀,致力于学校文化和品牌构建的实践探究,为上百所学校做文化和品牌构建顶层设计,为60多所学校撰写校赋。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网媒等发表育人文章数百篇,曾在四川、重庆、陕西、河南、海南等地做学校文化及品牌构建等专题讲座数十场。参与编著《化雨集》、《文化化人》、《心系健康赢在习惯》、《名师修炼的足迹》等专著专集。
序 言
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即灵魂和精神,是生活、历史和文明的插头。一个家庭的文化是教养,一个民族的教养是文化。对教育来说,文化是教之魂、校之根、人之神。养鱼先养水,寻叶寻枝必寻根,有根滋养万物,文化就是根。文化赋能品味,匠心铸就品质,特色沉淀品牌。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丰富学校品牌内涵,品牌展现学校文化魅力。美好人生从这里启航,人生没有彩排的机会!让我们做出教育、家庭和社会需要的精彩!
一、构建维度
(一)教育维度
文化对教育来说,是在“立德树人”宗旨下凝练出的教育和学校的灵魂品性、精神长相。学校必须灵魂独立,教育的生长之树必须根植在文化的田野里,道德、心灵之树必须靠文化之水去滋养。在文化的体验中生长觉悟,使教育能听闻到花开的芳香和林木的茁壮声。它既展示学校的内涵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又使教育既看到树木,更看到森林,在无声无形中孕育着教育的品质、品味和品牌。因此,要提高学校文化育人的价值取向、功能素养和质量水准,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树立育人品牌。只有深挖文化这口井,才能水到渠成,出教育品牌的源头活水,才能把每位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历史进步的人,展现出无限的澎湃力。
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沉淀、提升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内在特质和个性识别符号标志的无形资产。是学校的形象标签,是学校的声誉、历史及社会对其熟悉与认知的总和,是学校质量和发展水平外在的社会口碑声誉和内在的教育理念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铸立与彰显,是学校制胜的法宝。学校品牌的根基和灵魂是学校文化,它既能体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又是一种境界和目标。这种无形资产可以随时兑换成有形的成果:凝聚优秀教师、吸引优质生源、降低招生成本、提供融资信用、拓展生存空间、维护学校形象、抵抗偶发风险、保障长期发展。因而,要办好一所知名学校,就必须进行独特个性文化的品牌建设。
在具体育人实践中,文化就是学校践行教与育、教与学、学与习、知与识、智与慧、德与才、能与力、生与长内涵和外延的辩证关系的路径。它厚植文化育人的森林,即“五育并举”的浸润和绽放,即以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为支撑,让教育充满着生命、生成和生长的气息,充盈着学校的育人载体,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对每所学校而言,其发展历程和凝聚的校魂本身就必须饱含一个完整的文化状态和底蕴,成为学校最鲜亮的育人底色,使学校成为汇聚智慧和茁壮之地,师生在这里全面地发展自己、找到自己、成就自己,树德、增智、强体、尚美、勤劳,时时能感到文化的独特之处,处处能看到文化育人的彼岸——学校优越、校长优质、教师优良、学生优秀的模样!
学校文化是统领学校思想,指引学校办学和育人方向的纲,所以学校首先要定位好自己的办学方向,健全自己的办学制度,完善构建自己的办学文化。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有了它,才有内生驱力和精神支柱,让每一位师生谨记在心,并自觉、自愿、自动、自发地在学习工作中予以体现。不管是纸上还是墙上的文化,不仅仅只是个文字和符号,更应是一种情愫、一种理念、一种责任、一份精神、一腔热爱,最终内化在学校每一位师生心里的,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动力。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个成长个体的抚育和扶植,对每一个灵魂的理解和尊重。对每个孩子的一份真爱、一份关注、一份尊重、一份赏识、一份等待、一份宽容,努力培植的是对生命的敏感,关注生命的价值,肯定生命的意义。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需要帮助、需要合适的环境、需要充足的营养。教育就是要从细小的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每个生命都能获得最丰富的体验、最充足的营养、最大的收获。教育功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更在于点化和润泽生命。为师生生命需求和价值追求的全面健康发展,承担起做好奠基、服务、珍惜的神圣职责责无旁贷,在奉献中使师生享受成长的快乐。用博大精深的充足理由来支撑艰辛体验的高尚和价值,在学习、反思、总结、实践、务实、创新中一丝不苟教学相长,使每位师生在“珍惜—成长—优秀—精彩”的发展轨迹上享受每一时空。珍惜自然生命,充盈社会生命,有教无类、尊重差异、彰显个性、突出特色、全面化人,努力实现“内化生命,孕杰育英”的价值追求。
创建学校品牌并非一些元素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一项目的特色,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个性化办学模式”的创建过程,是一种特色文化的积淀、生成和生长过程,这种长期的文化实践便浸润成文化特色,成为学校的精神品格。一个稳定的品牌也要靠充实新的内涵、突出新的特色、创造新的优势来支撑,不少过去的名牌有些已经销声匿迹了就是一个悲剧。因此创造品牌靠创新,保持品牌同样要靠创新,创新是学校实施品牌战略的不竭动力。要感受一所学校的特色文化,才能感受到这所学校的独特魅力,这个文化即以深厚浓烈的人文精神为底蕴,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健康向上的育人阵地为平台,不断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育人特色。一名出色的校长,应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事业去经营,作为一种常态工作铭记于心、付之于行,把自己的办学理念通过文化浸润变成可操作的“化人”措施,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学校的各项制度和规范中,日复一日地渗透进师生的言行举止和价值取向中。力求从每一个细节入手,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立柱都能“陶冶”,每一寸场地都能“育人”,每一个时空都“茁壮”。最终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不断形成文化育人的鲜明特色,铸就与时俱进经久不衰的育人品牌。最终实现“五有”“五特”:即党政有文化地决策教育,校长有文化地治理学校,教师有文化地教书育人,家长有文化地哺育孩子,学生有文化地学习成长;建设规范 特色的学校,锻造专家 特质的校长,造就一特 多能的教师,聚能称职 特性的家长,培养合格 特长的学生。
(二)教学维度
基础教育在基本完成普及任务后必然会迈向优质、均衡、高效、特色发展的新起点和新方向,这就要求通过文化创新改善教育品质、提升教育形象、打造教育品牌。就必须在文化理念指导下,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使学校最优化各得其所的成就、教师最优化各得其所的成功、学生最优化各得其所的成长,引导师生乐于钻研、乐于求知,学生、教师、领导之间待之以诚,施之以爱,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氛围,积淀满足学生成长需要。面向学生未来,遵从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道德操守,使具有自身相对独特而稳定的学校氛围、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精神风貌以及日常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扎实、规范、有序、高效的教育行为运作模式基本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将文化理念视为教育的元点,把丰富师生人生内涵作为宗旨,寻求各学科知识与文化理念教育的结合点。将“知识课堂”推向“文化课堂”,传承沉淀文化理念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经验,使文化理念形成一种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协调创新发展的无法割舍的浓厚风气,逐渐完善和健全呈金字塔型的文化理念运行模式和机制。
文化理念教育即生存资格和环境的教育、生活能力和态度的教育、生成质量和价值的教育、生长目标和境界的教育。文化理念是学校所独具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教师和学生立体的精神承载物。内容包括: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张扬;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强调身心健康;倡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自主探究;体现学生快乐学习,强调寓学于乐;突破学生的教育围墙,强调开门办学;追求学生的成长生态,强调持续发展。要把学校办成师生的精神家园和精神特区,文化理念教育就必须上升为一种自觉的文化状态,使学校充分体验一种富氧的精神呼吸。学校在校际间有“话语权”,就必须进一步以文化理念教育为准绳,化知识为智慧,集文化为品格,营造文化理念环境,塑造文化理念心灵,实现文化理念管理,养成文化理念习惯,形成文化理念课堂,实施文化理念评价,改变千校一面,万人一书、亿人一模的育人局面。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便没有卓越的学校,学校不能培养精神的侏儒,文化理念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未来,教育的世界里只有春天,但不是每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通过文化理念把管理的目标和情绪、育人的力量和手段、教育的资源和内涵相对集中,减少平均用力、分散用力、低效用力和力量掣肘及抵消,挖掘出优势的兴奋点、成功的拐点、生长的切入点、优化的亮点,用个性文化展示精神,找准显性与隐性、规划与实施、规模与特色、内涵与内化的突破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抓手和切入点,体现文化理念的价值取向,张扬办学特色和治校个性,达到校内每个楼层都奋进、每个厅室都智慧、每堵墙壁都说话、每株花草讲故事、每位师生都激奋的效果,使校园无处不文明,无处不育人,无处不茁壮,使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
(三)教师维度
打造品牌学校,就一定要打造品牌教师。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学行为就一定要与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相符合,一定是先进的一流的,一定是有生本有爱心的,也一定是学生爱戴、社会认可、有影响力的。
用文化理念激发教师教育的激情和工作的热情,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不竭的动力,形成促进教师自主、合作、敬业、爱岗、亲生,即“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的争当名师的专业成长态势。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把赌注押在素质教育的实效上,让智慧之流充分涌动,让文化理念之花尽情绽放,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学生在课堂获得的发展更为有效和持久,学生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得到极大丰富,让师生在课堂中感受成功与幸福,师生共同茁壮成长。让课堂充满关注文化的气息、让教师的智慧在课堂上肆意流淌,让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让课堂教学在快乐和诗意中穿行。激情四溢是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的高度自信,更是教师永远追求的一种职业精神。并不断总结学校文化理念教育的成果,建立起团队捆绑式的整体发展路径,打造出一批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观念先进、个体素质优良、群体优势显著、专业能力高强、充满青春活力的风格型、专家型、领航型、创新型教师队伍,既加快教师队伍发展的步伐,又为学校的美誉度增加分值。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薪火相传,在于教师。作为教师,必须以灵魂工程师的名义作出庄严宣誓:忠诚教育事业,传承人类文明;托起国家希望,铸就民族精魂;坚定职业理想,享受教育人生;修身立德为本,敬业教书立人;提升教育艺术,文化理念特色育人;高举质量大旗,德智体美劳能;精益求精执教,德业竞进创新;引领学生成长,奠基幸福人生;牢记崇高使命,教坛奋斗终身!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校长、老师和学生都是这个学校的一个元素,代表着学校的工作观、育人观、价值观,其一言一行都会打上学校教育和熏陶的印记,就会自带光芒,这就是文化力量,这就是品牌效应。
(四)学生维度
文化理念启示学生在求知和成长过程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激发潜能,学有所成,思有所获,让学生浸润在真善美、礼义信等民族传统美德中展示文化理念之美,让健康、和谐、发展的生命底蕴和精神面貌成为学校文化的标志标识。学生也是如此,他的穿着服饰、言行举止、勤学孝爱、目标追求,都体现出这个学校的文化。每个学生都是一把独特的锁,不能让孩子视学校为牢笼、学习为苦差,重视创新、实践、生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能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让花有花的芳香,树有树的伟岸,草有草的柔美,为自己、为家庭、为祖国、为世界的美好未来主动学习,感受进步。用良好的习惯、方法引导学习,体验快乐及痛苦背后的幸福,立德行、增知识、健身心、长智慧,为精彩人生奠基,心之所向,步履不止,使之成为每位学子不二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必须以青春的名义向祖国宣誓:立志成才,坚定方向。生命生态,浇灌希望。永不气馁,决不彷徨。严于律己,强化修养。勤学苦练,拼搏顽强。勤思善问,自信自强。学而不厌,习而不罔。牢记嘱托,不负厚望。茁壮成长,实现梦想!
二、构建路径
(一)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文化阵地、文化项目;充分发掘学校办学历史,总结提炼学校精神文化、物态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系统性原则:要遵循教育规律,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规划要体现精品意识,突出主题,使学校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相辅相成,又各有特征,以发挥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
个性化原则:既体现地方文化特征,又体现时代精神、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形成鲜明个性特色。
创新性原则:激发学校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鼓励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风格并存,激励不同教育文化的融合,促使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互动,不断生成、发展学校文化的新境界。
实效性原则:努力做到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和成长实际,突出学校主题文化,打造独特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和活动文化,提高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实施内容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精神文化、物态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以下项目进行打造。如:一个科学激励可攀可至的育人目标;一个“接‘天气’(教育方针政策)、接地气、接人气”的办学愿景;一个立德树人大道至简的育人理念;一个引领本质理念先进的文化主题;一个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的规划;一个形象独特庄严大气的校门;一组哲理深厚催人奋进的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一副启人心智韵味盎然的联语;一篇见证辉煌豪迈志向的校赋;一套独具匠心流涟感受的雕塑;一个凝聚校魂演绎校貌的校徽;一首旋律优美激荡人心的校歌;一个陶冶心魂主题凸现的读书园;一道渴求知识遨游学海的厅廊;一个师生共享艺体独具的项目;一套功能鲜明内涵卓著的标识;一份张扬校魂弘扬情智的校报(刊、网站);一个展示风采沉淀丰硕的展室(馆、厅、廊);一套师生认可实效彰显的教材(校本);一个解开心结打开心灵的心理咨询室;一个特色凸显研学文化的论坛(讲堂);一套宣传内涵张扬外延的传媒(影像、文字);一套特色独具文化彰显的节庆(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校庆等);一套课外丰富校外多彩的活动;一套传承传统行为优化的制度;一道教育成功教学成就的轨迹(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特色);一本见证历程展示辉煌的校志;一套特色鲜明风貌突出的校服;一组赏心悦目回味悠久的影场(留影地);一处增长技能磨炼意志的基地;一个家长组成督教督学的机构(家长委员会)等。
(三)推进思路
在创建过程中要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内化为师生人人追求,有目标、有特点、有轨迹、有内涵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和成果。要挖掘优势,培育亮点,寻找突破口,按“主题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推进线路做出规划,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文化建设方向。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错位发展,以评促建,一校一特”的工作思路,努力创新,坚韧不拔,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人优我精”创建学校特色、铸造教育品牌之路,实现校园环境一流、育人机制完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身心健康、文化氛围浓厚、促进内涵发展、教育魅力彰显、办学品位提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个性、学生有特长的发展目标。
(四)实施步骤
通过“一点突破,集聚资源,立体浸润,全面化人”的方法,使学校文化一年见成效,三年出特色,五年上品牌。秉承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守望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本真打造学校文化。从办学理念到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从精神到实践,从学校理念到个人理念,从“精细化接地气”到“版块责任考评”,从“校园文化”到“文化学校”的理念提升和实践,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文化金字塔”。并以优秀的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理念和适宜的文化载体,感染、凝聚、教育、指引着师生逐步走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把学校建成世人羡慕、教师倾慕、学生仰慕的,能触摸、能感受、能欣赏、能品味、能聆听的生命茁壮的殿堂和当地文化、文明、智慧的窗口。
1.学校成立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完成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实施方案。
2.学校党政工团队、德教科后保制定特色文化建设目标及实施细则,经学校审批后实施。
3.学校制定特色文化建设考评奖惩制度细则,每年(期)严格考评奖惩。定位(目标)定点(生长点)定线(版块)定责(责任)定评(考评)。
4.《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校特色文化开发研究》等特色课程、课题立项研究,力争在市、省、国家取得突破,获得成果。
人物介绍 | PROFILE
何宝章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中管学坛,作者:何宝章,系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