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book14和macbook对比(M1版MacBook对比酷睿11代华为MateBook)
作为过去英特尔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的苹果,在2020年推出了旗下首款面向桌面级产品的自研处理器M1,并且也推出了基于M1处理器的MacBook Air笔记本,苹果表示基于M1处理器可以与Mac系统深度集成,借助定制的软件让M1处理器发挥更加出色的效能。目前基于苹果M1处理器的Macbook Air已经推出一年有余,获得了消费者尤其是视频从业者的一致好评。当然传统的X86处理器坐拥Windows这一极其成熟的生态系统,拥有更多的生产力软件,苹果也没有开放让M1版Macbook安装Windows系统,也就是说M1版Macbook Air目前仅有MacOS系统可以使用。
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巨头,面对Macbook带来了巨大压力,英特尔也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推出了全新的11代酷睿处理器,不但采用了新制程工艺,同时在包括视频渲染、图片处理等领域进行了特别的强化,以提升用户的生产力,而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基于英特尔11代酷睿处理器的笔记本终端,例如华为MateBook X Pro。无论从做工还是性能,华为MateBook X Pro的对手就是苹果Macbook,我们今天就来对这两款笔记本进行对比,看看是苹果M1处理器脱颖而出,还是传统X86处理器更胜一筹。
外观对比
从外观上来看,华为MateBook X Pro与苹果Macbook Air在设计语言上相差不大,都采用了灰色的配色,带给人一种精致感。在笔记本的A面,粗看起来似乎仅有“HUAWEI”与苹果LOGO之间的不同,不过在边角的处理上,苹果Macbook Air更显圆润。
而在笔记本的B面,华为MateBook X Pro与苹果Macbook Air都采用了超窄边框的设计,从而带来更高的颜值表现,当然两者都不是四边超窄边框,其中苹果的上边框更宽,而华为则是在下边框,左右两边框相差不大。
而在笔记本的C面,从键位布局来看似乎相差不大,双方的键程适中且回弹迅速,在键盘的两侧预留了开孔,兼具进气和传声的功效。不过华为MateBook X Pro还特别打造了指纹电源一体式的按键,从而实现指纹解锁,增加了笔记本的安全性。同时与苹果Macbook Air有所不同的是,华为MateBook X Pro巧妙地在功能按键中间设计了隐藏的按压式摄像头,这样既可以完成视频办公,不同的话也可以将其隐藏在笔记本之中,这样子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并且让摄像头与笔记本融为一体,彰显其和谐感。
在外部接口上,苹果Macbook Air已经完全抛弃了Type-A接口,转而采用双Type-C以及3.5mm耳机口的设计,而华为MateBook X Pro在右边仍然保留了Type-A接口,给人以更多的选择。目前的办公本在设计上以及臻于完美,在提供精致感的同时又得以提供轻盈的重量,可以说无论是苹果Macbook Air还是华为MateBook X Pro,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轻薄本中的翘楚。
性能对比
作为苹果旗下首款采用自研处理器的终端产品,苹果Macbook Air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采用的M1处理器。苹果M1采用了台积电5nm制程工艺,内置8核CPU,集成4个高性能大核心以及4个高效能小核心,除此之外M1处理器也内置了8核GPU以及相应的神经网络引擎,实现软件的AI加成,借助Mac系统让M1处理器发挥极致的性能。
而华为MateBook采用了英特尔目前最新的11代酷睿移动处理器,具体的型号为酷睿i7-1165 G7,采用了4核8线程的规格,基于Intel 10nm SuperFin制程,基准频率2.8GHz,睿频达到了4.7GHz。基本上这款处理器也算得上是目前最为出色的低压处理器之一。
理论测试
考虑到苹果Macbook Air采用的是Mac系统,而华为MateBook X Pro则搭载Win10系统,未来也可免费升级至微软最新的Win11系统。两个不同架构的系统让测试对比软件相比较传统的Win本对比少了许多,因此我们选择的是能够进行跨平台测试的软件以及应用与游戏。在所有的应用测试中,GeekBench 5应该算是十分流行的跨平台测试软件,无论是Windows、Mac甚至iOS、安卓都可以采用这款软件。
在GeekBench 5的测试中,可以看到MacBook Air的单线程分数为1731分,而多线程分数达到了7582分,与之做对比的是华为MateBook Pro X则是1532分的单线程以及5079分。可以看到的是,在GeekBench 5的测试中,得益于更加出色的架构,苹果M1事实上在多线程性能上比英特尔酷睿i7提升了50%左右的性能。
除了GeekBench 5之外,CineBench R23也是一款跨平台的测试软件,通过对一张图片的渲染考验CPU的多线程以及单线程性能,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在CineBench R23的测试中,苹果M1处理器的单线程性能与英特尔Core i7-1165G7相差不大,然而在多线程性能中,领先幅度甚至达到了73%。
目前基于M.2接口的NVMe SSD已经成为轻薄本的必备,对于华为MateBook Pro X以及苹果Macbook Air来说也不例外。我们也使用了相关的SSD测试软件对两个笔记本的SSD进行测试,可以看到在存储性能上,还是华为MateBook Pro X更胜一筹。通过上述的测试,我们得以看到在CPU的理论性能中,拥有4性能与4能效核心的苹果M1处理器在CPU性能上比英特尔酷睿i7更加出色,特别是在多核性能上,M1处理器则领先巨大。
实际应用测试
苹果在发布会上表示基于M1处理器的Macbook能够在包括Adobe等软件上完全发挥M1的性能,从而让笔记本成为面向专业用户的生产力工具,那么与传统的Windows笔记本相比,基于Mac系统的Macbook Air能否在生产力工具上提供更加惊艳的表现呢?我们使用Adobe中的Adobe Premiere以及Lightroom模拟专业用户的操作来考察两颗处理器的性能表现,其中Adobe Premiere选择的是导出一个4K的视频,而Lightroom则是选择处理并导出225张RAW格式的图片这样的重载应用模拟。
首先来看视频4K输出,可以看到对于华为MateBook以及苹果Macbook Air来说,视频4K输出并不是什么难事,基本上一分钟就可以顺利导出,当然这也和我们并没有采用严苛的渲染特效有一定的关系,此外M1处理器与11代酷睿处理器也拥有加速视频输出的指令集,从而提升视频输出的效率。
而在图像输出中,225张原生RAW格式图片的处理与格式转换对于两颗处理器来说都是一个相当繁重的任务,此时苹果M1处理器的优势便展现的淋漓尽致。最高领先幅度达到了40%。显然更加出色的多线程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专业用户的工作效率。
我们也使用《古墓丽影:暗影》来测试M1处理器与酷睿i7-1165G7之间的图形性能差距,在基于1920X1200分辨率以及高特效设置下,苹果M1可以取得21帧的成绩,而英特尔酷睿I7-1165G1则取得了16帧的成绩,M1比酷睿高了31%的图形性能,当然这两款处理器都称不上流畅运行这款3A大作。通过上述测试可以看到,拥有更加性能的M1处理器事实上在应用生产力中拥有比英特尔处理器更加优秀的成绩,并且在游戏性能中表现也更加出色。
系统对比
依照上面我们测试的成绩,是不是对于专业用户或者说视频从业者来看,苹果Macbook是最好的乃至一唯一的选择了呢?当然不是,事实上从过去一直到现在,Windows与Mac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硬件配置,而是在于生态系统。与移动端的iOS有所不同的是,Mac上的生态实际上相比较Windows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毕竟除了Adobe全家桶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软件之外,大部分在Windows上使用的生产力软件在Mac上难以找到踪迹,或者说缺乏一个优秀的替代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专业用户无法接受Mac系统的存在。
毕竟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有许多应用并非为视频制作而生,而仅仅是视频制作也显然不能代表生产力表现。毕竟还是有很多仿真软件在Mac上并不存在,仅在Windows上得以运行。这些小众但是又无可替代的应用已经成为了许多行业的中坚力量,显然想要让他们抛弃Windows不太现实。更不用说游戏玩家,在Mac以及Windows上的游戏数量基本上就是差一个数量级,尽管M1处理器对于英特尔酷睿i7-1165G7的性能还是有比较明显的领先,但是缺乏生态显然是Macbook的最大命门。
除此之外,随着移动生态的迅速发展,移动APP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PC,成为新一代消费者日常应用的首选,因此如何将移动APP完美地移植到PC上,让PC用户也能享受与移动APP相同的体验。而作为PC领域的巨头,英特尔与华为PC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消费者计算体验的发展。华为Macbook Pro X这一次也与英特尔通过深层次的联合研发和协作,将安卓移动 APP 引入到 PC,构建了统一的跨端应用市场,并且借助英特尔在软硬件研发上的深刻经验,为消费者带来跨平台的流畅使用体验,以获得移动用户的青睐。
如今移动APP当道,与其说是选择不同品牌的电脑,不如说选择的是完善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点上,尽管苹果Macbook能够凭借定制的M1系列处理器获得惊艳的性能,但是如果不能构建满足专业用户的生态系统,那么很显然Macbook难以成为面向全体用户的生产力工具。而在这一点上,显然是Windows笔记本更有话语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