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看谷秀还有什么农家谚语(从俗语六月六看谷秀)

说到包子,那就不能不说农历六月六。六月六是天贶(kuàng)节,其本意是感谢上天的赐予,后来逐步演变成了姑姑节,也叫包子节。

“六月六,请姑姑”是流传很广的一个习俗。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据说,这个习俗是从春秋战国时候兴起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儿女亲家赵衰对他很反感,直言数落了他。狐偃听了不高兴,当众把亲家责怪一番。赵衰年老体衰,不久因气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六月六看谷秀还有什么农家谚语(从俗语六月六看谷秀)(1)

电视剧照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对家人说,六月六日赶回家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知消息,决定六月六日杀狐偃,报父仇。

狐偃的女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整天心惊肉跳,在六月初五这天,悄悄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败露,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请来女婿。开席的时候,狐偃请女儿、女婿坐了上席,然后对众人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错。今天女婿设计杀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礼当受我一拜。希望贤婿看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一席话,说得满座宾客又惊又喜,女儿、女婿叩头谢罪,前仇尽释。

从此后,狐偃真心改过。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此事张扬出去,老百姓个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窠垃肉”。说的是六月六这一天,嫁出去的姑娘回了门,就和家里的女人们凑在一起包包子。因此,这一天也叫包子节。包包子其实也有感恩的意思,是要感谢上苍赐予的小麦丰收。

六月六看谷秀还有什么农家谚语(从俗语六月六看谷秀)(2)

五月(指农历)收小麦,往往是一年之中最紧张、最辛苦的季节。到了六月,麦子打完了,晾干了,入了仓库,农民总算可以歇口气了。为庆祝丰收,也为了感谢老天的赐予,各家各户的男主人们允许妇女在这天放开肚皮吃包子。有的妇女就多个心眼,故意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最后弄出了一堆包子,连吃几天。不仅如此,包包子用的是肉馅,还要包成大个的。天长日久,就有了“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窠垃肉”的俗语。

六月六看谷秀还有什么农家谚语(从俗语六月六看谷秀)(3)

我小时候,这样的饭一年也吃不了几次,更何况是在旧时呢。所以,每次听了这个俗语,我的心里都会啧啧感叹:嗨!真够奢侈的了。

男人辛苦一天,回到家里,看见了自己的老婆领着闺女、儿媳包了这么多包子,总会忍不住骂自己的老婆不会过日子。妇女们则会一脸委屈地说,实在是和面没有数才弄成了这样。

这件事情想想就好笑。男人有男人的权威,女人也有女人的智慧。咸淡之间,品出了威海人生活的小滋味。用这个故事去套大喜他妈,谁又能知道是不是说着同样的故事呢。只是,现代人不知过去人的苦和乐,现代人也不知过去人的悲与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