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沪粤版第三章物态变化(暑假九年级沪科版物理)

《温度与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3.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5.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规律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

八年级物理沪粤版第三章物态变化(暑假九年级沪科版物理)(1)

【要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3、熔点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要点诠释: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要点三、汽化和液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

2、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4、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5、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要点诠释:

1、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

要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要点诠释:1、六种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沪粤版第三章物态变化(暑假九年级沪科版物理)(2)

2、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凝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都没有经过液态。

要点五、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1、全球变暖:

(1)原因: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

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

(2)不利影响

① 海面上升的影响

② 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 对农业的影响

④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水资源危机

① 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类因素

② 珍惜每一滴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