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

在乔家大院2019年7月31日被国家旅游局取消五星级景区评级之前,山西一共有7个五星级景区,其中包括两个五星级大院,其中一个就是前段时期网络热议的被摘牌的晋中市乔家大院文化园区,而另外一个是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现在皇城相府成了山西唯一的五星级大院景区。

本次旅行2019年9月27日至9月28日两日游,9月28日登王莽岭游玩已单独发表了游记,9月27日从太原出发至晋城游玩了皇城相府,特整理图片文字进行记录。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9月27日17点50分,刚刚从皇城相府景区里出来。之所以选择这张图片,是感觉近500年历史的明清建筑,在傍晚时分的光线衬托下,整个门楼散发着浑黄厚重的基调,愈发显得肃穆庄严,让人不禁感慨历史的变迁。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2)

该照片摄于皇城相府外城外的广场前,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日,皇城相府景区也充满了节日庆祝气氛。

我并没有去过乔家大院,所以也无意点评乔家大院景区的好坏。但是来到这个山西唯一的五星级大院景区,整体感觉管理得井然有序。从公交车站下车步行大约100多米到达景区售票口,路途中未见任何商贩或者道路拥堵。皇城相府景区在皇城附近修建了单独的旅游商贸街,所以让游客的感觉会非常好。

到达景区大门口后,照例是用我的旅游年卡免费换票入园。进入景区大门口并不等于进入皇城,里面有一个广场,每天早晨9点有一场精彩的迎圣驾免费表演,可惜我是下午到达的没有眼福了。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3)

皇城相府占地约1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而乔家大院占地面积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相比之下皇城相府要大很多。

皇城相府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原名”中道庄“,城内建筑气势恢宏,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样一个地远山高的山西偏远地带,为何会出现“相府”呢? 这要从宅子的主人陈廷敬说起,他是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曾辅佐康熙皇帝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作为一代名相,他的住宅因此又称“相府”。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4)

中道庄,又称午亭山村,都是指这座皇城相府。中道庄西门上的楼名为“御书楼”,楼高8米,楼内存有康熙题字御匾"午亭山村" 及对联一幅: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我们似乎可以想象,300年前清康熙大帝至此眺望远山,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奋笔疾书的场景。

有说法说过去这里叫做黄城,因外城颜色而得名,然而后来因康熙皇帝两次在此下榻,所以中道庄又被称为“皇城”,这也和陈廷敬深得康熙皇帝器重赏识有关。

还有说法是陈廷敬为表孝心,为母亲建设了这座宅院,然而当地老百姓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院落,于是称之为“皇城”。后来康熙听闻,决定要来看看。陈廷敬深感压力,命人连夜把皇城刷成了黄色变成了黄城。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5)

皇城相府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建于明崇祯年间,外城中道庄建于清康熙年间四十二年。这里建筑十分有特点,依山而建,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它既是地方民居,也是官邸,还是文人雅士的故居。所以有人称它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6)

照片摄于中道庄的大门,历史上多少人进进出出,包括清康熙大帝,名相陈廷敬,还有现在络绎不绝的有人,两扇门上一对铜狮子见证着陈廷敬家族和宅院的变迁。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7)

明清时期,在这座宅院曾经很多人金榜题名:包括41位监贡生,19位举人,为官者38人,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康熙皇帝还为老师陈廷敬作诗一首大加赞美:

横经召视草,记事翼鸿毛

礼仪传家训,清新授紫毫

房姚比旧韵,李杜并诗豪

何似升平相,开怀宫锦袍。

诗中出现了几位名人,康熙皇帝把他的老师的功绩与房玄龄、姚崇相提并论,以李白、杜甫来赞美陈老师的才华。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8)

皇城相符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共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内城是陈廷敬的伯父在1633年明崇祯年间为避战乱所建。外城修建于1703年清康熙年间。

上图就是陈廷敬的故居,进口后左手是管家房和西花园,然后是小姐房。现在里面还有陈廷敬生平事迹的相关展览,陈廷敬身为清朝高官,一生廉洁刚正不阿。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9)

进口后一块麒麟照壁,照壁在明朝时十分流行。古人认为门口修上一堵墙可以防止不吉利的鬼魂来访,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照壁有利于风水。通常照壁上会雕刻一些象征吉祥的动物花草图案或者福字等。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0)

现在可以看到高悬的“相府”两个字了。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1)

这里是内城”斗筑局“的大门,内有8座院落。建筑分为祠庙、官邸和民宅三类,它们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内城东西长71.5米,南北长161米。

皇城相符的一大特色就是城墙,来这里旅游,除了可以欣赏宅院,还可以登上雄伟的城墙。城墙高12米,总长达780多米。其实读者一定有一个问题,即便家族显赫,为何要建如此高的古堡式城墙呢?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2)

晋城自古就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说法,可见其在兵家战事中的重要地位。明朝末期,李自成发动了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推翻了明统治。而皇城相府在当时的战乱年代,也不可避免地被波及。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3)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内城的城墙,可以观察到有很多附属建筑,它们是125间藏兵洞,主要用来家丁备战藏身之用。这些洞之间有的相通,并且还有暗道存在。最高的位于城墙之上还有瞭望哨和炮眼。这种结构让人想起了地道战。

东侧城墙附近的建筑,如现在的楼房一样,一层比一层高,大约有四五层之多多。内城共有5门,城墙上有很多垛口用于防卫,另外还有几处堡楼。东北和东南角制高点还分别建有春秋阁和文昌阁楼。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4)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5)

内城内最知名的建筑当属”河山楼"莫属,这座楼高30多米,共有七层,建于明崇祯5年(公元1632年)。整个建筑只有一个拱门,而且是两道设计,防止火攻。外门为石门。

河山楼三楼以上才有窗,想要进入堡垒,当时必须通过吊桥才能进入二层楼之上的入口。整个建筑,在当时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

当年农民军围攻此楼十日仍无法拿下,陈氏家族800余人得以保全性命。在河山楼的地下一层还有水井,楼里当时囤积了大量粮食物资。此次围攻后的十个月里,后来还发生了三次流寇来犯,依靠这座坚固的河山楼,村民们得以避免兵荒马乱。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6)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7)

下午五点左右,城墙上游客已经不多。几百年的城墙上,视野开阔。从清朝到民国,皇城相府完好保存下来了。上世纪末陈氏子孙300多户,做出了重要决定,响应发展旅游经济的号召,集体搬迁到了新村。这里也作为一个重要历史古迹得到了进一步修缮和保全,并且后来获得了五星级景区的评级。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8)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19)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20)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21)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南书院,这里创建于清顺治8年,两进院落。规模宏大,是陈氏子弟学习文儒的场所。南书院依山而建,还有池塘流水,文人墨士在此吟诗诵词,或可才思泉涌。

远处是最初建于唐代的文峰塔。后经历次毁坏与重建。如果有时间可以登上此塔俯瞰皇城相府和郭峪古城的全貌。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22)

另外在皇城相府附近,还有郭峪古城,天官王府,湘峪古堡等古城可以游览。郭峪古城距离非常近,只是我没有时间过去参观了。

晋城客运东站发往皇城相府的班车大约20多分钟一班,可以在大美太行晋城游微信公众号订票,该公众号是晋城东客运站的官方公众号。友情提醒尽量提前订票,有时候人多会提前把1小时内的车票都订光了。

从客运东站到皇城相府全程大约30公里,大巴车时长1小时左右,一半时间在高速路上行驶,然而票价却只有两元,这也是晋城吸引游客的优惠方式吧。

另外如果自由行从太原去皇城相府,建南汽车站有大巴直接到达晋城客运东站,然后在客运站里买去皇城相府的车票。太原迎泽大街交通大厦附近还有一中巴车线路去晋城,但是到晋城后,距离客运东站还有4公里,需要多乘一次车。如果您是图方便的话,还是跟团更便捷,否则路上可能会花去7个小时。我是为了次日更多的时间在王莽岭山上游玩所以选择了自由行。

康熙留下的客家楼(出过一代名相康熙两次下榻)(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