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青海(寻美青海散文李晓虹)

寻味青海(寻美青海散文李晓虹)(1)

编者按:

近日,由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主导,青海省新联会、青海省自媒体联盟、青海在线网主办的“喜迎二十大 筑梦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2022年青海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寻美青海”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号召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广大网络人士,通过镜头、画笔、文字记录时代发展、描绘生活变化、展示建设成就,讲好青海故事,共同绘就大美青海美好生活新图景,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今天我们推出的是青年网络作者李晓虹女士的散文作品,敬请欣赏。

寻味青海(寻美青海散文李晓虹)(2)

丹麻镇位于青海省互助县东北部,距离县城十八公里,坐落于泽林峡与花石峡脚下,三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大滩,平坦而辽阔的滩就是丹麻滩。这里有流传至今多年的“花儿会”“丹麻戏”,也称“花儿故乡”。这里是原生态文化的摇篮,也是土族非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互助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镇”。

每年夏天这里是文化盛宴的展示地,每个人身着土族服饰,面带自信的微笑,把心中的满腔热情诉说给远方的客人,你听,你细听,这声音里有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有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有对党的政策的倾力宣传。以“花儿”为媒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丹麻花儿会”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桥梁。

我常常想,以一名文学爱好者的身份讲述丹麻,但总觉得我的文字是无力的,苍白的、每次想提笔,每次又不知道写什么。这里的故事很多很美,我怕我的笔尖太瘦,写不出她的圆满。但他们说:“我们从绚烂到平凡,很多事,没有那么圆满。”

寻味青海(寻美青海散文李晓虹)(3)

只要你走进丹麻,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土族非遗文化传承处处生辉。

说来也巧,这里的女同事,个个长得很攒劲,尤其几名土族女孩,五官端正立体,身材苗条修长。长得好看也就罢了,工作能力更是没得说。她们的身影每天穿梭在镇政府院子里,村中小巷里。每次的活动,她们身着民族服装,在那轻轻一站,恍惚到了另一个美丽的世界。小索,小巧的脸庞,挺挺的鼻子,乍一看像极了《大话西游》里朱茵扮演的紫霞仙子。她们灵动的眼神,俏皮的微笑,为基层渲染了一抹动人的亮色。男同志们,宽宏大量,对自己要求高,不允许邋遢,不允许拖沓,全力工作,勤俭持家。老徐,大家亲切地叫他“许爸”,别看他年龄大了,快退休了,以为与时尚不搭边,脚穿一双干净小白鞋是他的标配。装口袋的几把钥匙,用一个塑料袋又包起来,我好奇地问:“这是咋回事?”他不紧不慢地说:“我怕钥匙的齿把我的裤子的兜划烂。”见过利序的,可没见这样利序的。戴主任的宿舍养了很多绿植,重复得比较多,大的小的摆满了桌子,都问:“为什么养这么多一样的花?”他平静地说:“给我的新房培育呢,等新房装修出来,直接摆进去就可以了。”

舒书记是我走过的五个乡镇中,遇到的最年轻和蔼的书记,严管厚爱是他对干部一贯坚持的原则,平时看上去严肃认真,私下里他心很细,关心每个人,总是设身处地的为大家着想。他总说:“大家能走到一起共事就是缘分。”周镇是女中豪杰,作为一名湘妹子,机缘巧合来到青海,思维敏捷、敢想敢干、长得清秀玲珑,做事却是果断干练。其他几个副职领导,年轻有为,活力四射,用他们的尽职尽责当着书记镇长的左膀右臂。

丹麻镇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向上,他们拧成一股绳,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立足丹麻实际,寻求发展创新之路,以小切口入手发展大民生。比如哇麻村的古台旅游,补家村的温室香菇,岔尔沟门村的露天蔬菜等,精准定位每个村,合理开发各村特色。作为乡镇,是每项工作的落实的最后一站,也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每一个领导,每一个干部,都不曾懈怠,都会全力以赴。

很多没有在乡镇上班的人,印象里都还保留着乡镇干部有点土有点老的状况,其实现在的乡镇人员更新快,年轻面孔多。乡镇每年都招聘工作人员,考录的女的多于男的,年轻人已成乡镇主流。所以你到乡镇举目望去,清一色差不多都是女的。女子们能文能武,开车下村,写文章发公众号都是常态了。小姑娘们打扮休闲舒服,比起七零后与八零后穿修身职业装、脚踩高跟鞋的打扮,她们更注重服装带给她们的舒适度与包容性,或许这就是不同年龄审美的差异吧。

村上的群众来办事,不管谁遇到,都会热情的回应接待,耐心的询问,力所能及的给予回复。大家都说:“起初这是领导要求的,到时后来做着做着就成了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的体现,我们喜欢把这种修养完善下去。”镇上的同事见面说话都客客气气的,都说能在一桌吃饭是修了几百年的缘分,大家每天围桌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格外珍惜这种缘分。

都说丹麻滩里出人才。村上的干部,个个利落大方,做事雷厉风行。温家村的张书记,身材高大,精神抖擞,走在人群里,如果不特意说明他是村干部,更多的人会认为他是一位临退休的老干部。他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每次见到他总是笑呵呵的,每次他也说:“这都不是个啥,干就完了。”他的乐观执行力让他在基层一线发光发亮,且感染着很多人。锦州村的秦书记,不仅酿得一手好酒,人送外号“秦酩馏”,为人处世更是干散敞亮,他常说:“用酿好酒的精神做群众工作,我就不信做不好。”东丹麻村的张书记,好客热情,为人踏实。他的至理名言是:“来的都是客,遇上便是缘。”很多工作,只要别人一说,他必全力配合完成。

寻味青海(寻美青海散文李晓虹)(4)

我喜欢丹心向阳,麻利利索这两个词,而丹麻是这两个词的集合。这里的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瞌睡在眼睛里过,迟干不如早干,既然做就要做出个名堂。”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乡镇,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丹麻,一个美丽的地方和一群可爱的人……

李晓虹,青海省互助县人,曾长期工作在基层,对乡村有深厚的感情,想让文学为媒介,宣传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