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原来属于哪里(舞钢地名趣谈从地名看舞钢的前世今生)

舞钢辖区内很多地名非常有意思,通过这些地名,可以了解舞钢的前世今生。笔者根据史志资料,整理出舞钢部分地名来历,并通过这些地名为读者解读钢城。

舞钢原来属于哪里(舞钢地名趣谈从地名看舞钢的前世今生)(1)

(摄影 南柯)

舞钢辖区以“铺”命名的只有一个地方,枣林镇栗林铺村。栗林铺的来历,和“铺”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央政府如何与地方进行信息传递、沟通联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驿、站、铺的设置,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大事,驿、站、铺承担的职能各有侧重,驿的规模较大,侧重接待、住宿、货物转运;站侧重传递军事情报,一般都由军事主管部门掌管使用;铺的设置最多,主要是传递政府公文、民间信件。

(摄影 南柯)

舞钢境内,以“店”命名的地名,共计6处,自北向南分别为三里店、吕店、棠棣店、朱兰店、尚店和王店6处,吕店村是舞阳向东南去西平必经之路,这里不多说,我们通过其余5个“店”的地理位置,可以解读很多信息。

古时的“店”多为大车店,临近交通要道,为路人提供简单食宿。

自元代开始,现今舞钢、舞阳大部隶属南阳府管辖。舞阳城南行,途经三里店、棠棣店、朱兰店、尚店、王店,将上述地方连起来,古时舞阳到南阳府的官道就清晰浮现出来,所有以“店”命名的村落,都紧邻官道,官道之外,再没有以“店”命名的村落。

出王店南行,经小史店,一路南行直奔南阳府。

这些以“店”为名的村镇,地方志上都留下了来历。

王店。明初,山西洪洞县王德在这里开饭店,取名王店,又称王家店。后简称王店沿袭至今。

尚店。古时有尚姓人家在此开店,所以称尚店。

朱兰店。清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刘、李、张、赵四姓,在官道路口开饭店,饭店旁有大片兰色竹子,取名竹兰店,后讹称朱兰店。时至今日,朱兰、刘占元一带,只有刘、李、张、赵四姓是落地户,并且,只要同姓老住户,都是一族家。

棠棣店。又名唐李店、棠李店,紧邻朱兰,没有查到相关记载。

三里店。距舞阳城3里,紧邻官道,明末建村,有人在这里开店,故名三里店。

将上述村庄在地图上标注之后(见下图,舞钢境内的店和铺),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从舞阳经朱兰,过大石门、接官厅,南行抵达尚店、王店,这条路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道,并且除此之外,舞钢辖区内并没有其他交通要道,舞钢境内所有以店为名的村落,都集中在这条官道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道早已湮灭在历史之中,只有这些地名,还无言地诉说着沧桑的历史。

(又:枣林镇张卜庄北有一个村子,名叫仓里店,同样处于这条古道之上,1975年8月该村被洪水冲毁,后南移与张卜庄合并,原村名废弃不用。)

舞钢原来属于哪里(舞钢地名趣谈从地名看舞钢的前世今生)(2)

(舞钢境内的店和铺)

以街为名的地方,在古代大多为集镇,是方圆左近的经济中心,舞钢境内,营街和庙街两处以“街”为名。

营街。明初山西洪洞县尹姓迁此,取名尹家营,清代简称尹营。大约在1913年前后,这里逐渐形成集镇,被称为尹营街,之后简称为营街。当年的营街很有来头,民国时期,舞钢辖区曾设大同乡、尹营乡,当时的乡公所驻地均在营街。即便到了今日,我们走进营街村,依然能够看到历史留下的痕迹。

庙街。庙街地处偏僻,但在古代,现今庙街辖区内曾设置有红阳县,汉代时曾有红阳侯封在此地。早年该地村中有一座舜王庙,故称使牛郎庙,清末,这里逐渐成为集市,后被称为庙街。

相对于古代的“街”,集的规模略小。舞钢辖区内,以“集”为地名的有4处,都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辛集。明初,有白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后来逐渐有集市,取名白集。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白集被洪水淹没,白姓随之迁走。洪水退去之后逐渐又汇聚成集市,当地百姓取名叫新集,后为辛集。当年的辛集非常有名,工商业异常发达,1939年,建立新亚烟厂,之后又逐渐建起明泰、振兴等烟厂,并且还有一个电影院。建国后,随着区划调整,辛集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这里和营街一样,处处可以看到明显有别于寻常村子的建筑物。前些日子跟朋友聊天,朋友收藏了一个酒杯,黄铜酒杯底座上清晰刻着四个字,“新亚烟厂”,看到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辛集的过去。

曹集。明初建村,曹姓居此,又有集市,称为曹集。

尹集。明初,陕西省洪洞县迁来3户尹姓,以后形成集市,取名尹集。

八台。清咸丰之前,并没有八台这个地名,那时候叫陈家集,因为陈姓居多,又有集市,所以叫陈家集。

我们把营街、庙街、辛集、曹集、尹集和八台6个地方在地图上标注之后,同样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这些街、集,都距离舞阳城较远,并且,除尹集、庙街邻近山区之外,剩余地方均位于平原地区。相反,现今舞钢南部、西南部、西部山区没有以“集”、“街”命名的地方。

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在相当长时间之内,舞钢辖区内人烟稀少,并且仅有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八台、枣林的平原地带。这点可以通过辖区人口记载得到佐证。历史资料中最早关于舞阳(舞钢)地方人口记载始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当时整个舞阳辖区共计有2308户,人口16377人,且主要集中在舞阳辖区的北部平原地带,舞钢境内的人口可以想象微乎其微,除前文所述舞阳到南阳的官道附近有居民点之外,鲜有村落。二百多年之后,到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现今舞钢辖区共计8778户,15967人,还没有现在一个乡镇人口多。

舞钢原来属于哪里(舞钢地名趣谈从地名看舞钢的前世今生)(3)

(舞钢境内的街和集)

医筹处

即便现在,很多上年龄的老人依然习惯把位于朱兰的人民医院叫做医筹处,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明就里,还有人以为是“医瞅处”,医生“瞅”病人的地方,其实医筹处这个名字的由来,源于平舞工程会战。

1972年4月,准备筹建平舞工区人民医院,当年10月,成立平舞工区市政建设处人民医院筹建处,简称“医筹处”,院址设在朱兰,很长时间内,人们都习惯将人民医院称为医筹处。1973年,将河南省工人疗养院(河南省罗山“五·七”干校卫生连)移交平舞工区市政建设处管理,干校卫生连很快迁来,当时共有职工257人。之后,在卫生连的基础上,市人民医院建成。

这就是人民医院最早的来历。

矿建

矿建又名大楼,在八台周边名声很大。被叫做大楼是因为当时这里有几栋楼房,故名。但为什么叫矿建,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样跟平舞工程会战有关。

1971年8月,为支援平舞工程建设,经冶金部同意,将秦岭矿建二公司调入平舞工程工地,很快,秦岭矿建二公司的1500余职工来到舞钢这块陌生的土地,承担八台矿区建设。后来将其驻地称为矿建,并沿袭至今。

这就是矿建的由来。

舞钢原来属于哪里(舞钢地名趣谈从地名看舞钢的前世今生)(4)

(摄影 南柯)

本文由作者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整理。

主要资料来自《舞钢市志》、《舞阳县志》。

图片使用百度地图截图。


舞钢原来属于哪里(舞钢地名趣谈从地名看舞钢的前世今生)(5)

作者简介:

张丽威,河南省舞钢人。爱好广泛,喜欢写点东西。编导微电影作品有《尚店罐饺子》、《舞钢热豆腐》、《群主相亲》、《大话泥沟陈》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