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新娘头饰夸张(巴黎妇女的装饰品)

巴洛克新娘头饰夸张(巴黎妇女的装饰品)(1)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美与丑也构成一对矛盾,共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双方既统一又斗争

美的相对性,首先表现在它与丑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依存

周钧韬讲演《生活与美学》(网络版)

第十二章 美与丑相比较而存在

第38讲 巴黎妇女的装饰品——陪衬人

在巴黎,一切都能买卖。美或丑也成了一种商品,可以拿来做骇人听闻的交易。有这样一个故事:

百万富翁杜朗多在大街上溜达,迎面走来一美一丑两个姑娘。他突然发现,丑女可以使美女平添异彩。就像花边、脂粉、假辫可以买卖一样,美女不也可以买丑女作为装饰品吗?杜朗多的设想堪称奇特。但在一切都能买卖的资本主义世界,将丑女纳入商品流通,光明正大地、货真价实地出卖丑,不也是合情合理,合乎逻辑的吗?

巴洛克新娘头饰夸张(巴黎妇女的装饰品)(2)

巴黎圣母院剧照

深通钻营之道的杜朗多敏锐地预见到,这将是一鸣惊人、一本万利的交易。于是,在采办了一批丑女作为货底以后,杜朗多的陪衬人代办所开业了,在巴黎贴出了一张广告:

夫人:敝人新创一所商号,旨在永葆夫人之美貌。敝人发明一种新的饰物,其神效可使夫人之天然风韵平添异彩。悉观今日,化妆用品名目繁多,然皆不能天衣无缝。花边首饰,一目了然;假发盘头,难免破绽;粉面朱唇,世人尽知乃涂抹之功。

有慨于此,敝人立志破此难解之题,为夫人提供装饰,无需要一条丝带,一点脂粉,只消为夫人觅得一种手段,引人注目,而又不露蛛丝马迹,使用极为简便,效能万无一失。君不见比之褴褛衣衫,盛装艳服何等耀目?比之寒酸女丐,贵妇更形高雅?

敝人所欲贡献于娇容者,乃丑脸最丰富之集锦。……租一陪衬人,与之携手同行,足使夫人陡增姿色,博得男性青睐!如蒙惠顾,不胜荣幸!届时,最丑陋、最完备之货色将呈现于夫人之目,任您视自身之美貌,挑选相应之丑女,俾使相反相成,相得益彰!价格:每小时5法郎,全天50法郎。

广告果然取得了巨大的功效。从第二天起,代办所忙碌起来,营业部顾客频盈。贵妇人们乐不可支地带走挑选好的陪衬人。天晓得一位美女倚在丑女的臂上何等快乐。她们成双成对地出现在巴黎大街,缓缓地踱步于宽阔的人行道上。她们像契友良知般地臂挽着臂,往往以“你”字相称,差不多相同的年龄,穿着一样的雅致。

这些贵妇人往往貌不出众,生着一张不会招人议论的面孔,平时人们不会对她回眸顾盼。但正是在丑陋的陪衬人的衬托之下,她们的容貌便增色许多。杜朗多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给上流社会带来虚荣心的满足,他给陪衬人带来的却是奴隶的地位和任人取笑,充满着悲痛和泪水的生活。

这则故事来源于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左拉的短篇小说《陪衬人》。小说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围绕挑选和出租“陪衬人”的活动,对资产阶级社会现实展开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同时写到了陪衬人的痛苦和可悲命运,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从美学上来讲,这则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美学道理:美具有相对性,美与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揭示了美丑的对立统一的规律。他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0页)如前所述,所谓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客观现实对人的实践的形象的肯定形态;

反之,所谓丑,就是客观现实对人的实践的形象的否定形态。与其他任何矛盾一样,美与丑也构成一对矛盾,共处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它们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有条件的统一、同一,使美丑双方都具有相对性,无条件的对立、斗争又使美丑双方都具有绝对性。

美的相对性,首先表现在它与丑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依存。

一切现实世界中的美,作为客观的社会存在,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假如没有丑,美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可以说,没有丑就没有美,反之,没有美也就没有丑。我国先秦时期的老子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

这就是说,美与丑、善与恶、长与短、高与下,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显然老子的这个美丑观含有辩证的因素。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赫拉克利特,也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转引自《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7页)

透过神学的迷雾,我们就能看到朴素辩证法的光彩。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以郁金香为例,生动地阐发了美的相对性。他认为,一株郁金香的或美或丑,是与其他郁金香比较而言的,是与其他的花,其他的植物其他的自然物比较而言的。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雨果:《〈克伦威尔〉序言》,转引自《西方文论选》下卷第183页)。这是法国大作家雨果的观点。

他在脍炙人口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根据这种美丑观,成功地创造了四个典型人物形象:女主人翁艾丝米拉达,心灵和外形都很美,是个真善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摩多,外形极丑而心灵极美;卫队长法比斯,外貌英俊而灵魂污秽;神甫孚罗洛,外表道貌岸然而内心充满邪念。正是在这种强烈的美与丑的比较中,使我们深刻地看到了美,也深刻地看到了丑,从而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这就是美与丑相比较而存在的生动例证。上述这些看法,从不同的方面都说明了美丑的依存关系。

巴洛克新娘头饰夸张(巴黎妇女的装饰品)(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