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内在的法规(以道德之名的审判)

第七章 以道德之名作为整个事件的旁观者,我们可以对当事人的行为说些什么呢?我们有资格评判这几个人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道德是内在的法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是内在的法规(以道德之名的审判)

道德是内在的法规

第七章 以道德之名

作为整个事件的旁观者,我们可以对当事人的行为说些什么呢?我们有资格评判这几个人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吗?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我们是他们几个人中的其中一个,对待这样的事情,我们又该作何处理呢?是像王先生那样“愚蠢”的大度?还是像李先生那样一味地逃避?又或者像王太太那样一死了之,像李太太那样硬杠到底?

当然,有人可以说,“如果换作是我,我从一开始,就不会让事情发生。”

那么,我请问,你所谓的一开始,应该是从哪里“开始”?从四个人最初的相识,还是仅仅从李先生与王太太的相识开始?

在李先生的生活里,没有“王太太”,也可能会有“陈小姐”,或者“莫太太”。同样的,在王太太的生活里,没有“李先生”,也可能会有“牛先生”,或者“马先生”。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围城》里,就把婚姻比作一座围城。可见,钱先生也是有过想出去的念头。还有一位叫李银河的学者说,婚姻是一种反人性的设置,婚姻这个制度的本身,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它可以把两个人围进去,但不能保证不让他们出来。因为婚姻的本质除了责任,还有自由。

现在的人,过分地强调婚姻责任,却无视了婚姻的自由,甚至把自由的婚姻视作一种道德败坏的现象。我个人觉得,这是不理性的。这样的后果,只会让更多的人惧怕婚姻,从而让婚姻达不到国家的使命层面——婚姻制度的本质,是维护国家稳定。

人的道德水准,是多种多样的。从一而终的人,也许在婚姻上实现了他所谓的道德感,但是其他方面呢?

有的人爱家,但是对朋友不仁;有的人疼孩子,但对父母不孝顺;有的人对朋友仗义,但对亲戚苛刻;有的人表面疼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背地里却有着许多不清不楚的红颜或蓝颜知己......

就像杨康,认贼作父,却深爱穆念慈;就像韦小宝,妻妾成群,却对每个人真心实意;就像丁鹏,被女人所伤,最后又利用女人伤别人......

就像这两年,有人批判琼瑶的作品毁三观(且大部分皆为女性)。说在她的故事里,女主角都是“小三”上位,都是十足的“绿茶”。

为此,我还特意看了看琼瑶阿姨的几部戏,感觉也没什么“三观不正”的问题。不过就是,你爱我,我不爱你,爱上了她而已。如果非要上纲上线,提到“三观”上去看,我觉得她“三观”也没什么问题。

琼瑶故事的核心思想就是,女性一定要温柔善良,当我们遭遇背叛时,要学会大度,放过别人,放过自己。我想,她大概希望女性面对爱人出轨时,不要以暴制暴,让所有人都变得那么不堪。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即使不能成为家人,也还能做回朋友。

琼瑶是个爱情至上的人,笔下的女性都有她的影子。人活一世,轰轰烈烈爱一场,也无可厚非。

说真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不是圣人,我们都有不可描述的人性弱点,也有别人看不到的道德盲点。贪图便宜,损人利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等等等等,哪一个比一个已婚男人爱上一个已婚女人显得高尚呢?

在这里,我要声明一下,我不是替“出轨”辩护,我只是想从道德层面,探讨一下两性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本就不能用一条法律准则,或者道德标准去评判的。我相信有些人只是在感情上走错了路,但不能代表他就是一个十恶不赦,道德败坏的人。

不要拿统一的标准去评判同一类事件。不管你是“李先生”,还是“王先生”,又或是“王太太”,或是“李太太”。只要你们之间只是感情纠葛的问题,我都希望你们能冷静对待。先反思自己,再批评他人。不要一上来就想着把事情搞大,把枕边人搞臭。没有意义,也没有道德。

相识一场,相爱一场。原本打算一起坐到终点,却中途下了车。下车之前,请把行李留给我,我还你看风景的自由。不抱怨,不纠结,不回头。我可以一个人欣赏这最后的旅程。

哦,对了,我们还是再回到上一章的最后吧!

李先生在最后举起刀的那一刻,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孩子,是父母最柔软的那根肋骨——即使他是从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杀人啦!杀人啦!”李太太吓得脸色苍白,大喊大叫起来。

可能出于自保,李太太想都没想一下,随手拿起茶几上的一个茶杯砸向了李先生的脑袋。

虽然李太太经常拿东西砸他,但是每一次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地砸,使他的伤势既不严重,也不明显。

这次不同了,惊慌失措之下,难免失了手。茶杯砸向了李先生的左眼球,顿时血花四溅,李先生昏厥不醒。

李太太吓坏了,赶忙拨打了120。从始至终,她都没有置他人于死地的想法。她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本能地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只是她不知道,人性之恶的本能,和人性之欲的本能,本质上都是不道德的。

李先生失去了左眼,李太太失去了丈夫,两败俱伤。

故事发展到了这里,整个事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

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似乎远远没有结束。

还有多少人,正干着以道德之名,损他人之实的无耻之事呢?我不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