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背景故事(59岁白居易很童趣的一首诗)

文/顾无

【引觞漫谈】

人都要经历许多漫长且艰难的过程,才能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却慢慢的变了样,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对于将来的憧憬。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许多人讨厌小孩子,觉得小孩子调皮吵闹,不讲道理。说这些话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从小孩子过来的?还有那些工作时间久的人,喜欢对新人指手画脚,觉得新人学习能力不强,办事效率太低,他们又有没有想过,自己刚进公司的狼狈模样。

每个人生的阶段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处在不同阶段的人,要学着相互理解和包容。正因如此,现代社会很强调共情,共情意味着你能明白别人的心境和情绪,并且感同身受。有这样的能力,往往会让别人把你当成同类,更愿意接近你,你也就更容易取得各方面的成功。

一个很老的比喻,人生就像是一趟列车,走在不同的路段就会有不同的风景,山峰,湖泊,高原,平原,农田,草原不一而足。我们不能要求别人都和自己有一样的经历和想法,我们能做的,是包容理解他人,享受自己的人生。

唐诗五首背景故事(59岁白居易很童趣的一首诗)(1)

【临其诗境】

关于上文的观点,我们来看白居易的一首诗。诗人们往往是具有共情心的,他们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感受着世间的万事万物,也体悟着各个阶层人的心思,就如现在的作家,想要写好一本小说,就必须要对小说中涉及的人物所代表的阶层和人群有着深刻的认知。

白居易59岁的时候,任太子宾客分司,唐朝的时候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当然是以长安为主,但是一些重要的官职,在洛阳也会有“备份”,分司就是这个意思,白居易在洛阳,既能享受到职位带给自己的地位和优渥生活,又不用承担具体的工作内容,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理想的养老职位。

但是他晚年多病,这一年的冬天就得了眼疾,多病之身给原本和谐的养老生活增加了一丝不便,也激起了作者垂暮之年的感伤。

一天出门闲逛,看见池子中一群讨喜的鱼儿,于是放慢步子细细观赏,却碰上一群小孩子摆弄自己的钓钩,看样子是想要来钓鱼了,白居易因此而起兴,写下了这一首《观游鱼》。

唐诗五首背景故事(59岁白居易很童趣的一首诗)(2)

【经典原文】

观游鱼

唐代: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唐诗五首背景故事(59岁白居易很童趣的一首诗)(3)

【条分缕析】

这首诗最主要的内容,在于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了一个对比。一般写到日常生活,往往是以开心的事情居多,或者是抒发自己对生活的哲学性感悟,白居易这首却不同,写了自己又写小孩子,蕴含着两相对比之下,自己已垂垂老矣的感伤,这应该与他身体的不便也是分不开的。

诗的第一句刻画了一个场景,我绕着池子,闲庭信步,观赏着池子中的鱼儿游来游去,好不快活。恰在此时,却碰见了一群孩子在摆弄自己的钓鱼船,想要进池子里来钓鱼。

这种情况下,白居易不禁感叹,明明都是对于同一种事物的喜爱,不同人的表现方式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异。

我来给鱼儿喂食,你们却来垂钩钓鱼了。

唐诗五首背景故事(59岁白居易很童趣的一首诗)(4)

诗的内容很简单,可是出自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之笔,他笔下的感情却并不简单。

首先是表现了自己的基本态度,自己对鱼儿的喜欢,既然在悠游着观赏它们,自然是不希望它们要遭受被钓起的厄运的。

然而这种不愿意,也只能是一种无奈罢了,钓鱼也是孩子们的爱好和权利,自己无力阻。

由这一层,全诗就笼罩了一层淡淡的无奈气息。不能以自己当下的阅历和情感来要求还未曾经事的孩子啊。这就是白居易同理心的展示,他明白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相同,明白每种阶段都有其魅力。

他也不是在为这池子鱼而无奈,而是对于岁月的无奈,对于人生的无奈。

唐诗五首背景故事(59岁白居易很童趣的一首诗)(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