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会不会引起猝死(职场猝死与心血管有关)
文/赖月辉在步履匆匆的现代社会,大家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身心的“弹簧”不断被压缩,职场中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每一名劳动者都应当关注自身健康,每一名劳动者都应当知道工作中可能导致猝死的常见疾病据了解,大多数的职场猝死与心血管相关,这也就体现了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心血管病会不会引起猝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心血管病会不会引起猝死
文/赖月辉
在步履匆匆的现代社会,大家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身心的“弹簧”不断被压缩,职场中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每一名劳动者都应当关注自身健康,每一名劳动者都应当知道工作中可能导致猝死的常见疾病。据了解,大多数的职场猝死与心血管相关,这也就体现了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7月6日,《名医面对面》栏目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汝朋在线直播,分享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知识。
《名医面对面》栏目由《中国经营报》推出。通过名医、媒体权威联合,协同构建内容生态,为大众带来从慢病管理、急救知识、重病防治到日常生活的全民健康教育,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长期熬夜会让身体付出哪些代价?
王汝朋表示,目前,职场人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晚上熬夜加班是常有的事情,但长期的熬夜加班会减少身体休息的时间,对身体诸多器官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
从短期来看,影响最大的是眼睛,熬夜会让眼睛长时间工作,进而造成短暂视力下降,也会导致视力模糊、视野阴影等情况。
熬夜还会影响皮肤。皮肤非常容易受睡眠的影响,一旦过度熬夜,皮肤就会出现干燥、色斑、皱纹等。总的来说,深睡眠状态下,皮肤的代谢是最为旺盛的,如果熬夜,皮肤得不到休息,毛孔功能障碍就会吸收更多有害物质,从而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诱发暗疮、粉刺、肤色暗淡无光等问题。
再者,消化系统也会受到熬夜的影响,长期熬夜会造成胃酸分泌失调,导致胃溃疡、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另外,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外来侵袭的重要防御机制,如果免疫细胞得不到休息,内分泌调节以及神经调节紊乱,就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短期来讲,会造成病原体感染侵袭的高发,比如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腹泻等。从长期来看,熬夜容易造成人体内肿瘤、细胞的突变病变没法被及时清理,增加癌症风险。
王汝朋强调,熬夜还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熬夜之时,身体往往处于过度激活的状态,这时候人们的神经是紧绷的,如果突然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异常波动,就可能造成心梗、脑出血等问题。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王汝朋科普道,所谓心血管疾病,无非就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心”,一个是“血管”。
“心”主要指心脏,与心脏相关的疾病最为常见的便是冠心病。冠心病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导致心力衰竭的缺血性心肌病,这些都是冠状动脉发生了问题导致的心脏疾病。
除此之外,心肌病变也值得关注,比如扩张性的心肌病、围产期的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甲亢导致的心动过速的心肌病、合并遗传因素造成的左室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右室心律失常心肌病等。
王汝朋补充说,还有一些继发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源性心脏病也会影响到心脏,从而造成心脏病变。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以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也会造成心肌的病变,比如心肌炎,严重者还会造成爆发式心肌炎,从而导致心脏性猝死。
关于“血管”,王汝朋解释,人体所有器官的能量供应、氧气供应都需要通过血管来提供,脑血管发生了问题就可能会出现急性脑卒中、慢性脑缺血,肾动脉的病变会出现缺血性的肾病、肠系膜动脉病变会导致缺血性的肠病,而外周动脉的硬化狭窄会造成外周动脉闭塞、间歇性跛行等。
因此,广义上讲,心血管疾病就是全身各系统由于心、血管原因造成的一系列病变的统称。狭义上讲,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脏和全身的大血管发生了狭窄或者血管本身病变,如破裂,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心血管基础病患者是猝死高危人群
王汝朋表示,不光是冠心病,还有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急性的比如不稳定的心绞痛,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这些患者都是猝死最高危和最常见的人群。
此外,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接受正规药物治疗,突然血压波动,控制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监测不规律,也可能会由于各种并发症导致猝死。
另外,广义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如有脑梗后遗症、肥厚梗阻型的心肌病、突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慢性心衰、终末期的肾脏病、慢性肺源性的心脏病等,也是猝死高危人群。尤其是患者不仅有心血管基础病,还保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熬夜、过度疲劳、暴饮暴食、酗酒、剧烈运动等,猝死会更容易发生。
有心血管基础病的患者在“三伏天”的注意事项
王汝朋强调,气温骤升骤降或者是高热的天气会对人体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需要更加警惕“三伏天”的危害。
研究证实,环境温度如果达到30摄氏度或者湿度达到70摄氏度,人们的心脏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机体状态更加适应环境,同时会大量饮水增加机体水分的储备、缓解身体高温缺水状态。尽管补充了大量的水分,但是这些水分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循环有一个过程,这个时间差会造成血液黏稠度的变化。在此期间,血液水分过多,心脏负担过重;水分过少,血液就会变得黏稠,这会导致体内的血液循环不畅,机体组织供血相对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机体要满足大脑等各个脏器供血的需求,大脑就会强行支配交感神经兴奋起来,这就会带来一系列心脏血管、脑血管意外,心脏功能失调,另外还会消耗更多的能量,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血糖过低,诱发一系列心脏、脑血管等急性事件的发生。
关于注意事项,王汝朋表示,水分摄入过多、过快对心衰患者不合适,这部分患者就要多次少量饮水,保证体内水分充足,尽量不要在温差过大的时候或者气温过高时进行室外活动。
如果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长时间室外作业,就要在多次少量饮水之外,多食用蔬菜、水果,以保障电解质平衡;从室外进入室内时,不要把室内温度调得过低,避免温度骤降造成血管急剧收缩而引发血压急性升高以及心脑血管意外。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除了注意平时要更加严密地监测、更加规律地服药之外,也要更加密切地找医生随访,检查评估机体状态,从而做出相应药物治疗的调整,防患于未然。
最后,王汝朋提醒大家,在“三伏天”,即使针对以上问题都做好了准备,患有心血管基础病的患者一旦感觉身体不适,就要积极去就医,不要拖,不要等。
(校对:颜京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