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沂蒙事迹有哪些(让更多人了解滨海红色故事)
尽管年事已高,郑祥艮身上依然有着军人的风采,小编提出给他拍个近照,他很小心的取出“光荣在党五十年”徽章挂在胸前,老伴也过来帮他整理绶带。
郑祥艮,潍坊滨海区央子街道固堤场村民,1964年(19岁)参军入伍,次年入党,在部队多次受到营团嘉奖,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一次荣立三等功。
郑祥艮部队转业后在地方工作,60岁时以寒亭区广播站站长岗位退休,他回到老家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整理地方红色文化上。他记忆力超好,对战争年代的红色故事、村内外早年的许多场景印象依然深刻。
郑祥艮在给来访的某单位人员讲解红色故事。(网络图)
2021年5月,郑祥艮参加央子街道组织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获一等奖第一名。
这些年,固堤场村建起了历史展馆,郑祥艮则活跃在地方红色教育事业上,许多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慕名找他讲授红色故事,有些革命后代、地方党史研究者也找到他了解情况,他的足迹遍布了滨海区各个单位,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每年会讲多少次课了。
国庆特稿
郑祥艮取出保存在身边的几幅照片和打印的文字资料,向小编逐一介绍。
青年时期的郑祥艮
抗战初期,郑祥艮家就是一个红色家庭。郑祥艮的大爷郑守田1936年入党,由他组织领导了本村的土地改革。抗战时期,他的家庭有3人参加八路军,郑祥艮的表哥萧义珩因母亲去世早,从小由郑祥艮的奶奶抚养,萧义珩1941年15岁时参加革命,1942年由赵寄舟介绍入党;郑祥艮大爷的儿子赵林(原名郑祥胜)1945年13岁入伍,他们二人因作战勇敢,政治素质高,有指挥能力,在部队都成了高级将领,二人都在军、师级岗位离休。
萧义珩,曾用名郑祥德、萧义行,离休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内长山要塞后勤部政治委员(正师职)。
郑祥艮的叔父郑守道1943年15岁入伍,因作战勇敢被华东军区授予战斗英雄,后因作战受伤,被评为二等伤残军人,转业回家乡任村党支部书记,任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大搞水利,被昌潍专区授予学大寨典型村,后积劳成疾,于1972年去世。
郑祥艮侃侃而谈,介绍他所了解的地方抗战名人,以及红色渤海走廊的有关情况。
军民情深:村民联手保护抗战家属
1943年寿潍县政府领导考虑到留在敌占区的干部家属及抗属们的安全问题,把大部分人都接到了固堤场央子一带,潍县早期共产党员庄龙甲的弟弟庄龙田参加革命后,县政府也将庄龙田的妻子及幼子接到固堤场,就住在了郑祥艮大爷家里,也成为抗日家属大队的成员,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日伪军经常来扫荡,他们时常要转移住处。鬼子扫荡时,抗属们就躲在野坡地窖里,有时几天喝不上水,冬天只好砸冰块吃,咸菜吃光了就炒盐粒,饿了就去荒地里挖野茅根吃,条件非常艰苦。
中为郑祥艮
保护渤海走廊:许司令赠机枪
抗战初期三北地区(寿潍昌)逐步建立了根据地,胶东与清河和鲁中之间的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和发展。过来的干部和部队可以在根据地落脚休息,因此山东分局以及胶东、清河两地区的党政领导开始筹划三北地区为渤海走廊,为了来往人员的安全,寿潍县政府组织了可靠群众在海滨北面修建了秘密交通壕,交通壕东起昌邑下营西至大家洼榆树园子。从此这条交通线也担负起了从胶东运输黄金到山东分局再转延安的特殊任务。抗战期间许世友曾多次来往这条渤海走廊,1194年许司令从延安回胶东上任,首次路过三北渤海走廊,视察了解到,县大队的武器装备不足,对渤海走廊的安全畅通担心,许司令回胶东时带上县大队长李力超……
许司令深受军民爱戴,再次回到胶东时当地军民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迎大会,待党政领导致辞欢迎之后,轮到许世友发言时,坐在主席台上的他却环视四周不知在找什么人,大会一时冷场,正当群众诧异时,许司令发话了,“你给我站起来”,“你给我把两挺机枪扛上来!”众人一瞧,两挺日本轻机枪被6名机枪手抬上主席台,许司令指了指机枪对李力超说机枪给你了,你一定要把渤海走廊看护好,要是哪一天这个交通线断了我拿你是问。
大队长李力超害怕许司令变卦,欢天喜地敬礼后和6名战士带着机枪和子弹跑出了会场,而警卫连长十分不舍自己使用多年的机枪,转身看着许司令抹了抹眼上的泪水,许司令看着警卫连长的失态,笑着说:别心疼,胶东这么多鬼子,我带你们好好打几仗,保证还你机枪。于时就有了许司令机枪赠英雄的美谈。
后来潍县大队没有辜负老司令的希望,在东西120里南北不足10里的狭长平原地,坚持拥护大批送往党中央、省委、沂蒙山区的干部过往,保证了黄金等物资的运输畅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固堤场的人和事:虎胆英雄郑军三
郑军三(1913-1946),原名郑祥凯,是固堤场人,他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共产党,后来部队首长见他作战勇敢,又有文化,就安排到延安抗大学习,学习期间毛主席到抗大作抗日救国形势报告,当时主席就讲到了我们不但要有一个强大的陆军,以后我们也要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听了主席的报告后,郑祥凯回县大队就改名为郑军三。抗战初期,1940年他的大儿子出生,乳名抗日,1941年侄子出生乳名团日,1944年的儿子出生乳名群日。抗战初期潍北一带形势复杂,一些劣绅打着抗日旗号乱凑武装,鱼肉乡里,郑军三多次对这些队伍提出警告,但活动在沿海的徐瑞云部自恃百人百枪,不断骚扰央子境内的一些村庄。1939年3月潍县新政权在央子境内建立,抗日斗争的组织领导得到了加强,但也经常遭到敌人的袭扰破坏。
1939年10月,国民党徐向午部二中队50余人从昌邑县进驻大湾口村,经大湾口村地下党员路兆辉报告,郑军三即率县大队将其歼灭于大湾口。春节期间郑军三又得到消息,徐部一中队在河北岭子村驻扎过春节,经县委批准,他率县大队黑夜摸进村子,一枪未发就把徐部一中队50余人枪支全部缴获,从此潍北的抗战形势明显好转。
1940年3月的一天,郑军三带领部分战士,在昌邑龙池与日伪军相遇,激战至晚,部队被冲散,混战中,连毙日伪军数名,缴枪5支,冲出包围后与战友失去联系,不顾身体极度疲劳,赶到昌邑灶户村把枪存在孙泽民家后,转移龙池村,次日又返回孙家取枪归队。战友们一晚不见郑军三,以为他牺牲了,正悲痛时,忽见他独背5枪出现,大家皆欣喜若狂,对他崇拜至极。
1940年5月,神堂子村的张岐山投靠日伪,在报庄子村奸杀妇女,强抢民财,县委多次听到群众哭诉,决定安排郑军三除霸,接受任务后,他单人独枪夜进报庄子村,将张岐山处死,为百姓除去一害,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对抗日队伍的不断扩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潍北一带的日伪人员提及郑军三都恨之入骨,几次密谋暗杀未成,1943年秋派已成为国民党暗杀团负责人的郑某某出面除掉他,郑某开始想说服郑军三投降,但郑军三不为所动,郑某遂组织敌人隐藏在固堤场村寻机下手,地下党组织察觉到郑某投敌立即将其逮捕,审讯中,郑某咬定郑军三是暗杀团成员,在一时没法查明的情况下,郑军三被下枪、撤职,当作重大特务嫌犯关押,在蒙受冤屈的情况下,他全面接受组织审查,1944年春,两名武装战士从昌邑押解他西行,途经西利渔村口忽见一日本军官纵马经过,两战士恐被发现,令他卧倒,他对战士说就是一个日本人怕什么,取得战士同意后,伸手拿枪把日本军官击毙获军马一匹。
此事在整个昌潍根据地引起很大轰动,赵寄舟司令员闻知此案后,亲自过问,并组织深入调查证实纯属冤案。下令处死了郑某,把郑军三调到分区部队任直属三连连长,在新的平台上,郑军三发扬勇敢善战的作风,在打击日寇和张景月土顽部队中做出了较大贡献。
1944年仲秋节,驻在龙池据点的日伪军企图去瓦城一带扫荡,郑军三闻知后,即率三连到瓦城村南二处路旁设伏,当40多名日伪军走到瓦城村南时,被埋伏在路边的一个排痛击,在日伪军慌乱时,埋伏在另一路边的一个排迎头痛击,在日伪军慌乱时,郑军三率2个排赶到,经激战击毙日本小队长一人,毙伤20余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20余支。战后当地群众编歌谣传唱:郑连长气昂昂,腰上别着匣子枪,带领战士进了庄,一声令下齐开火,消灭汉奸一大帮,缴获枪支数十杆,击毙日本小队长。
1945年初,赵寄舟率三连驻报庄子村,获悉相邻的大湾口村驻扎的伪军有211机枪一挺,当时整个分区部队机枪很少,赵寄舟很想将其收入我部以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得知赵司令的想法后,郑军三力争夺枪任务。傍晚,他带三人逼近大湾口村,端掉了外围岗哨,乘黑夜接近机枪处,并让三名战士齐喊“八路军进北门了,快打啊”,在敌人纷纷惊恐跑出时,他只身闯入存放机枪处,假以敌人口气,对守枪的伪军喝道“八路来了,愣着干什么,快拿枪来,”说着夺过机枪,照着敌人猛射一梭,迅速撤离,顺利地夺取了机枪。看到崭新的机枪,赵寄舟当即对他大加表扬,郑军三也因此成为昌潍根据地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1945年4月,羊角沟解放后,郑军三调任海防大队长,他带领战士自寿光羊口到昌邑下营,忽而海上,忽而陆地,沿百里海岸狠狠打击敌人。十年来,郑军三指挥作战近百次,多年来的战争生涯,使他积劳成疾,经多方治疗无效,1946年在羊口病故。病故后,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代表参加并主持了郑军三的追悼会,分区司令员赵寄舟致悼词,近千人参加了追悼会。
………
郑祥艮说:“今天,我们沐浴在和平年代的明媚阳光下,回望先烈们当年的神勇之姿,既悲壮又欣慰。革命先辈们的精忠报国之情没有白付,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已是繁花和硕果。”
“传承红色基因,深挖红色根源,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军人,我会继续发挥余热,把所了解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了解滨海的红色岁月,为党的光辉事业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