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登月全过程(带你一起飞为啥)

嫦娥一号登月全过程(带你一起飞为啥)(1)

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1月3日,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稳稳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整个降落过程既惊心动魄又热血沸腾。

就在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的前一天,荷兰奈梅亨大学无线电实验室主管马克⋅克莱因⋅沃尔特就激动得难以入眠。用他的话说:“这将是个历史性时刻,是首次登陆月球背面,而且我们参与其中。

嫦娥一号登月全过程(带你一起飞为啥)(2)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冲出地球的一次“带货”成功,就问激不激动?

荷兰:低频射电频谱仪

来自荷兰的科学载荷是一台低频射电频谱仪,安装在承担嫦娥四号中继通信任务的“鹊桥”中继卫星上。嫦娥四号着陆后,该设备将与探测器上的中国无线电设备一同开展观测。

沃尔特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是他第一次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双方都学到了很多”“这次合作让我对中国社会和工作方式有了更多了解,我真的很享受这一过程。期待下次还有机会与中国团队合作。”

嫦娥一号登月全过程(带你一起飞为啥)(3)

图为嫦娥四号巡视器车轮。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 供图)

德国: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

嫦娥四号探测器上还搭载了德国基尔大学研制的一台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该仪器总重约3千克,可对月球表面中子和其他粒子的辐射环境进行综合测量。

嫦娥四号德国科学载荷项目组负责人、基尔大学教授罗伯特⋅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同中国航天领域的接触与合作已经超过20年,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嫦娥一号登月全过程(带你一起飞为啥)(4)

“中国正与许多国际伙伴进行合作,而且合作越来越多,”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说,“我不认同那种因为担心技术外流而拒绝合作的做法。在我看来,技术只会因为拒绝分享而消亡。”

瑞典:中性原子探测仪

嫦娥四号落月是重要的里程碑,是(人类航天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步。”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嫦娥四号瑞典科学载荷项目负责人马丁⋅威泽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专访时说。

威泽介绍说,嫦娥四号上搭载的重要科学仪器之一——瑞中合作研发的中性原子探测仪,是帮助科学家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的精密仪器。

“我想对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表示热烈祝贺!”威泽说,嫦娥四号落月的成功也标志着瑞典设备阔别半个世纪后再次实现登月,这让人感觉“棒极了”。

通过探测月球表面的中性原子和离子,中性原子探测仪将在那里监测太阳风和月球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首批数据有望在2月中旬左右发回。

大家一齐来点赞

欧洲航天局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卡尔⋅伯奎斯特说,本次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降落在月球背面,“让我们更加了解月球”。人类探索外太空离不开国际合作,欧航局期待并重视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合作。

嫦娥一号登月全过程(带你一起飞为啥)(5)

此次嫦娥四号任务获得了国际广泛关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谈及嫦娥四号任务时表示,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年中国的轨道发射次数首次超过了美国

英国萨里大学工程与物理科学院副院长高扬认为,无论是从工程学还是科学角度来看,嫦娥四号任务对于实地探索月球未知区域都有着重大意义。英国《卫报》刊文称,这是人类太空探索的一个里程碑。

嫦娥一号登月全过程(带你一起飞为啥)(6)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说,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此次通过挑战月球背面着陆,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俄罗斯国立“斯滕伯格”天文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苏尔金说,嫦娥四号即将开始精彩的月面考察,“海外研究者非常希望了解嫦娥四号传回的探测数据,中方从月球背面获取的任何实地探测数据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目前,中国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向世界展示的开放姿态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伙伴。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纳坦⋅艾斯蒙德告诉新华社记者:“俄中双方均希望开展探月合作并正在就此进行磋商。”

嫦娥一号登月全过程(带你一起飞为啥)(7)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中国探月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15年的时光。作为整个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的关键组成,嫦娥四号的一小步,无疑是整个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一大步。

嫦娥一号登月全过程(带你一起飞为啥)(8)

1月3日,嫦娥四号落月的一刻,74岁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走向正在前排工作席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两代“嫦娥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其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嫦娥四号任务为中外科学家提供了更多太空探索的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