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国语版完整版(肖申克的救赎)

“ 人生只有两件事 要么忙着生 要么忙着死 ”

肖申克国语版完整版(肖申克的救赎)(1)

1 不久前一个朋友跟我说,最近又刷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我问他有什么感受,他只说了一句话:好看! 绝大多数人看过《肖申克》以后都深受感动,你或许说不清为什么,就是觉得好。

在1995年的奥斯卡上,《肖申克》败给了《阿甘正传》。两部电影常年被人拿来对比,到底谁更优秀?

此后《肖申克》一度占据影史排行第一,那么,它凭什么获此殊荣?

如果说《阿甘正传》是拍给美国人的电影,那《肖申克》则属于世界。 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涉嫌谋杀(妻子和情人)而蒙冤入狱,被判处无期徒行,他用将近二十年的光阴逃离肖申克,最终重获自由的故事。

《阿甘正传》给人以满满的希望,《肖申克》在希望之外,还诠释了信仰与自由。

电影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它所讲述的,根本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故事。 是的,你没有看错。 那这么一部剧情犯罪电影,和我们的人生有半毛钱关系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跟你聊聊「救赎」这个话题。

2 故事既然讲的是越狱,为什么不是逃离肖申克,而是救赎呢?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百科对「救赎」定义,这个东西原本是你的,但现在它属于另一个人,你重新把它买回来就叫救赎。 而在希伯来语中它有多重含义,其中就包括:拯救和赎回。 救赎是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谓基督拯救世人之道。 《肖申克》是一部美国电影,而美国的主流信仰是基督教。 在电影中,典狱长诺顿和安迪谈到圣经,他问安迪喜欢哪个章节,安迪回答了马可福音,13章35节的一句话: 所以你们要惊醒, 因为不知道家主何时来。 而诺顿更喜欢的是约翰福音,8章12节: 我是世界的光, 跟从我的, 就不在黑暗里走, 必要得跟着生命的光。 此处为结局的埋下伏笔,我们能看到安迪对信仰的虔诚,而诺顿的则是骄傲。 刚开始很不理解,为什么安迪在入狱后情绪那么平静?毕竟他没有杀人,至少应该会很痛苦才对。 直到他逃狱前才明白,他的平静源于:他认为他有罪。 这个罪就是圣经中的原罪,他虽然没有杀人,但起过杀人的念头。妻子出轨,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他的关心不够。 二十年的牢狱生涯,安迪的情绪几乎没有起伏,都是在一种忧郁中度过,他是在忏悔和赎罪。 所以,「原罪」构成了救赎的第一部分。

3 瑞德在一开始讲到:进入肖申克,门闸锁上,你才明白这是玩真的,眨眼间一生就毁了。 因为在这里,你将被剥夺所有。 肖申克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希望,即使有也是曾经有过。他们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精神极度匮乏,如同行尸走肉。 瑞德几次申请假释被拒,对自由已经不抱希望,所以他告诉安迪:有希望才可怕,它会毁灭你,你最好认命。 安迪的不同在于,他身在肖申克,心中却从未失去希望。 他在一次出外勤的时候帮助狱警逃税,给同伴们每人获得三瓶啤酒。 瑞德回忆:我们坐在太阳下,感觉就像自由人。见鬼,我好像就是在修自己家的房顶。我们是创造的主人。 此时安迪面带微笑,这是他第一次在死气沉沉的肖申克里赎回的精神与希望,虽然只有片刻自由。 第二次是他在典狱长办公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安迪和所有的罪犯都沉醉于音乐当中。 瑞德感叹:到今天我还不知道那两个女人在唱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她们唱出难以言传的美,美得令你心醉。歌声直窜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入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瞬间,肖申克众囚仿佛重获自由。 这是安迪又一次争取到的精神自由。 第三次是扩建监狱图书馆。他六年间给州里每星期写一封信,得到资助后接洽慈善会,论斤买入旧书。他把一间小破房子变成新英格兰监狱最棒的图书馆,并且教授其他人获取知识。 因为图书馆,肖申克里的众人仿佛再次找到人生的意义。 这三次是救赎的第二部分,关于精神与希望。

4 救赎的最后,是自由。 安迪从汤米口中得知当年凶杀案的线索,他请求典狱长翻案,可诺顿为了私欲杀了汤米。他要把安迪永远留在监狱为自己洗钱。 安迪痛苦交加,他通过挖好的隧道成功离开,终于赎回了自由。他将诺顿的钱成功洗白为己所用,作为牢狱生涯的补偿。 二十年的光阴他记录了典狱长和狱警的各种犯罪行径,并举报了他们。 主的审判迅速降临。 罪恶得到惩罚——诺顿自杀,狱警被捕。 此时的肖申克(也指司法机构)得到了自由的救赎,再没有罪恶的压迫。

5 瑞德说,监狱是个有趣的地方,刚进来的时候,你痛恨这里一切;慢慢地,你会习惯在这里生活;而最后,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老布。 他被关了50年,完全陷入体制,无法适应现实中的生活。出狱后的他一心想重回肖申克,最终无奈地选择结束生命。 瑞德同样无法适应自由的世界,如果不是安迪对希望的救赎,他可能会和老布一样放弃生命。 体制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被环境同化,最后离不开它。 肖申克的体制里没有自由。 囚徒们早上定点集合,他们有做不完的工作,每天在那个鸟笼般的屋子里睡觉,甚至上厕所都需要打报告。 而现实世界呢? 我们每天定点到公司打卡上班,穿梭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步履不停,夜晚的归宿也不过是个放大版的鸟笼。 和肖申克相比,在北上广,你还真没法保证谁的「鸟笼」更大一些。 为什么那么多人钟情于说走就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一样的钢筋水泥,一样的三点一线。肖申克其实不是监狱,而是现实。 每个人都是安迪,至少曾经是。 年轻的我们壮志凌云,誓要功成名就,可现实先给你当头一棒,然后继续各种花式吊打。偶尔会尝到甜头,你感觉看到了希望,明天应该会更好吧,结果明天再一次被干翻在地。 你需要用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挖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这些还不够,你还需要在恶臭里匍匐前进五百米,最终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后来,后来我们发现:年轻的我们都是安迪,梦想着改变世界,最终却活成了瑞德,被世界同化。 这就是现实的体制。 和电影不同的是,现实的体制往往都很「舒服」。我们曾经都像安迪一样挣扎过——不能在平凡中度过一生啊,但经过几番挫折,还是选择了沉沦。 反正身边的人都一样,安分守己又有何不可呢? 年龄越大越想要一份安稳的生活,开始惧怕风险,价值观里再没有挑战这个词,只想着旱涝保收,甚至是不思进取。 当一个年轻人出现,他信心满满,告诉你他要改变世界,你对此嗤之以鼻。 哼,改变世界,你是没挨过揍。 不要那么悲观嘛,你看太平洋的天空湛蓝,海风和煦,电影的结局那么美好,安迪的自由大快人心。 是啊,也有人能将「安迪」进行到底。他们希望不死,梦想不灭。 比如有个人叫马云,好像挺成功的,他说过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后天很美好。

愿你身在体制中,活在体制外。身体和灵魂都自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