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潮汕话分支(潮汕闽南话基本词汇探述)

闽南方言随着闽南地区的移民广泛地流播,已经成为一种跨地区、跨省界、走出国门的汉语方言詹伯慧先生在分析闽方言分区格局时,称“福建省内的闽南话”、“台湾闽南话”、“粤东闽南话”“共同组成闽方言中最为庞大的一支‘闽南大军’”詹先生又说:“广东号称‘三语鼎立’,这‘三语’也就是粤、闽、客三大方言”处于闽、粤两省交会处的潮汕地区使用的方言,既是“闽南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又要在广东境内同汉民族的另外两大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分庭抗礼”“鼎足而立”,这一特殊的地位,使潮汕闽南话成为一个别具特色的方言语群潮汕闽南话形成独立的语音体系之后,相对于周边的其它方言,更具保守性和独立性潮汕闽南话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抵御了粤方言的同化,保持了闽南方言的基本面貌   潮汕闽南话保持的闽南方言基本面貌突出体现在基本词汇上本文试将闽南方言形成和发展地的福建闽南话跟之后流播到粤东地区的潮汕闽南话做比较,从而厘清词汇的源流关系及其演变发展的情况    闽方言的内部分区是在具有共同的闽语特征、明确源于闽语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样,闽南方言流播过程中形成的各个不同区域的语群,也是在具有共同的闽南方言特征、明确源于闽南方言的前提下组合的我们通过分析潮汕闽南话词汇的构成进而探讨方言基本词汇稳固性在潮汕闽南话中的体现   一、潮汕闽南话词汇的构成   陈泽泓先生在《潮汕文化概说》中告诫潮汕方言研究者,不应该“将其他方言也存在的古语词说成是潮州话一家独有”,“重要的是不要将诸方言共有的特点说成只此一家”,“所选的词语,必须是今天被视为潮汕方言土语,不为现代汉语所用或罕用或者是仍为普通语使用但读音、语义已演变”林伦伦先生在《1993年以来潮汕方言研究述评》一文中也说:“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是潮汕方言词,然后才下功夫去考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明确潮汕闽南话词汇的构成   总的来说,在词汇方面,福建闽南话同潮汕闽南话一致性相当高基本词汇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约占总词汇2/3的与民族共同语相同的词语,另一个是约占总词汇1/3的闽南方言特有的词语而后者流播到潮汕地区后,在传承、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一批潮汕闽南话特有的词语   潮汕闽南话的词汇大体上应该由三部分构成:   (一)方言吸收的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的大量词语实际上,在语言交际的总词汇量中还包括大量全民族各方言共同的词语,即方言向普通话借用而用方音表述的书面词语这些词语,虽然与普通话同形同义,但在读音上却与普通话不同,而使用的频率又相当高它们是方言词汇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词语,不是方言本身的特有词,而是来自普通话的词语,有人称其为对音词,有人称其为音译词因为它们大都保留着普通话的词形和意义,只是换成方言的读音而已   (二)闽南方言的特有词闽南方言中有一批特有的方言词,这些词语是体现方言词汇特色的最主要的部分闽南方言的方言特有词,与普通话同义不同形或在义项上与普通话词语有所不同闽南方言特有词是使用闽南方言的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的词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方言词,在民族共同语其他方言中都是没有的,在闽方言各区基本能相通而相当部分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   (三)潮汕闽南话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自行创新的方言词这些词语,不同于民族共同语,也有别于闽南方言,是潮汕闽南话特有的词语   二、从潮汕闽南话保存的   闽南方言特征词看其稳固性   李如龙先生在《闽粤琼闽语词汇比较研究》中通过对乐东、万宁、海口、雷州、潮州、漳州、泉州七点闽南方言词语的比较后指出:“从七点词汇的比较可以看到,外流的闽南方言总的来说是很保守的,离开近千年,走了几千里地,在两千多条语词中至今仍有近500条语词和闽南本土的说法完全相同其中大量保存的是基本词汇,有构词能力的单音词,这些词不少在其它方言(如吴、粤、客等)未见或罕见,或用法有异,可以看成是闽(南)方言的特征词”我们从该文列举的150条语词中挑拣50条为例:   特征词普通话意义 特征词普通话意义   粟(谷子)(边缘)   翼(翅膀)(凉的)   园(旱地)醪(浑浊)   (痂子)囝(儿子)   蠓(蚊子)厝(房子)   厚(浓)薄(淡)   着(正确、对)揽(搂)   饲(喂养)目(眼睛)   跋(跌倒)捻(摘)   鉸(剪)徙(迁移)   鼻(鼻子、鼻涕)(清水煮)   潘(泔水)斗(安装)   昼(中午)转(回来)   烧(热的,暖的)寮(棚子)   曝(晒)糜(稀饭)   饮(米汤)砧(砧板)   衫(衣服)(弯腰)   箍(圈儿)泅(游水)   脬(阴囊)悬(高)   面(脸)数(账)   镭(钱)伊(他、她)   枋(板)(稀)    乌(黑色)塗(泥土)   丛(棵)齿(牙齿)   痕(痕迹)食(吃、喝、饮)   上述闽南方言的特征词,存在于潮汕闽南话中从词汇的角度看,闽南方言的特征词都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大部分是构词能力强的单音词   闽南方言中的“福建省内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都是方言历史发展的产物,正是这种共同的渊源关系,福建省内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的词汇构成自然相同了没有相同之处,我们就难以判断它们是有共同渊源的方言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闽南话,又必定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丰富带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词语,形成同一方言不同语群在词汇上的差异没有相异之处,我们也同样无法说明它们是共同渊源下的不同方言“闽南大军”的“各方面军”既是各自具有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三要素)的完整的语言体系,又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亲属关系当然,学者们在多年的研究中也发现,离开福建本土越久越远,古老的成分保留得越少,换言之,变异就越多潮汕地区是闽南人向外迁徙的第一站,与闽南本土相连,相对于台湾闽南话、海南闽南话,潮汕闽南话与福建本土闽南话有较大的共同性潮汕地区使用的方言本质上就是有若干变异的“福建省内闽南话”   可以说,同一方言的不同分支,在词汇构成上的异同,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方言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取决于特征词的保守性   三、从潮汕闽南话中保存   的闽南方言基本词汇看其稳固性   近年出版的《闽南方言大词典》(下简称《词典》),收录了能代表闽南方言的特有词语1.6万多条,释意详明,例句规范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词典》为闽南方言和潮汕闽南话的词汇研究提供了较为权威、较为规范、较为准确的依据把闽南方言特有词与潮汕闽南话的词语进行比照,我们不难发现,潮汕闽南话保留了很多闽南方言的特有词闽南方言特有词成为潮汕闽南话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试拿《词典》中收录的闽南方言韵母[i]和[a]构成的单音节领头语素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为例:   (一)由闽南方言韵母[i]构成音节(领头语素)的闽南方言特有词   《词典》收录该音节构成的词语620条,除了同义重复的69条和专用名词“伊斯兰教圣墓”外,计551条其中,仍然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的有330条,占60%下面列举其中的50条来作比较(潮汕闽南话读音按林伦伦主编的《新编潮州音字典》注汕头市音,声调只记本调,不记连续变调,下同)   《词典》收词潮汕闽南话读音主要意义   比[bi2](手比划着)   比手画脚[bi2 ciu2 uh8 ka1](指手画脚)   比拳头(母)[bi2 kung5 tao5 bho5](打斗做   打架姿势)   [pi2](伤口或疮结   的痂象锅   巴的东西)   譬相[pi3 sion3](鄙视;用刻   薄的言语挖苦、   贬斥或批评)   米粞[bhi2 coi3](米磨成浆,   经压干后即   成粞)   米[bhi2 dai5](生在谷类作   物中的小虫)   米[bhi2 tai1]米筛子   味素[bhi2 sou3](味道、滋味)   沬[bhi7](潜入水中或   水中摸索比   喻沉湎)   沬头泅[bhi7 tao5 siu5](潜泳)   猪哥[de1 go1](用于交配的   猪比喻好色   风流之徒)    猪屎篮[de1 sai2 na5](放猪粪便的   筐或器具)   猪屎夹[de1 sai2 goih8](将猪牛粪夹   进簸箕的   竹夹)   猪头髓[de1 tao5 cu2](猪脑儿比   喻人傻)   猪头肥[de1 tao5 bui5](腮腺炎)    猪尺[de1 cioh4](猪胰脏)   猪腹里[de1 bag4 lai6](猪内脏)   猪脚节[de1 ka1 zag4](猪脚的下半   段,猪踝骨   以下部分)   猪兄狗弟[de1 hian1 gao2 di6](不三不四   的朋友;狐   朋狗友)   制煞[zi3suah4](驱邪)   字纸[ri7 zua2](废纸)   舔[zi6](舔,以舌取   食物)   痴哥[ci6 go1](比喻好色者)   饲蠓[ci7 mang2](喂蚊子,常比   喻房子闲置)   咝尿[si1 rio7](把尿)   时阵[si5 zung7](时候,当儿)   死了了[si2 liao2 liao2](死绝,死光光)   死色[si2 sg4](颜色不耀眼)   死绝[si2 zoh8](死光,绝嗣;   副词,表极   端;感叹词,   糟糕)   死绵[si2 min5](沉酣的样子)   四正[si3 zian3](端正比喻按   规章制度办事)   四散[si3 suan3](散落在各处,   不集中胡乱)   枝骨[gi1 gug4](骨架身板)   记池[gi3di5](记性)   记认[gi3ring7](记号,标志)   记心[gi3sim7](牢记在心)   起性[ki1 sn3](发火,发脾气)   齿脚[ki1 ka1](牙根)   齿龈根[ki1 ngeng5 geng1](同上)   齿包[ki1 bao1](牙包,牙龈   长脓包)   去了了[ke3 liao2 liao2](全部走光   比喻钱财全   部耗尽)   鱼臊[he5co1](总称鱼虾等   水产品)   鱼栽[he5zai1](鱼苗儿)   戏棚[hi3 bn5](搭在露天的   舞台)   戏脚[hi3ka1](戏迷)   戏出[hi3cug5](戏码,旧称   戏曲演出的   节目)   耳钩[hin6gao1](耳环)   椅头[in2tao2](凳子,没有   靠背的坐椅)   椅条[in5diao5](板凳)   (二)由闽南方言韵母[a]构成音节(领头语素)的闽南方言特有词   《词典》收录该韵母构成音节的闽语510条,除了同义重复的38条外,计472条其中,仍然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的有285条,占60%下面列举其中的50条作比较:   《词典》收词潮汕闽南语读音主要意义   巴啷[ba1 lang1] (鱼名,蓝圆   )   饱饫[ba2 e3](饱而生厌)   抛辗斗[pa1 ling5 dao2] (翻跟斗)   抛网[pa1 mang6] (撒网)   麻文笑[ba1 bhung1 cio3] (微微作笑)   大家[da1 g1](婆婆,夫之母)   大官[da1 guan1](公公,夫之父)   嗒知嘟[da5 di1 du5](唢呐)   拉囵[la5 lung5] (稍微;些许)   拉凉[la5 liang5](消闲;闲谈   乘凉)   早顿[za2 deng3] (早餐)   早暗[za2 am3](早上和晚上)   差淡薄[ca1 dam6 boh8] (差点儿)   柴头[ca5 tao5](木料统称比   喻呆板、呆滞)   柴屐[ca5 gioh8](木制拖鞋)   沙厘[sa1 li5](制造器皿的   铝制品)    沙厘锅[sa1 li5 u1](铝锅)   沙茶[sa1 d5](一种芥末,有   辣味,来自南洋)   加里罗[ga1 li2 lo5](吵闹,纠缠不休   离结果差得很远)   胛脊[ga1 ziah4](脊背)   胛脊后[ga1 ziah4 ao6](背后)    交落[ga1 laoh8](掉下丢失)   胛脊骨[ga ziah4 gug4](脊椎骨)   家己[ga1 gi7](自己)   家己人[ga1 gi7 nang5] (自己人)   家蚤[ga1 zao2](跳蚤)    绞刀[ga1 do1](剪子、剪刀)   绞头毛[ga1 tao5 mo5] (理发)   绞掌甲[ga1 zeng2 ga5](剪指甲)   [ga3](稀;含水分多)   咬咬滚[ga6 ga6 gun2](形容喧闹)   咬线[ga6 suan3](缝纫器械在操   作时卡线)   咬齿龈根 [ga6 ki1 ngeng5 geng1] (咬牙关)   咬硬[ga6 ngn6](形容咬定某一   主意不松口)   尻川[ga1 ceng1](屁股)   尻川后[ga1 ceng1 ao6](背地里,背后)   尻川斗[ga1 ceng1 dao2](屁股蛋儿)   脚囝[ka1 gian2](属下)   脚来手来[ka1 lai5 ciu2 lai5](动手动脚)   脚筒骨[ka1 dang5 gug4](股骨或颈骨)   脚盘[ka1 buan2](脚背脚面)   脚后肚[ka1 ao6 dou2](腿肚)   脚手[ka1 ciu2] (手和脚属下   人手手段、伎俩)   脚液[ka1 sioh8](脚汗)    脚数[ka1 siao3](人手,角色,略   含贬义)   脚后卵[ka1 ao6 neng6](脚下部突出的   骨头,在踝骨下   方)   脚臁[ka1 niam5](小腿胫骨的中段)   敲头壳[ka3 tao5 kag4](喻指挨上级斥   责或批评)   阿舍[a1 sia3](纨绔子弟)   亚铅线[a1 ing5 suan3](镀锌的铁丝,不   易生锈)   四、潮汕闽南话同福建闽南话   特有词比较   (一)潮汕闽南话的词语跟福建闽南话的词语基本是一致的潮汕地区使用的方言词语本质上就是有若干变异的闽南方言词语   (二)潮汕闽南话的方言基本词汇中,超过一半是来自现在还在继续使用的福建闽南话特有词,这是方言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决定的   (三)部分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中,虽是同一词语,但也有不同的表现(仍以上面列举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为例)   1.同一词语,潮汕闽南话的义项比闽南方言少例如:   【拉凉】①消闲;闲谈②乘凉   在潮汕闽南话中,①义已经消失   【加里罗】①吵闹,纠缠不休②离结果差得很远   在潮汕闽南话中,①义已经消失   【枝骨】①骨架②身板   在潮山闽南话中,②义已经消失   【猪头髓】①猪脑儿②比喻人傻   在潮汕闽南话中,②义已经消失   我们还注意到这样的情况,潮汕闽南话保留了闽南方言某一词语的基本意义,但适应的范围变小了比如:   【拉囵】稍微,些许   潮汕闽南话虽然保留了该词的基本意义,但已将此义局限在对“烧、热”的修饰限制上,如“拉囵烧”甚至以“拉囵”表示“拉囵烧”   【沙茶】一种芥末,有辣味,来自南洋   潮汕闽南话虽然保留了该词的基本意义,但已是特指潮菜中极富地方特色的调味品,用潮汕地区的原料制成的,带有明显地方风味的“沙茶酱”   2.同一词语,潮汕闽南话的义项比闽南方言多   【阿舍】①纨绔子弟②靠他人的钱财挥霍浪荡   在潮汕闽南话中,把“权贵人家的公子哥儿”称为“阿舍”如“保宁二舍药堂”;“食鱼食肉郑三舍,捶捶拍拍伙头军”   【死绵】沉酣的样子   在潮汕闽南话中还有“无精打采”的意思如:伊生病,个人死绵死绵   【戏出】戏码,旧称戏曲演出的节目   潮汕闽南话中,还有“把戏、花招”的意思如:好好读书,勿尽是你个戏出潮汕俗谚“做无好戏出”———演的不是好的戏,引伸为所办的没有一件是好事   【亚铅线】闽南方言将镀锌的铁丝称为亚铅线、亚铅丝,潮汕闽南话在实际使用时,常直接称之为“亚铅”、“铅线”表面镀上一层锌的薄铁板在普通话中通称铅铁、白铁,而闽南方言称为“亚铅”如“亚铅桶”这样,同一个外来词“亚铅”,在潮汕闽南话和闽南方言就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3.从语序看,个别潮汕闽南话词语与福建闽南方言词语只有次序排列的不同例如   【比手画脚】潮汕闽南话更多使用的是“比脚画手”   4.从音节看,个别潮汕闽南话词语与福建闽南方言词语只有音节多少之不同例如:   【加里罗】潮汕闽南话也使用双音节词“加罗”   【亚铅线】潮汕闽南话也使用双音节词“亚铅”   【四散】潮汕闽南话也使用单音节词“散”如:“拐脚洗浴———散舞”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潮汕闽南话用“四散”、“散”表达“胡乱”义时,几乎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同“四散”、“散”构成偏正式动词短语“四散+V”或“散+V”例如:“青盲掠鱼———四散摸”、“胡琏掠壮丁———散拉”而闽南方言中,“四散”有“胡乱”这一义项,单音节词“散”只有“松开;分散零碎的”的意思   同样,“戏棚”一词,在潮汕闽南话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简化成“棚”,并成为构词语素(或短语中心词)如:压棚、棚脚、出棚、落棚、棚前、棚内等潮汕俗谚“乌衫出棚目汁流”中的“棚”即“戏棚”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潮汕闽南话传承并发展、创新了闽南方言特有词,形成了具有潮汕特色的潮汕闽南话特有词      □林庆熙,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闽南话潮汕话分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闽南话潮汕话分支(潮汕闽南话基本词汇探述)

闽南话潮汕话分支

闽南方言随着闽南地区的移民广泛地流播,已经成为一种跨地区、跨省界、走出国门的汉语方言。詹伯慧先生在分析闽方言分区格局时,称“福建省内的闽南话”、“台湾闽南话”、“粤东闽南话”“共同组成闽方言中最为庞大的一支‘闽南大军’”。詹先生又说:“广东号称‘三语鼎立’,这‘三语’也就是粤、闽、客三大方言。”处于闽、粤两省交会处的潮汕地区使用的方言,既是“闽南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又要在广东境内同汉民族的另外两大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分庭抗礼”“鼎足而立”,这一特殊的地位,使潮汕闽南话成为一个别具特色的方言语群。潮汕闽南话形成独立的语音体系之后,相对于周边的其它方言,更具保守性和独立性。潮汕闽南话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抵御了粤方言的同化,保持了闽南方言的基本面貌。   潮汕闽南话保持的闽南方言基本面貌突出体现在基本词汇上。本文试将闽南方言形成和发展地的福建闽南话跟之后流播到粤东地区的潮汕闽南话做比较,从而厘清词汇的源流关系及其演变发展的情况。    闽方言的内部分区是在具有共同的闽语特征、明确源于闽语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样,闽南方言流播过程中形成的各个不同区域的语群,也是在具有共同的闽南方言特征、明确源于闽南方言的前提下组合的。我们通过分析潮汕闽南话词汇的构成进而探讨方言基本词汇稳固性在潮汕闽南话中的体现。   一、潮汕闽南话词汇的构成   陈泽泓先生在《潮汕文化概说》中告诫潮汕方言研究者,不应该“将其他方言也存在的古语词说成是潮州话一家独有”,“重要的是不要将诸方言共有的特点说成只此一家”,“所选的词语,必须是今天被视为潮汕方言土语,不为现代汉语所用或罕用。或者是仍为普通语使用但读音、语义已演变”。林伦伦先生在《1993年以来潮汕方言研究述评》一文中也说:“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是潮汕方言词,然后才下功夫去考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明确潮汕闽南话词汇的构成。   总的来说,在词汇方面,福建闽南话同潮汕闽南话一致性相当高。基本词汇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约占总词汇2/3的与民族共同语相同的词语,另一个是约占总词汇1/3的闽南方言特有的词语。而后者流播到潮汕地区后,在传承、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一批潮汕闽南话特有的词语。   潮汕闽南话的词汇大体上应该由三部分构成:   (一)方言吸收的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的大量词语。实际上,在语言交际的总词汇量中还包括大量全民族各方言共同的词语,即方言向普通话借用而用方音表述的书面词语。这些词语,虽然与普通话同形同义,但在读音上却与普通话不同,而使用的频率又相当高。它们是方言词汇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词语,不是方言本身的特有词,而是来自普通话的词语,有人称其为对音词,有人称其为音译词。因为它们大都保留着普通话的词形和意义,只是换成方言的读音而已。   (二)闽南方言的特有词。闽南方言中有一批特有的方言词,这些词语是体现方言词汇特色的最主要的部分。闽南方言的方言特有词,与普通话同义不同形或在义项上与普通话词语有所不同。闽南方言特有词是使用闽南方言的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的词。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方言词,在民族共同语其他方言中都是没有的,在闽方言各区基本能相通。而相当部分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   (三)潮汕闽南话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自行创新的方言词。这些词语,不同于民族共同语,也有别于闽南方言,是潮汕闽南话特有的词语。   二、从潮汕闽南话保存的   闽南方言特征词看其稳固性   李如龙先生在《闽粤琼闽语词汇比较研究》中通过对乐东、万宁、海口、雷州、潮州、漳州、泉州七点闽南方言词语的比较后指出:“从七点词汇的比较可以看到,外流的闽南方言总的来说是很保守的,离开近千年,走了几千里地,在两千多条语词中至今仍有近500条语词和闽南本土的说法完全相同。其中大量保存的是基本词汇,有构词能力的单音词,这些词不少在其它方言(如吴、粤、客等)未见或罕见,或用法有异,可以看成是闽(南)方言的特征词。”我们从该文列举的150条语词中挑拣50条为例:   特征词普通话意义 特征词普通话意义   粟(谷子)(边缘)   翼(翅膀)(凉的)   园(旱地)醪(浑浊)   (痂子)囝(儿子)   蠓(蚊子)厝(房子)   厚(浓)薄(淡)   着(正确、对)揽(搂)   饲(喂养)目(眼睛)   跋(跌倒)捻(摘)   鉸(剪)徙(迁移)   鼻(鼻子、鼻涕)(清水煮)   潘(泔水)斗(安装)   昼(中午)转(回来)   烧(热的,暖的)寮(棚子)   曝(晒)糜(稀饭)   饮(米汤)砧(砧板)   衫(衣服)(弯腰)   箍(圈儿)泅(游水)   脬(阴囊)悬(高)   面(脸)数(账)   镭(钱)伊(他、她)   枋(板)(稀)    乌(黑色)塗(泥土)   丛(棵)齿(牙齿)   痕(痕迹)食(吃、喝、饮)   上述闽南方言的特征词,存在于潮汕闽南话中。从词汇的角度看,闽南方言的特征词都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大部分是构词能力强的单音词。   闽南方言中的“福建省内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都是方言历史发展的产物,正是这种共同的渊源关系,福建省内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的词汇构成自然相同了。没有相同之处,我们就难以判断它们是有共同渊源的方言。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闽南话,又必定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丰富带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词语,形成同一方言不同语群在词汇上的差异。没有相异之处,我们也同样无法说明它们是共同渊源下的不同方言。“闽南大军”的“各方面军”既是各自具有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三要素)的完整的语言体系,又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亲属关系。当然,学者们在多年的研究中也发现,离开福建本土越久越远,古老的成分保留得越少,换言之,变异就越多。潮汕地区是闽南人向外迁徙的第一站,与闽南本土相连,相对于台湾闽南话、海南闽南话,潮汕闽南话与福建本土闽南话有较大的共同性。潮汕地区使用的方言本质上就是有若干变异的“福建省内闽南话”。   可以说,同一方言的不同分支,在词汇构成上的异同,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方言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取决于特征词的保守性。   三、从潮汕闽南话中保存   的闽南方言基本词汇看其稳固性   近年出版的《闽南方言大词典》(下简称《词典》),收录了能代表闽南方言的特有词语1.6万多条,释意详明,例句规范。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词典》为闽南方言和潮汕闽南话的词汇研究提供了较为权威、较为规范、较为准确的依据。把闽南方言特有词与潮汕闽南话的词语进行比照,我们不难发现,潮汕闽南话保留了很多闽南方言的特有词。闽南方言特有词成为潮汕闽南话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试拿《词典》中收录的闽南方言韵母[i]和[a]构成的单音节领头语素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为例:   (一)由闽南方言韵母[i]构成音节(领头语素)的闽南方言特有词。   《词典》收录该音节构成的词语620条,除了同义重复的69条和专用名词“伊斯兰教圣墓”外,计551条。其中,仍然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的有330条,占60%。下面列举其中的50条来作比较(潮汕闽南话读音按林伦伦主编的《新编潮州音字典》注汕头市音,声调只记本调,不记连续变调,下同)。   《词典》收词潮汕闽南话读音主要意义   比[bi2](手比划着)   比手画脚[bi2 ciu2 uh8 ka1](指手画脚)   比拳头(母)[bi2 kung5 tao5 bho5](打斗。做   打架姿势)   [pi2](伤口或疮结   的痂。象锅   巴的东西)   譬相[pi3 sion3](鄙视;用刻   薄的言语挖苦、   贬斥或批评)   米粞[bhi2 coi3](米磨成浆,   经压干后即   成粞)   米[bhi2 dai5](生在谷类作   物中的小虫)   米[bhi2 tai1]米筛子   味素[bhi2 sou3](味道、滋味)   沬[bhi7](潜入水中或   水中摸索。比   喻沉湎)   沬头泅[bhi7 tao5 siu5](潜泳)   猪哥[de1 go1](用于交配的   猪。比喻好色   风流之徒)    猪屎篮[de1 sai2 na5](放猪粪便的   筐或器具)   猪屎夹[de1 sai2 goih8](将猪牛粪夹   进簸箕的   竹夹)   猪头髓[de1 tao5 cu2](猪脑儿。比   喻人傻)   猪头肥[de1 tao5 bui5](腮腺炎)    猪尺[de1 cioh4](猪胰脏)   猪腹里[de1 bag4 lai6](猪内脏)   猪脚节[de1 ka1 zag4](猪脚的下半   段,猪踝骨   以下部分)   猪兄狗弟[de1 hian1 gao2 di6](不三不四   的朋友;狐   朋狗友)   制煞[zi3suah4](驱邪)   字纸[ri7 zua2](废纸)   舔[zi6](舔,以舌取   食物)   痴哥[ci6 go1](比喻好色者)   饲蠓[ci7 mang2](喂蚊子,常比   喻房子闲置)   咝尿[si1 rio7](把尿)   时阵[si5 zung7](时候,当儿)   死了了[si2 liao2 liao2](死绝,死光光)   死色[si2 sg4](颜色不耀眼)   死绝[si2 zoh8](死光,绝嗣;   副词,表极   端;感叹词,   糟糕)   死绵[si2 min5](沉酣的样子)   四正[si3 zian3](端正。比喻按   规章制度办事)   四散[si3 suan3](散落在各处,   不集中。胡乱)   枝骨[gi1 gug4](骨架。身板)   记池[gi3di5](记性)   记认[gi3ring7](记号,标志)   记心[gi3sim7](牢记在心)   起性[ki1 sn3](发火,发脾气)   齿脚[ki1 ka1](牙根)   齿龈根[ki1 ngeng5 geng1](同上)   齿包[ki1 bao1](牙包,牙龈   长脓包)   去了了[ke3 liao2 liao2](全部走光。   比喻钱财全   部耗尽)   鱼臊[he5co1](总称鱼虾等   水产品)   鱼栽[he5zai1](鱼苗儿)   戏棚[hi3 bn5](搭在露天的   舞台)   戏脚[hi3ka1](戏迷)   戏出[hi3cug5](戏码,旧称   戏曲演出的   节目)   耳钩[hin6gao1](耳环)   椅头[in2tao2](凳子,没有   靠背的坐椅)   椅条[in5diao5](板凳)   (二)由闽南方言韵母[a]构成音节(领头语素)的闽南方言特有词。   《词典》收录该韵母构成音节的闽语510条,除了同义重复的38条外,计472条。其中,仍然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的有285条,占60%。下面列举其中的50条作比较:   《词典》收词潮汕闽南语读音主要意义   巴啷[ba1 lang1] (鱼名,蓝圆   )   饱饫[ba2 e3](饱而生厌)   抛辗斗[pa1 ling5 dao2] (翻跟斗)   抛网[pa1 mang6] (撒网)   麻文笑[ba1 bhung1 cio3] (微微作笑)   大家[da1 g1](婆婆,夫之母)   大官[da1 guan1](公公,夫之父)   嗒知嘟[da5 di1 du5](唢呐)   拉囵[la5 lung5] (稍微;些许)   拉凉[la5 liang5](消闲;闲谈。   乘凉)   早顿[za2 deng3] (早餐)   早暗[za2 am3](早上和晚上)   差淡薄[ca1 dam6 boh8] (差点儿)   柴头[ca5 tao5](木料统称。比   喻呆板、呆滞)   柴屐[ca5 gioh8](木制拖鞋)   沙厘[sa1 li5](制造器皿的   铝制品)    沙厘锅[sa1 li5 u1](铝锅)   沙茶[sa1 d5](一种芥末,有   辣味,来自南洋)   加里罗[ga1 li2 lo5](吵闹,纠缠不休。   离结果差得很远)   胛脊[ga1 ziah4](脊背)   胛脊后[ga1 ziah4 ao6](背后)    交落[ga1 laoh8](掉下。丢失)   胛脊骨[ga ziah4 gug4](脊椎骨)   家己[ga1 gi7](自己)   家己人[ga1 gi7 nang5] (自己人)   家蚤[ga1 zao2](跳蚤)    绞刀[ga1 do1](剪子、剪刀)   绞头毛[ga1 tao5 mo5] (理发)   绞掌甲[ga1 zeng2 ga5](剪指甲)   [ga3](稀;含水分多)   咬咬滚[ga6 ga6 gun2](形容喧闹)   咬线[ga6 suan3](缝纫器械在操   作时卡线)   咬齿龈根 [ga6 ki1 ngeng5 geng1] (咬牙关)   咬硬[ga6 ngn6](形容咬定某一   主意不松口)   尻川[ga1 ceng1](屁股)   尻川后[ga1 ceng1 ao6](背地里,背后)   尻川斗[ga1 ceng1 dao2](屁股蛋儿)   脚囝[ka1 gian2](属下)   脚来手来[ka1 lai5 ciu2 lai5](动手动脚)   脚筒骨[ka1 dang5 gug4](股骨或颈骨)   脚盘[ka1 buan2](脚背脚面)   脚后肚[ka1 ao6 dou2](腿肚)   脚手[ka1 ciu2] (手和脚。属下。   人手。手段、伎俩)   脚液[ka1 sioh8](脚汗)    脚数[ka1 siao3](人手,角色,略   含贬义)   脚后卵[ka1 ao6 neng6](脚下部突出的   骨头,在踝骨下   方)   脚臁[ka1 niam5](小腿胫骨的中段)   敲头壳[ka3 tao5 kag4](喻指挨上级斥   责或批评)   阿舍[a1 sia3](纨绔子弟)   亚铅线[a1 ing5 suan3](镀锌的铁丝,不   易生锈)   四、潮汕闽南话同福建闽南话   特有词比较   (一)潮汕闽南话的词语跟福建闽南话的词语基本是一致的。潮汕地区使用的方言词语本质上就是有若干变异的闽南方言词语。   (二)潮汕闽南话的方言基本词汇中,超过一半是来自现在还在继续使用的福建闽南话特有词,这是方言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决定的。   (三)部分保留在潮汕闽南话中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中,虽是同一词语,但也有不同的表现(仍以上面列举的闽南方言特有词为例)。   1.同一词语,潮汕闽南话的义项比闽南方言少。例如:   【拉凉】①消闲;闲谈。②乘凉。   在潮汕闽南话中,①义已经消失。   【加里罗】①吵闹,纠缠不休。②离结果差得很远   在潮汕闽南话中,①义已经消失。   【枝骨】①骨架。②身板。   在潮山闽南话中,②义已经消失。   【猪头髓】①猪脑儿。②比喻人傻。   在潮汕闽南话中,②义已经消失。   我们还注意到这样的情况,潮汕闽南话保留了闽南方言某一词语的基本意义,但适应的范围变小了。比如:   【拉囵】稍微,些许   潮汕闽南话虽然保留了该词的基本意义,但已将此义局限在对“烧、热”的修饰限制上,如“拉囵烧”。甚至以“拉囵”表示“拉囵烧”。   【沙茶】一种芥末,有辣味,来自南洋。   潮汕闽南话虽然保留了该词的基本意义,但已是特指潮菜中极富地方特色的调味品,用潮汕地区的原料制成的,带有明显地方风味的“沙茶酱”。   2.同一词语,潮汕闽南话的义项比闽南方言多。   【阿舍】①纨绔子弟。②靠他人的钱财挥霍浪荡。   在潮汕闽南话中,把“权贵人家的公子哥儿”称为“阿舍”。如“保宁二舍药堂”;“食鱼食肉郑三舍,捶捶拍拍伙头军。”   【死绵】沉酣的样子。   在潮汕闽南话中还有“无精打采”的意思。如:伊生病,个人死绵死绵。   【戏出】戏码,旧称戏曲演出的节目   潮汕闽南话中,还有“把戏、花招”的意思。如:好好读书,勿尽是你个戏出。潮汕俗谚“做无好戏出”———演的不是好的戏,引伸为所办的没有一件是好事。   【亚铅线】闽南方言将镀锌的铁丝称为亚铅线、亚铅丝,潮汕闽南话在实际使用时,常直接称之为“亚铅”、“铅线”。表面镀上一层锌的薄铁板在普通话中通称铅铁、白铁,而闽南方言称为“亚铅”。如“亚铅桶”。这样,同一个外来词“亚铅”,在潮汕闽南话和闽南方言就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3.从语序看,个别潮汕闽南话词语与福建闽南方言词语只有次序排列的不同。例如   【比手画脚】潮汕闽南话更多使用的是“比脚画手”。   4.从音节看,个别潮汕闽南话词语与福建闽南方言词语只有音节多少之不同。例如:   【加里罗】潮汕闽南话也使用双音节词“加罗”。   【亚铅线】潮汕闽南话也使用双音节词“亚铅”。   【四散】潮汕闽南话也使用单音节词“散”。如:“拐脚洗浴———散舞”。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潮汕闽南话用“四散”、“散”表达“胡乱”义时,几乎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同“四散”、“散”构成偏正式动词短语“四散+V”或“散+V”。例如:“青盲掠鱼———四散摸”、“胡琏掠壮丁———散拉”。而闽南方言中,“四散”有“胡乱”这一义项,单音节词“散”只有“松开;分散。零碎的”的意思。   同样,“戏棚”一词,在潮汕闽南话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简化成“棚”,并成为构词语素(或短语中心词)。如:压棚、棚脚、出棚、落棚、棚前、棚内等。潮汕俗谚“乌衫出棚目汁流”中的“棚”即“戏棚”。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潮汕闽南话传承并发展、创新了闽南方言特有词,形成了具有潮汕特色的潮汕闽南话特有词。      □林庆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