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成诗节选 曹植七步之内作诗绝处逢生

要说三国时代最为出名的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定要当仁不让,勇争第一了。曹操作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他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虎父无犬子,曹操的儿子个个都是才华出众,在汉末群雄争霸的年代,“三曹”父子更是在政治、文学上书写了一页页璀璨的篇章。

但这人人都羡煞的一幕,对曹操来说却成为了一大困扰,选择继承人成了他的一大难题。在众多儿子中,曹操最宠爱的当属曹植与曹冲二人了,相比之下曹丕就稍显逊色了。因此,前有曹昂有勇有谋随父出生入死,后有曹植、曹冲聪明伶俐,曹丕本无望继承权。但曹昂战死,曹冲病死,曹植两次犯下大错,曹丕竟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真是命运捉摸不定,造化弄人。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于洛阳,临终前立长子曹丕继位,曹丕正式粉墨登场。曹丕继位后承袭了父亲的治国方针,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提倡从简的生活作风,表现出了很高的治国才能。

曹丕善于隐忍,也正是因此最终才会被曹操立为继承人。但有一件事他却始终不能释怀,就是他的弟弟曹植。曹丕害怕曹植有谋乱之心,对曹植起了杀心。但他的弑弟之心被曹植的六句诗打消了,什么样的诗能有如此魔力,让心狠手辣的曹丕回心转意呢?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曹植的《七步诗》

曹植七步成诗节选 曹植七步之内作诗绝处逢生(1)

曹操的葬礼曹植未出席,原因竟是醉酒。这下让曹丕抓住了把柄,于是曹丕以此为由兴师问罪,欲处死曹植。卞皇后见情形不对,赶忙替曹植求情。于是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如果这首诗得到了满堂文武的认可就作罢,否则就要杀无赦。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曹植沉思了片刻便开始吟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萁”是指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原诗的意思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残渣过滤出来,留下豆汁作羹。豆茎在锅底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茎为何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众人听后赞不绝口,以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亲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曹植用最简单的语言,最浅显的比喻,将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残忍现象托合而出。

曹植七步成诗节选 曹植七步之内作诗绝处逢生(2)

简单的一首诗,也许让曹丕回想起了年少时的无忧,在众人的劝说以及母亲极力地维护下,曹丕最终还是放过了曹植。因为此诗,曹植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承受了千载的厌弃。

文章脱口而出,比喻一针见血,其文章底蕴令人叹为观止。文章的最后一句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劝诫兄弟之间不要自相残杀的经典用语。甚至鲁迅先生曾仿写《七步诗》来批判时政。

1925年,反动的段祺瑞政府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联合迫害进步学生,刘和珍牺牲。鲁迅怒而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来悼念刘和珍,并写下了新版《七步诗》来讽刺黑暗的社会。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酒席。

这首诗揭示了杨荫榆为讨好汪懋祖等人大办酒席,并加害学生的阴险手段。这首诗将典故翻新,虽短小精悍,但其辛辣讽刺却不减半分,具有极强的政治讽刺效果。

曹植七步成诗节选 曹植七步之内作诗绝处逢生(3)

曹植原诗是为豆伸冤,鲁迅在此处是在为豆萁伸冤,但本质上都是在利用豆与豆萁本是“同根生”却又形成对立关系,来暗喻双方矛盾冲突的不合理性。不仅是兄弟、师生,生活中的朋友、夫妻、同事也是如此,曾经同进退、共患难,但有时因为一点利益问题就可以反目成仇,机关算尽,可悲又可叹。

不是所有人都如曹植般出口成章,句句诉衷肠,唤回兄弟情义,也并非所有人都如曹丕般留有余地,给人机会表达。愿屏幕前的朋友,不要太看重利益得失,一生很短,名声却很长。利益再好都不如真感情,愿你爱财取之有道,重利不昧良心,品行正,心放宽,悟透人生后也能享受生活。


来源:微信公众号“品读诗词歌赋”

作者:向小园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