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

《晏子春秋》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典故里的“枳”究竟是何东东?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1)

科普:

生物学中有门、纲、目、科、属、种 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的分类研究方法,然“橘”和“枳”虽然“同科”但并不“同属”。

橘,是芸香科 柑橘属 的一种水果。橘和桔(jie)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桔”做橘子之意时,为橘的俗写,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橘子原产地为中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阿拉伯人传入欧亚大陆。据考证,直到公元1471年,橘、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中国传入葡萄牙,公元1665年才传入美国。橘子至今在荷兰、德国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枳:是芸香科 枳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臭杞、铁篱寨。株高1-5米不等,树冠伞形或圆头形。枝绿色,嫩枝扁,有纵棱,刺长达5厘米,刺尖干枯状,红褐色,基部扁平。

演变:

南方之橘移栽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千年之误矣。晏子借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后人遂用“南橘北枳”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现代汉语中似乎用于贬义的语境稍多些,形容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其实,《晏子春秋》中并无“南橘北枳”四字出现,直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喻世明言》中对这段历史故事的叙述中才出现了“南橘北枳”这四字(《喻世明言》卷25:“名谓 “南橘北枳”,便分两等,乃风俗之不等也。”),其中情节也有不同,例如被楚国人抓到的盗窃犯正是晏婴的随从。

延伸阅读: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国晏子至楚。楚王宴之,束缚一人至,曰:“齐人也,坐盗。” 王曰:“ 齐人固善盗乎? ” 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者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母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译文: 齐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 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 这人是干什么的?” 我回答说:“ 是齐国人。” 您就问:“ 犯了什么罪?” 我回答说:“ 犯了偷盗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回答说:“ 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瞟了瞟晏子说:“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 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楚王自取其辱,只有苦笑的份了。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2)

我叫枳, 别名枳实、枸橘、铁篱寨、臭橘、臭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味苦酸,球形。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3)

《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实为假借而用,抑或为误用,而非同一属的两类植物也。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4)

多栽培于荒地、路旁,广泛用作绿篱。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5)

枳果可作中药用,能破气消积,并治脱肛等症,也可提有机酸;种子可榨油;叶、花及果皮可提芳香油。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6)

《晏子春秋》中“南橘北枳”的典故,只是晏婴借此事来说明环境的作用。但事实上,橘、枳为不同属的植物。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7)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8)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9)

枳树枝条上遍布长刺

南橘北枳是什么对生物的影响(枳有话说一典误千年)(10)

枳的果实和种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