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婚姻状况(蒲松龄的两段情史)
文/鹿城清扬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里,花妖狐魅和人恋爱的故事,可谓丰富生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蒲松龄婚姻状况?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蒲松龄婚姻状况
文/鹿城清扬
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里,花妖狐魅和人恋爱的故事,可谓丰富生动。
蒲松龄心目中,那理想爱情的样子,都藏在那些不畏封建礼教,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中。
而写出这部传世经典的蒲松龄,其实,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爱情史,但他始终并未纳妾,对原配刘氏可以算得上情深意重。
康熙九年(1670年)8月,蒲松龄30岁,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此时的他,已经两次应乡试未中,并且在26岁那年在王村王有印家坐馆,开始了他的塾师生涯。还在25岁之前,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写神怪小说,那些狐鬼故事受到了他的朋友嘲讽,劝谏他多写无益,让他多做正经文章。
这一年,蒲松龄应同乡好友时任苏北古邑宝应县知县的孙惠之邀,出山东,下江南,去做孙惠的幕僚,挣些银两养家糊口。颇具才干的蒲松龄,将繁重的事务处理得妥帖得当,不负孙惠所托,襄助孙惠赢得了良好的官声。
勤于政务的孙惠,却是个狎妓高手,闲暇之时,喜欢到青楼楚馆笙歌燕舞。有时也会带上蒲松龄,一想到接触这些女子可以多了解些她们的生活和内心,或许对所写的志怪小说会有帮助,他便一同前往。
就这样,蒲松龄认识了顾青霞,一个才貌俱佳的头牌妓女。
图片来自网络
“颤颤如花,亭亭似柳”的顾青霞,走进了蒲松龄的心里,那种少年时代梦寐以求的才子佳人的爱情,仿佛在顾青霞的身上得到了印证。
而自是花中第一流的顾青霞,也被孙惠看中。不久后,孙惠为顾青霞赎身,带回家做了他的侍妾。
妻妾成群的孙惠,不过是将顾青霞当作一个拿得出手的物件,新鲜劲儿一过,便丢在一边又去拈花惹草。独守空房的顾青霞,凭栏独立,对月空叹。
“漏板依稀夜二更,檀郎何处醉瑶笙?凌波露湿慵无力,斜倚危栏看月明。”
蒲松龄用诗句表达对顾青霞的同情,隐隐的爱意也藏于其中。但是,不能说,一说就错,况且自己又是有家室的人。
顾青霞喜欢吟诵唐诗绝句,处处留情的孙惠或许是良心发现,多少有些不忍她寂寞独处,便安排蒲松龄做她的老师,学习诗词歌赋打发时光。
同是天涯沦落人,在诗词歌赋营造的氛围里,两人的心里都升起一种别样的情愫。他不同于孙惠的待人处世方式,他对她发自内心的欣赏与尊重,都让她在这寒凉人世得到丝丝温暖,他似乎成了她寂寞生活中的慰藉和依赖。
爱恋之心无处排遣,他便写诗抒发情义。《赠妓》《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听青霞吟诗》《听青霞吟诗又长句》《贵公子》《梦幻八十韵》,客居孙惠处短短一载,他便写了6首与她相关的诗,这里不乏两人诗词相和的成分,但也不能否认彼此间的那份真情。
在《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里,蒲松龄这样写道:
“为选香奁诗百首,篇篇音调麝兰馨。莺吭啭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
蒲松龄将顾青霞看做是“可儿”----称心如意的人,两人之间的情投意合,已显露其中。
1671年夏,孙惠调往高邮任知州,蒲松龄随同前往继任幕僚。但孙惠的为人,尤其是游戏感情的态度,令两者之间拉开了距离,秋日,蒲松龄选择离开,重回老家淄川。从此后,顾青霞就成了一个更加遥远的梦。
蒲松龄诞生地淄川蒲家庄
回到故土的蒲松龄,先后迎来了两个儿子的诞生,又先后两次参加乡试皆未中。1679年,淄川县乡绅明末户部尚书之子毕际有,聘蒲松龄为西宾。
蒲松龄一到毕家,就写了三首七言律诗《次韵毕刺史归田》,赞赏毕际有罢官家居后闲适自在的退隐生活。
诚然,蒲松龄在这个名门望族簪缨之家的毕家坐馆,日子过得也一样是闲适自在。以至于,他初到毕家这一年,就将他写的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为《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这一年,蒲松龄40岁,他的《聊斋志异》基本完成,此后,陆续有所增补和修改。
其中的爱情故事,占全书很大的篇幅。《莲香》《小谢》《连城》《娇娜》《婴宁》《葛巾》《红玉》等故事里,都或多或少可见顾青霞的影子,那个只能在他的梦里出现的顾青霞,无形中影响着他的创作。翻开书页,她正幻化成魅人仙狐,盈盈浅笑,低首轻吟。那些他教她吟写的诗句,正如缕缕春风,隔着时空,悄然入怀。
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
深读《娇娜》一篇,或许会发现,相互暗恋的孔生与娇娜,彼此深深思念,却又欲爱不能的经历,多少有些像蒲松龄与顾青霞之间的经历,而那种微妙和隐秘的心灵感受,不正是蒲松龄和顾青霞之间难以言说的爱慕之情吗?
蒲松龄特意在文末加了一段评论,更可见其中端倪:
“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
此一段评论所写,不就是他与顾青霞之间的交往吗?重在精神之爱,不求男女情色。如此干净明媚之爱,写进《聊斋志异》,提升着此书的境界,难怪那些优美纯净的爱情故事,会流传不息。
蒲松龄离开孙惠后,孙惠于1675年升任户科给事中,他并没有带着顾青霞进京赴任,而是将顾青霞留在淄川老家。
1682年,孙惠作为福建乡试正主考官典试后回到淄川老家,蒲松龄前去探望。写了八首七绝《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赠给顾青霞。
“今日使君万里遥”“秋闺秋思更无聊”,被孙惠留在偏远山村的顾青霞,实则更像个弃妇,在人生地不熟的境遇中,在众妻妾的环伺中,生活得无奈又无聊。而懂她者,蒲松龄也。
1686年,孙惠丁忧在家时病亡。两年后,顾青霞也病故,年仅34岁。想当年给孙惠写过“才人吏治压江城,深夜穷愁华发生”这样的赞美诗句的蒲松龄,却并没有为他撰写悼文。
据说,后来孙惠进京做官后,他的家奴横行乡里,蒲松龄一怒之下给孙惠写了进言书《上孙给谏书》,劝其“择仆而役”“收敛族人”,而此时的蒲松龄其实在内心里已经与孙惠有了距离。
蒲松龄却为顾青霞写了悼亡诗《伤顾青霞》,深深的悼念尽显其中:
“吟音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顾青霞虽然香消玉殒,但蒲松龄让她活在他的《聊斋志异》里,那一个个花妖狐怪的爱情故事,不都是在借神怪而言现实吗?不都是在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吗?
在宝应和高邮的那一年,是蒲松龄情感生活最丰富的一年,他与顾青霞的交往,是满足于精神层面的一种交往。发乎情,止于礼,在他的心中,是将顾青霞当作红颜知己来看待的。
而在他的家乡淄川蒲家庄,他的发妻刘氏,那个为他生养了4子1女,为他赡养母亲的人,也是他内心的牵挂。
蒲松龄和刘氏订的是娃娃亲。刘氏,是离蒲家庄二十里的道口村里的乡村秀才刘国鼎之女,比蒲松龄小3岁。
顺治十二年(1655年),蒲松龄16岁。民间讹传朝廷要选良家女子入宫当宫女,弄得人心惶惶,纷纷嫁女,刘国鼎赶紧将女儿送到蒲家,与蒲松龄的母亲董氏住在一间屋子里。谣言止息以后,才又回到家里。两年以后,蒲松龄18岁,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蒲松龄25岁的时候,因婆婆董氏经常夸赞蒲松龄妻子刘氏人品好,“有赤子之心“,引起其他三个儿媳不满,因此吵闹着要分家。结果,将堂屋、良田、好农具等等都据为己有,只将两间破旧不堪的房屋以及一些破旧的农具,还有一些粗粝的粮食分给刘氏。善良的刘氏也没有争辩,靠着自己的勤劳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白天,下田劳动;夜晚,纺线、织布、搓麻绳,一盏孤灯陪着她。因住屋偏远人烟稀少,刘氏常常省下些好吃的送给邻居大娘,彼此相互照应。
为了维持生计,屡考不中始终无法走上仕途的蒲松龄不得不出去坐馆教书。
从26岁开始坐馆,中间除去一年在孙惠处做幕僚,还有几次应乡试,几乎都在外坐馆。尤其是在西铺村毕际有家,从40岁开始坐馆,直至70岁撤帐归家,才结束在毕家30年的西宾生涯。
可想而知,刘氏在这个家里扮演的是何等角色?既是母亲,又是父亲,还是儿媳。赡养婆母,抚养儿女,安贫乐道,勤俭持家,任劳任怨。
即使生活如此清贫,她也并不寄希望于丈夫仕途通达,甚至目不识丁的她,还规劝丈夫安天知命。
蒲松龄19岁的时候,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但从此后却屡试不中。这样的遭际,对于精通诗文、戏剧、俚曲、农业、医药,并在这些方面都有著述的蒲松龄来说,当然不会甘心,于是,他屡败屡战,表面上看成了一个热衷科举的人。
在蒲松龄50来岁的时候,刘氏甚至规劝蒲松龄放弃科举考试:
“你不要再这样干了,如果命中应该通达显贵,那你今天已经做宰相了。山林中自有让人快乐的地方,何必以一呼百诺为快乐呢?”
刘氏的话,蒲松龄深以为然,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难道你就不想当夫人吗?”
刘氏闻言,却说:
“我没有其他长处,只知道知足。我有儿子有孙子,能继承香火,吃穿上虽不富裕也不至挨饿受冻,老天待我很是厚道,我还奢望什么呢?”
蒲松龄内心很是感动,他有过犹豫,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放弃。51岁以后,又参加过两次乡试,仍是榜上无名。直到72岁时,被地方上推选,赴青州考贡,成为岁贡生。
蒲松龄74岁的时候,刘氏病逝。蒲松龄的一生主要干了三件事:考科举、写《聊斋志异》、坐馆;而刘氏的一生,主要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支撑起整个家庭。
蒲松龄的悼亡诗,写尽了刘氏的一生:
“自嫁黔娄艰倍遭,家贫儿女任啼号。
浣衣更惜来生福,丰岁时将野菜挑。
怜我衰髦留脆饵,哀君多病苦勤劳。
幸逢诸妇能相继,井臼无须手自操。”
黔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隐士,家境贫寒终身没有做官,死的时候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蒲松龄把自己看作是黔娄,一样的贫寒,一样的终身未仕,而让刘氏跟着他过了一辈子的苦日子。
如此自比,可以看出蒲松龄对妻子的愧疚之情,而这份愧疚源于蒲松龄对妻子刘氏的真情。
蒲松龄与刘氏之间,是两个搭手过日子的人的家常岁月,蒲松龄在刘氏病卒后这样写道:
“五十六年琴瑟好,不图此夕顿分离。”
才华满腹的蒲松龄和目不识丁的刘氏,谈不上“琴瑟和谐”。她既不会操琴,也不会吟诗,她会的,只是平常日子里能活下去的技能,他和她之间是相扶相携相濡以沫五十多年的浓浓亲情。
两手粗糙的刘氏,和青葱玉指的顾青霞,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家常的,一个是诗意的。
但是,在当时,《聊斋志异》刊行天下(中国)才华横溢的蒲松龄,始终只有刘氏一妻,并未纳妾,即使与顾青霞,也是未曾逾矩。他丰富的“情史”,却也令人称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