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敏感期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儿童绘画敏感期)

01

保护好孩子天赋

5岁多的Tinna很喜欢绘画,整个疫情期间,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画画,而且非常的投入和享受,有时候晚上不肯睡觉都要把画画完。

看到她这么喜欢绘画,我想可能是到了她的绘画敏感期吧,于是就想着找个专业的老师帮忙引导一下,让她的绘画潜能得以挖掘,于是挑选了一个理念很先进,师资力量很强,教学方式很独特的机构。

看着机构里其它孩子的作品,惊叹于这些“小画家们”丰富的创意和艺术表达,于是期待着Tinna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从“涂鸦”过渡到“艺术”。

但很快,我发现Tinna并不喜欢这样绘画,她不喜欢每期都有规定的主题和作业要求,她喜欢随心所欲,对我的”引导“虽然顺从,但总是画一下停一下,并不时看我的反应,很明显热情熄灭,有压力呀。

绘画敏感期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儿童绘画敏感期)(1)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的她对画画可是表现出极大兴趣的。

绘画敏感期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儿童绘画敏感期)(2)

绘画敏感期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儿童绘画敏感期)(3)

原本想把兴趣好好引导一下,没想到越引导越糟糕,现在提起画画就会一脸不情愿地说:”好吧,那你要跟我一起画。“或者”那你帮我涂颜色“,总之,风向骤变,由原来的主动变成了被动。

觉察出她的变化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终于找到了可能影响她绘画热情的因素:过度关注而干扰了孩子的专注,急于去”教“和”引导“,从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

每个孩子都有非凡的一面。每个孩子由自己的手或者手中的笔,在纸上或者其他地方画出的形形色色的图案,那都是他们自己内心世界最真实表现。

考虑到6岁以下儿童的认知有限,所以绘画课程是由家长听,听完后再来教孩子的。所以,老师是用成人能理解的方式来引导家长,但我却照搬了老师的原话,女儿自然听不明白,而我也可能会因为讲不明白而带了情绪却不自知,并且下意识地在孩子画画的时候,总想用行动去”引导“(干扰)她。

正如《儿童绘画心理学》所说的那样,绘画是一门独特的语言,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它不能简单地用技巧做标准,更不能限定好一个框框去填满,而应该是孩子基于对生活所见所闻的真实触发而做出的创作表达。

如果我们在引导孩子时,心里总是揣着一个”画得对不对,画得象不象,画得好不好“这样二元对立的评判标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表达不被允许,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想要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欲望了。

当孩子无法跟随内心的想法时,就会开始依赖外界的评价而刻意模仿那些”优秀“的作品,只是这样的画再好,也是仿制的”赝品“,是无法触动内心。

所以,在孩子9岁之前,应该任由孩子随心所欲地”涂鸦“, 这个阶段培养兴趣最重要,千万不要急于”引导“而扼杀了孩子的绘画天赋。

02

如何引导兴趣

为什么是在9岁以后才让孩子接受正规专业的学习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画画的特征:

  • 二岁之前的孩子,由于还无法掌握一些精细的手部运动,因此只能画出一些不规则的点和无规则的线条和线团。
  • 二岁的孩子开始可以进行有意义地涂鸦:能够一边画线,一边目测线条的长度,并在适当的位置停下画笔,涂鸦中出现了“线和线的连结和封闭的圆圈”。

绘画敏感期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儿童绘画敏感期)(4)

  • 二岁半的孩子,涂鸦中开始出现“涂色”,这代表孩子绘画能力发展的关键

点。这个阶段,应该任由孩子发展对色彩的感觉,如果让孩子看着成人的范例画画,不但是徒劳无益,而且会阻碍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

  • 三岁左右的孩子会开始考虑每个线条的意义,他们会用“头足人像”表达

身体,比如,从表征身体的大圆圈横着画出来的两条线表征手,向下画的两条线表征脚。

绘画敏感期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儿童绘画敏感期)(5)

  • 四岁左右的孩子词汇量更丰富,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根据语言词汇,在脑海中浮现具体事物的形象,并画出作品来。比如说:“我们画爸爸吧”,孩子可能会想到,爸爸有胡子的、和别的爸爸不一样的画面。
  • 五至六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浓厚兴趣。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的画作,会有很多事物与事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家人的画面。
  • 六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开始画基底线,也会开始关心事物的变化及排列顺序。比如在画汽车的时候,画出汽车里面的东西;画房子的时候,画出房子里的家具;画妈妈的时候,连肚子里的婴儿也会画出来。
  • 七岁左右,能够发展出表现有进深的三维空间表达方式,能从3个角度画人物肖像,画面表达就比较丰满和具体了。
  • 九岁以后,开始采用和我们成人基本一样的绘画手段,变成一种非常写实的表达方式。而且这个时候,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也逐渐接近成人,这个时候去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就更容易事半功倍了。

总之,孩子越小,语言表达越弱,引导时应以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为主,而不是强调绘画技巧本身。

03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儿童画不是缺陷,而是根据其发展水平对世界的呈现,表现形式以最初的简单线条到可辨识的符号等,都是儿童一步一步在自我表达过程中有意义的探索。

  • 1到3岁,属于孩子的涂鸦期,主要是熟练运用手部的力量,家长要尽可能提供多一些的丰富材料给孩子去探索。
    • 4-6岁以上,多启发孩子的观察能力,可以给孩子准备个单独的小本子——“绘画日记”,鼓励孩子每天去画、培养习惯。

    孩子的涂鸦作品,尤其3、4岁以前,只通过观看,是无法明白他们在画些什么的。只有听听孩子的讲解,才能明白她们的绘画内容或表达意图,孩子也会因为有人对自己的作品认真倾听、理解,才觉得自己的绘画活动是完整的。

    要特别注意在绘画敏感期的孩子如果爱好作画,会渴望自己绘画水平提高,如果得到过多负面评价,会对绘画产生厌恶感,因而我们应该慎重引导和选择老师。

    关于选择老师,我觉得有一点基本的衡量标准吧,那就是:主要看老师有没有责任心、是不是会多鼓励、而不是局限孩子的想法。

    通过反思,当我意识到,我的错误引导已经给女儿造成了心理阴影时,我就不再强求她一定要配合进度完成作业了,而是随便她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我想起一位老师说过的话:“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不是为了影响或改变谁,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有当自己变好了,才会有能力去影响别人。”

    起始有点心疼学费,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能当成给我自己报的班呢?老师讲的肯定是没问题的,只是我之前一直想着是让女儿受到启发,所以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去监督她,而自己没有投入。

    其实我完全可以当成给自己报了一个美术班啊,这么一想,瞬间感觉赚了。

    养孩子是一个慢慢摸索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非凡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能注意到成人注意不到的微小细节,就像他能敏锐的捕捉到大人的情绪变化一样。

    儿童绘画,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他们通过这面“镜子”折射自己的情绪,虽然结果不一定是成人能懂的,但也不可以低估...

    绘画敏感期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儿童绘画敏感期)(6)

    原创文章,感谢分享!

    作者介绍:黄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理师。用文修心,以字养性,用平和、持久而缓慢的力量向内生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