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人工成本分析(万锭用工成本一年降低350万)

纺纱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迈入智能工业时代,大批机器正替代人工来自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的消息,2005年该公司万锭用工130人,如今生物质车间万锭用工35人,涡流纺车间万锭用工15人,总量平均下降八成多,每年每万锭实际降低用工成本约350万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工厂人工成本分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工厂人工成本分析(万锭用工成本一年降低350万)

工厂人工成本分析

纺纱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迈入智能工业时代,大批机器正替代人工。来自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的消息,2005年该公司万锭用工130人,如今生物质车间万锭用工35人,涡流纺车间万锭用工15人,总量平均下降八成多,每年每万锭实际降低用工成本约350万元。

走进该公司生物质再生纤维材料车间,这里恒温恒湿,全自动流水线满负荷运转,偌大的厂房看不到几个工人。震纶棉纺副总经理吴建坤介绍,车间引进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德国清梳联和并条机、细络联型青泽细纱机,日本细络联型自动络筒机等一大批全自动化、国际领先的智能设备,实现了并条喂料、转速,细纱转速、捻度,自络筒接头、输送等环节的自动化控制。

同时,通过MES、ERP等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智能车间信息化与生产大数据的全面对接。尤其借助物联网传感器,系统可实时监测产线上每个纱锭的生产情况。

“办企业,其实与盖房子是一样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当纺织业进入转型攻坚期,离开了智能化与‘工匠精神’,根本行不通。”震纶棉纺董事长沈培荣说,自2008年起,他们连续多年每年拿出1亿元投入生产设备改造,通过建立在产品设计、设备配置、人员调配、原料投入等领域的全方位智能制造,企业的用工量和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在全面推行6S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震纶人能静下心来,用“工匠精神”实现生产管理的每一点提升,让1000多台套设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保持最佳状态,确保50万纱锭生产的纱线品质稳定和提高。

设备的更新也带动了工艺的进步。以前,震纶的产品以普通环锭纺为主。如今,他们紧跟纺纱技术发展趋势,采用赛络紧密纺工艺,生产出来的粘胶纱线,与普通环锭纺纱线相比,一吨可多卖3000元,产品出口全球纺织高端市场,成为许多国内外一线品牌的指定供应商。

如今,震纶正在打造国内化纤产业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生产的样板工厂,蛛网系统监控软件也将投入使用。据悉,这个系统就像蜘蛛网一样,把全公司各处机台连接起来,实现全部生产流程在线检测;建立可视化智能主控系统,实现机台间的数据互通和集成管理。

沈培荣说,震纶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生产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传送自动化、产品信息可追溯、车间环境智能监控、资源消耗智能监控、设计开发与生产联动协同的智能化纺纱工厂。(黄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