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析意(状如算子释)

状如算子释/柳佳《笔势论》二章中《启心章第二》,有一段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其中“状如算子”一句中的“算子”指的是什么呢?有的书上说是算盘珠,这个解释其实是不对的但是这个错误,由来已久,就是大名鼎的近代大书家临川李瑞清,也以为这“算子”就是指圆圆的算盘珠,所以对这个问题似乎不可不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以形析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以形析意(状如算子释)

以形析意

状如算子释/柳佳

《笔势论》二章中《启心章第二》,有一段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其中“状如算子”一句中的“算子”指的是什么呢?有的书上说是算盘珠,这个解释其实是不对的。但是这个错误,由来已久,就是大名鼎的近代大书家临川李瑞清,也以为这“算子”就是指圆圆的算盘珠,所以对这个问题似乎不可不辩。

要论证此事,当先考证中国何时开始有算盘。中国人使用算盘很古。北周汉中郡守甄鸾注释的《数术记遗》中记载了十四种算法,其中十三种算法有算具,就有“珠算”这个名称,可见“珠算”这个名词早在公元6世纪就见于记载。

《笔势论》传为晋王羲之作,但唐代孙过庭已疑其伪,《书谱》说:“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如是右军所作,晋代有无算盘不可知,那么“算子”就可能不是指的算盘珠。但2002年12月12日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新华社武汉12月11日的专电,报道了湖北农学院从事楚文化研究的学者卫东,在对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遗址进行考察时,从露出地表的战国时代遗存的瓦砾中,发现了一枚完整的陶制穿档算盘珠。

在此之前,我国保存的最早的算盘珠实物,是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1929年在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巨鹿木算盘珠。

荆州陶制算盘珠的出现,将我国算盘珠实物的出土年代推前了1100年,也就是说我国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开始使用算盘,这样一来在晋以后文章中出现的“算子”一词就完全可能是指的圆形算盘珠。

但真是如此吗?且慢,我们先看看《史记·留侯世家》有“汉王三年,项羽围汉王,食其为汉王谋封六国后为王。张良从外来,汉王正在吃饭,以部生言告张良。张良说:“陛下事去矣。”汉王问为什么,张良说:'臣请籍前箸为大王筹之。”的记载。

所以我们以为“算子”不是圆的算盘珠,正是《留侯世家》中出现的平直而长如箸(筷子)的竹制算筹。从前人计算用算筹,远在用算盘之前。我们常临的汉碑《张迁碑》中,也有“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的话,指的也正是此事。而且用筹为算具,也许甚至于可以追溯到画八卦之时。一直到现在,中国未用阿拉伯数字以前,我们的从一到十的符号,也多似算筹,以前人叫姓刘的为“九二码子”,就是因为刘字左边形同

老式中国数目字的九,而右边形同老式中国数目字的二。

不仅如此,中国计算用筹的证据,或可上溯到殷商时代。甲骨文中有“教学”二字,皆从受,此爻字,实为算筹计算的形象。近日日本有女书家南鹤溪,是日本近代书圣日下部鸣鹤的传人,新著《文字的魅力》一书,专讲汉字组成的故事,十分有趣,但她把数字中的爻字解释为手把手的意思是不对的,因为爻旁另外已画有两个手形。

那么“算子”真是指形状平直的长竹片吗?不要急,我们的铁证还在后面。张怀瓘《玉堂禁话》中就有烈火异势,写的是四个点;有此名布棋俗势,凡拙不可为也;又有三画异势,画的是三横,说;“此名画卦势,俗鄙不可用。”可见常用棋子比圆点,而用卦筹比方直。

再要读到冯班的《钝吟书要》,我们的证据就全备了。冯班说:“昨法书多失体,布置匀直少势。"钟公云;“点不变谓之布棋,不变谓之布算,最是大忌。钟公当是钟繇,算指算筹,比方直画,不是算盘珠,遂可以论定。王羲之的《笔势论》原来法乳钟繇。书法当有性情,不可但写死点画也。

古人云:开卷有益。大概就是如此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