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重庆老字号(这几个重庆品牌为啥上榜)

李洛 两江观察

  抓特色,抓出了效果、提升了价值,它们登上“中国品牌价值榜”——

  近日,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2022中国品牌价值榜”。其中,重庆的“江津花椒”“奉节脐橙”等上榜。

  从这些年重庆的上榜品牌分析,上榜者以特色农产品居多,如“江津花椒”“奉节脐橙”“忠县柑橘”等均为榜上常客。由此可见,重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取得较显著成效,抓特色、促高效,让传统农产品走上品牌化、现代化之路,从而转化为更高含金量。

  这几个品牌为什么上榜?对当地发展意味着什么?重庆的品牌建设尚有何不足,可以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就此,两江观察展开一系列采访调研。

第四批重庆老字号(这几个重庆品牌为啥上榜)(1)

▲农户采摘花椒。邓浩 摄/江津日报

抓特色才能抓出品牌

  无特色,不品牌。

  作为品牌建设领域的专家,西南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刘建新认为,重庆这几个品牌能够上榜,关键就在于找准了方向、突出了特色,从而提升了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

  他分析,重庆今年上榜的“江津花椒”“奉节脐橙”为地理标志品牌,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特色化。

  据相关机构估算,“奉节脐橙”的品牌价值高达182亿元。实际上,全国有脐橙的地方很多,“奉节脐橙”何以上榜?关键在于抓出了特色——

  首先,立足三峡地区特有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禀赋,在新品种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把脐橙这个大众水果做成了口感、营养等颇具当地特色的“独家”。

  其二,通过精准发展、精心管护、精深加工、精品营销的“四精”之路,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把这种“大路货”水果做成了精品、做成了品牌,大大提升了其品牌价值。

  刘建新认为,让大众化产品走上品牌化之路,这就是特色,也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

  与之相似,“江津花椒”曾多次登上“中国品牌价值榜”,其品牌价值高达62.69亿元。全国产花椒的地方不少,江津能成为“全国花椒之乡”,不仅是靠“大”(以53万亩的种植面积名列全国第一),更重要的是靠特色——

  例如,江津花椒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出油率高;再如,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其中花椒精、微囊花椒粉等6个项目获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还有,保鲜花椒、花椒精油等新产品获市级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和名牌产品……

  正因为不满足于初级产品的低含金量,把花椒做成了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江津花椒”方能从众多花椒产地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字号”的花椒品牌。

第四批重庆老字号(这几个重庆品牌为啥上榜)(2)

▲挂满枝头的奉节脐橙。(图源奉节微发布)

品牌价值的拉动力

  不管是产品还是企业,一旦品牌化,含金量和带动性将显著增强。

  重庆市地理标志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接受两江观察采访时说,“江津花椒”“奉节脐橙”都是“中国品牌价值榜”上的常客。品牌价值可以极大拉动产值,去年,其产值分别达到37亿元和38亿元。

  该负责人介绍,地理标志商标一旦确立,对产品价值的提升是一定的。奉节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脐橙种植农户已超过2200余户,创造了“一棵树致富30万人”的奇迹;江津花椒带动62万椒农人年均增收5000余元。

  除产品本身外,品牌价值还有很强的“延展性”。目前,江津拥有骨干花椒加工企业31家,共开发4个系列7个大类46个品种,同时,产业链条已延伸到医药、化工、保健、美容等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总产值达30多亿元。

  同样,2021年奉节已建起37万亩脐橙种植地,产量达40.8万吨、综合产值38亿元。脐橙产业链还拓展到果酒、脐橙酿等精深加工业,推出“醉白帝”特色品牌,提升价值3倍以上,年产值达5亿元;“三峡之巅·诗橙奉节”这个文旅融合项目,也是“奉节脐橙”品牌价值的有效延展。

  由此,江津、奉节的地理标志商标产品产值居于全市前列。

  该负责人认为,地理标志的建立,往往意味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高质量的集群化发展和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和融合,保鲜、冷藏、服务、金融、文旅等相关产业也随之发展。

第四批重庆老字号(这几个重庆品牌为啥上榜)(3)

▲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谢捷 摄/视觉重庆

 “重庆制造”尚需发力

  当然,与东部沿海及周边部分省市相比,重庆的品牌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以地理标志商标为例,地标促进会负责人认为,重庆品牌建设还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不够大、产值不够高。截至今年6月,重庆共拥有地理标志商标293件,位列全国第七,在西部次于四川和云南,居第三位。

但两江观察发现,体量上,重庆地标商标产品总产值仅500亿元,与四川地标商标产品总产值5000亿元相比,量级差了10倍。四川五粮液的年产值已突破600亿元,超过重庆所有地标商标产品产值的总和。

  二是重注册,轻应用,缺乏系统化建设、推广,品牌引领作用较弱。

  三是初级产品居多,深加工产业链还不够长,附加值上不去,产业很多被转移,对品牌建设很不利。例如重庆很多柑橘都送到了四川眉山加工,对本地品牌培育影响很大。

  除了农产品地标品牌,刘建新提出,重庆制造业的品牌建设任务更为繁重,需求更为迫切。

  以“中国品牌价值榜”为例,“重庆制造”上榜企业寥寥,这与重庆作为制造大市的地位是不匹配的,对重庆迈向制造强市、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是不利的。

  为此,重庆提出,要把重庆制造业的品牌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等文件,均提到要打造一批“重庆造”知名品牌。

  刘建新建议,重庆制造业的品牌建设不能“撒胡椒面”,要聚焦重点。例如汽车、医药等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赛道,要深度挖掘长安、赛力斯等品牌的潜力,做大做强;在生物医药领域,智飞生物等企业具有很强的引领性,以技术上的先进来提升品牌价值。

  同时,要构建品牌雁阵结构。品牌建设是分层级的,“低端要市场、中端要利润、高端要形象”,有市场、有利润才能支撑品牌建设。例如长安,面包车就是要市场,逸动、CS系列是利润主力,UNI系列是形象;如今,新能源汽车阵列又形成了中端为“深蓝”,高端为“阿维塔”的格局,逐渐从传统产业品牌转向现代产业品牌。

  总而言之,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各方联动、形成合力。同时,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在思想意识、资金投入、市场培育等各方面作为久久为功的准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