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内部斗争(说说唐后期的朝廷斗争)

唐玄宗在位期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之后的五代皇帝:肃代德顺宪。

其中: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唐顺宗,永贞革新;唐宪宗,李愬雪夜袭蔡州,藩镇皆服从朝廷,唐实现中兴。

宪宗之后,唐宪宗之子,唐穆宗,唐宣宗,形成两系皇帝:

唐穆宗之子为,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唐宣宗之子为唐懿宗,唐懿宗之子为唐僖宗、唐昭宗。

最终,唐昭宗之子唐昭宣帝,则为唐末代皇帝,唐昭宗父子,皆为藩镇朱温所杀,唐亡。

唐中后期,有两次失败的改革,唐顺宗时期两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唐文宗时期李训郑注激起的甘露之变,而牛李党政,也贯穿了唐后期的历史。

唐中后期的强力君主,是唐宪宗,唐宣宗,唐武宗祖孙三代,他们都很有实力,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他们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宦官问题和朝臣党争问题,比如,唐宪宗本人就很重用宦官,认为是家奴,翻不起多大浪,但是,恰恰是他扶植起来的宦官仇士良,养成势力,在弱主唐文宗时期,完全掌控了朝政。

李唐王朝内部斗争(说说唐后期的朝廷斗争)(1)

唐宪宗

牛李党争,指唐后期的九世纪,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首的李党,两党之间的恶斗,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历经三代六帝,持续时间约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恶斗之烈,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牛李党争,起始于808年对策案,至849年李德裕亡于崖州而告结束,其后尚有余波。牛李党争加剧了朝廷的内耗,本来,在防御边患、打击藩镇、推行改革方面,朝廷尚可有所作为,但由于内斗掣肘,往往无法施展,因此,虽然给了唐帝国致命一击的是黄巢之乱,但是,牛李党争也在唐帝国走向最终衰亡的道路上,狠狠地推了一把。

一般来说,牛党多为科举进士,庶族地主,往往勾结宦官、姑息藩镇;而李党多为门荫入仕的公卿子弟,士族,往往抑制宦官,打击藩镇。

政治利益关系的不同,决定了两党的划分。

李唐王朝内部斗争(说说唐后期的朝廷斗争)(2)

牛僧孺

双方出手都十分狠辣,唐武宗在位时,李德裕得势,诬陷牛僧孺、李宗闵勾结藩镇,企图一击致命;唐宣宗即位后,李德裕失势,牛党又以吴湘案诬陷李德裕,使其贬死崖州,最终解决战斗。

唐宪宗在位期间的808年四月,朝廷举行策试,以选拔官员,初生牛犊的伊阙县县尉牛僧孺、陆浑县县尉皇甫湜、进士李宗闵,指责时政之失,出言大胆,惹恼了当时的宰相李吉甫,不喜三人对策,向宪宗告状,牛僧孺等人因此久久不得升迁,只得投靠藩镇幕府。

牛僧孺等人对策的主要内容是,主张休养生息,反对用兵藩镇,因为这会增加人民的经济负担,其锋芒,直指当时专权的大宦官吐突承璀,并且和李吉甫打击藩镇的强硬主张完全相反,因而与老臣李吉甫结下梁子,不过,此时牛僧孺等人初出茅庐,还未形成势力,今后,李吉甫之子李德裕,才是他们真正的对手。

牛僧孺,779到848,活了六十九岁,李宗闵,783到846,活了六十三岁,李德裕,787到850,活了六十三岁。

参考一下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772到846,活了七十五岁。

大致是同时代的人。

唐宪宗之子唐穆宗在位期间,牛僧孺、李宗闵,以及对手李德裕,都渐渐在朝廷中站稳了脚,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821年三月,举办科举考试,考上的人,有李宗闵的女婿,于是有人向唐穆宗告状,指责李宗闵徇私,此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元稹,也推波助澜,最终,唐穆宗出面,李宗闵被贬剑州刺史。

此一事件,众人明确站队,两大利益集团,正式形成。

822年,李逢吉为宰相,他为人狡诈,与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不和,因此,有意扶植牛党,打击李党。

李逢吉、李宗闵,皆出身陇西李氏,故而天然比较亲近,而李吉甫、李德裕,则出身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不同源。

顺带说一句,早在唐玄宗时期担任宰相的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也是出身陇西李氏。

李逢吉在元稹和裴度之间制造事端,使得元、裴二人双双罢相,乘机提携牛僧孺进入朝廷核心层,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当时牛僧孺和李德裕齐名,俱有入相的声望,李逢吉为了让牛僧孺顺利拜相,遂将李德裕安排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任浙西观察使,牛李二人矛盾因此加深。

唐穆宗之子唐文宗即位后,拜吏部侍郎李宗闵为同平章事,同时,李德裕也被从浙西征召回京任兵部侍郎,不久,牛僧孺又再度拜相,李德裕则被排挤到当时很偏远荒凉的成都,任西川节度使,牛党两大党魁同时执政,李党遭到全面打击,纷纷被逐出权力核心。

牛僧孺、李宗闵,将李德裕外遣到西川,任节度使,用心险恶,当时西川处于和吐蕃交战的前线,军事形势非常严峻,李德裕稍有不慎,就会彻底翻车。但是,李德裕是能干之人,他在西川励精图治,整兵备战,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李唐王朝内部斗争(说说唐后期的朝廷斗争)(3)

唐蕃对峙形势

827年九月,吐蕃发生内乱,其维州副使悉怛谋,率众入西川请降。李德裕不敢擅自做主,遂向朝廷上奏,请求接纳悉怛谋归降,并增调兵力接管维州,进而深入吐蕃,从根本上打击吐蕃实力。宰相牛僧孺出于一己之私,竟然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坚决反对李德裕的主张,其理由十分荒谬,说什么,唐和吐蕃有盟约,不能背约,否则可能引起吐蕃向长安发动攻击,他夸大吐蕃实力,结果,弱主唐文宗听从牛僧孺,下诏令李德裕将悉怛谋及其随从者一并遣返回吐蕃,悉怛谋一行,被迫回到吐蕃,在边境上被吐蕃军全部杀了。

当时吐蕃已经陷入分裂,内争不断,根本不可能对唐发动进攻,牛僧孺出于私心,危害国家利益,干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恶行,实在小人也!

此事也说明,唐文宗,不辨是非,的确是弱主。

事后唐文宗也后悔,于是,外放牛僧孺任淮南节度使,李宗闵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唐文宗深感朋党相争之害,于是,新的一批官员异军突起, 唐文宗启用了李训、郑注。这新崛起的李训、郑注,都是善于算计的人物,对牛李两党统统驱逐,他们先制造“漳王案”,诬陷李德裕,将其贬为袁州长史,又制造“宋若宪案”,诬陷李宗闵,将李宗闵贬为潮州司户。

至此,李训郑注,成为显赫一时的新势力。两人掌权之后,就开始策划除宦官,最终发生“甘露之变”,二人被杀,其新势力,遭到宦官指挥的神策军血洗,新势力彻底完结,唐文宗被软禁,宦官掌握大权。

甘露之变以后,唐文宗抑郁成病,在840年正月驾崩,大宦官仇士良扶立颖王,是为唐武宗。唐武宗即位后,用李德裕为宰相,对李德裕极为信任,唐武宗在位六年,李德裕始终秉钧国政,李党进入全盛时期。

李德裕锐意推行改革,主张削平藩镇,与唐武宗的想法一致,君臣二人的相互信任,李德裕也得以大显身手,大干了一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一笔。

李唐王朝内部斗争(说说唐后期的朝廷斗争)(4)

李德裕

李党得势,当然要痛击牛党,李德裕平定泽潞之后,一手炮制了牛僧孺、李宗闵勾结藩镇的黑材料,在当时的氛围下,牛李二人有口难辩,于是牛僧孺被贬为循州长史,李宗闵被贬为漳州长史。李德裕下黑手搞诬陷,招致了后来牛党的疯狂报复。

李德裕并未能高兴太久,845年,唐武宗中风,口不能言,无法说话,846年,英年早逝,因唐武宗严厉压制宦官,于是,宦官马元贽等,抓住这个机会,拥立反对唐武宗的光王为皇太叔,光王即位,改名李忱,是为唐宣宗。

唐穆宗、唐宣宗,为唐宪宗之子,唐宣宗是唐武宗的叔叔,即位前遭到唐武宗的迫害,凭借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

唐宣宗继位后,一切做法,都和唐武宗相反,即位后第六天,就贬李德裕为荆南节度使,一时间朝野震动,朝堂之上的李党分子都被清洗,牛党重新上台,牛僧孺、李宗闵,都被唐宣宗召回朝廷。牛党复兴,对李党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打击报复,李德裕被一贬再贬,直至贬为崖州(今海口市)司户。849年,李德裕亡于崖州,长达四十年的牛李党争,以李党彻底失败、牛党最终获胜,而告结束。

牛李党争结束,牛僧孺李宗闵,与李德裕斗了一辈子,此时也已经老了,很快就去世了,也算是可以含笑九泉了,唐宣宗于是起用新人,他很喜欢白居易的诗,于是拜其堂弟白敏中为宰相。

唐武宗在位时期,李德裕推荐了白敏中,使其得以升迁,但是,唐宣宗时期,白敏中为了投唐宣宗所好,恩将仇报,狠狠打击李德裕,其所作所为,为时论所非议。

无论如何,牛李党争结束了,开始了新的局面,唐宣宗是一位明君,在他统治下,唐又一次复兴,出现了“大中之治”的局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