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

五月的胡志明市,气温徘徊在35摄氏度上下。雨季带来的降水和微风,不仅没有带来一丝凉爽,反而刮来西贡河的咸水味儿,让整个屋子显得潮湿又闷热。

在狭小的储藏室里,张如幸打着赤膊翻阅老照片和族谱。他刚刚得到了中国失联亲人的消息,正在和儿子张英俊仔细比对着亲人发来的照片。父子俩偶有交流,当中夹杂着广东话、潮州话和越南话。

穿汉服的越南青年

1984年出生的张英俊,说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汉语。每逢周末、节假日,他喜欢穿上一身汉服,手拿一把折扇,穿梭在公园和街区。张英俊不是来自越南的“汉服爱好者”,而是一名住在越南的第四代华裔。

祖籍广东潮州的张英俊,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华人家庭。他的母语是潮州话,但在老一辈相继离世后,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又受周遭广东裔移民的影响,他说广东话的机会更多,华语(普通话)则是在求学时期学习的。

一直以来,越南政府对于华人在当地创办华文学校、开设华文教育有诸多限制。张英俊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汉语,中间曾一度被迫中断,直到大学后才有机会继续学习。近年来,随着中越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汉语成为越南的热门外语,越南当局也渐渐放宽了本国的汉语政策。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1)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2)

越南青年张英俊喜欢穿汉服外出

对于张英俊而言,身为华裔的他对于中华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越南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新冠疫情爆发前,他经常因公往返中越两国。工作之余,他潜心钻研传统文化,给自己取了“仲楚”“子翘”这样颇有古风韵味的字号,还为家族整理编写了一张“海外家谱”。

「海外家谱」

张英俊编写家谱的初衷源于一年多以前,他在脸书上关注了“头条寻人”公益项目。这个项目帮助许多海外华人找到了他们在中国的亲人,这也让张英俊动了寻找潮州大伯的念想。

为了整理寻亲资料,张英俊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向家中长辈了解往事、翻阅旧照,这才将海外一支的情况慢慢还原。他没有想到,这张海外家谱会成为自己寻根觅亲的关键。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3)

张英俊整理的“海外家谱”中记录着中国大伯的名字

早年,张英俊的曾祖父携家带口下南洋来到越南谋生,落脚在位于越南南部,当时名字还叫“西贡”的胡志明市。胡志明市是越南政治、经济、贸易、交通及文化中心,有“东方小巴黎”之称,此地拥有大量的华裔移民,这些移民大多为广府人和潮汕人。

张英俊的曾祖父在胡志明市开了一家饼铺,卖老婆饼、千层饼、朥饼这类具有广东及潮汕特色的面饼。饼铺的生意越做越大,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

在中国潮汕地区,人们素来有“留一个在家拜祖先”的思想传统,这也是海外华人不同于其他族群的一种强烈的家族观念。在越南安定下来后,张英俊的祖父将长子张如周送回了潮州老家,便于祭祀祖先,打理家族事务。

张如周的女儿张双清如今住在深圳,他还记得父亲从越南回国后,因为在老家没有什么亲戚,所以父亲和奶奶的娘家人走得很近。张双清的奶奶姓王,大家叫她“王妈”,是爷爷的大房。爷爷还纳过一位越南女子杨氏为妾,但严格的妻妾等级制度,让中越两房人并不亲近。

1987年张英俊的爷爷在越南离世,此时中国内地已经实行“改革开放”,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密切。尤其在该年年底,海峡两岸颁布探亲政策,这也让海外华人圈掀起一股回乡热潮。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4)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5)

张英俊的父母

全乡人都知道

张英俊的奶奶在离世前几年,曾通过陆路经广西回到潮州老家。除了探亲外,她还邀请留守老家的儿子张如周去越南游玩。

1995年,张如周跟随潮汕老乡,同母亲一样由陆路抵达越南,开始了自己的探亲旅程。彼时,张英俊尚且年幼,对于这位中国大伯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依稀记得父亲、姑姑等人与大伯在家中畅聊的情景。

张如周探亲结束回国前,越南的妹妹张如珠给他做了一件衣裳,送了几张照片让他带回国作纪念。张双清虽然没有见过越南的亲人,但父亲一直说,她同越南的姑姑“长得很像”。

这一点也让老家大榕铺乡的乡亲们深有感触。在看到头条寻人发布的寻亲文章《越南华裔男子说中文、穿汉服,盼寻广东潮州的失联亲人》时,乡亲们都注意到照片里的张如珠和老家侄女长得颇为相似。“老家人转发给我这篇寻亲文章时,甚至追问照片里的姑姑是不是我本人。”张双清哭笑不得。

在越南的张英俊听说找到堂姐了,而且十里八村的乡亲都知道自己的寻亲故事,他惊讶极了,不停地询问“头条寻人”工作人员:“你们怎么做到的?这么快?”

“头条寻人”工作人员向张英俊解释寻亲的原理:“头条寻人”于5月19日发布了寻亲文章后,运用精准的互联网地理推送技术,将寻亲文章弹窗到了张英俊位于饶平县大榕铺乡的老家。文章迅速在本乡被广泛传播和讨论。张双清于当晚就收到了乡亲转发的文章,“他们告诉我说越南堂弟在找我爸!”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6)

张家人在越南

“不想遗失我们的根”

据张双清介绍,父亲和越南亲人失联在千禧年前后。当时,随着通讯工具的更新迭代,亲人间的书信渐渐淘汰在时代的洪流之中。2010年,张如周离世,为了告诉亲人这个消息,张双清托一位在越南卖茶叶的老乡,带去了自己深圳的固定电话。

张英俊收到了张双清的电话,但是中国、越南电话区号不同,他一开始不知道该如何拨打国际电话,就没有放在心上。几年前,他将电话号码重新找出来拨打时,却发现已经无人接听。显然,张英俊并不知道中国堂姐因为搬家弃用了这个号码。

张双清很惊讶这一次竟然是从网络上得知亲人的消息。她的亲弟弟张双文还住在潮州,为了认亲,他翻箱倒柜找出了父亲当年从越南带回来的老照片。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7)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8)

老家珍藏的越南亲人旧照

由于时隔太久,张氏姐弟提供的照片很模糊,但张英俊和父亲张如幸还是认出了照片上的奶奶。他告诉堂姐,每年清明烧给奶奶的“衣包”(祭祀用的纸衣服和纸钱袋),以及书写神主牌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我努力学习汉语、通过互联网寻亲,也是不想让我们海外这一支遗失自己的根。”

1994年,张英俊的奶奶在越南猝逝,女儿张如珠因承受不了打击而落下病根。前几天,张如珠又因为后遗症复发住进了医院。张英俊打算周末去探望姑姑,告诉她找到大伯一家的好消息。“奶奶在天上保佑我们重逢,姑姑听了也一定会早日康复的。”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9)

张英俊(网名“陈义”)与堂姐相认后,在“头条寻人”的脸书上留言

这是头条寻人成立华人寻根项目以来,成功找到的第41个案例。头条寻人华人寻根是一项面向海内外华人的免费公益项目,与马来西亚《中国报》、观火新闻网作为媒体合作方一同发布。如果您家里也有亲人失散在海外,或者您是海外华人华侨,想要寻找中国亲人,也可以通过脸书粉丝专页(名称:頭條尋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抖音(名称:抖音寻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头条寻人)、微博(@头条寻人)联系我们。

越南汉服怎么拍(穿汉服的越南华裔青年)(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