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后人有多少人(南京市民自称宦官郑和后裔)

郑和,是中国著名航海家,他秉承明成祖朱棣的旨意,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为中国对外友好交流,谱写了美妙的篇章。


郑和后人有多少人(南京市民自称宦官郑和后裔)(1)


郑和本名马三宝,出身于回民,其先祖在蒙元梁王手下效力,世代居住于云南。1387年,明朝大将付友德、沐英平定云南,尚处于幼年的马三宝不幸被俘,并被阉割入宫,从小服侍燕王朱棣。

在燕王宫殿中,马三宝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得到了朱棣的赏识。在靖难之变中,马三宝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因此被朱棣赐姓为“郑”,名为郑和。


郑和后人有多少人(南京市民自称宦官郑和后裔)(2)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太监,是不可能有后裔的。但在90年代,一位名叫郑勉之的南京市民找到学者吴跃农,声称自己是郑和的19代孙。听了郑勉之的话,吴跃农感到十分惊讶,觉得非常反常识。但是看了郑勉之提供的族谱后,吴跃农却认为:“郑勉之确实可能是郑和的子孙”。

吴跃农首先考证了郑和的先祖。据传,郑和的祖先是随蒙古大军入主中原的西域诸军。郑和原先的姓氏——“马”,实际就是穆斯林的常见姓氏——穆罕默德。那么,马三宝为何要改名为郑和呢?其原因有二:

一是按照当时朝廷忌讳,马不能登殿 ; 二是郑和当初在北京郊区郑村坝一役中立下大功,朱棣以“郑”姓为纪念。


郑和后人有多少人(南京市民自称宦官郑和后裔)(3)


郑和被赐姓的第二年,朱棣便派他七下西洋,创下了旷世伟业。在出海航行的同时,郑和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人。郑和的官邸在南京,被称为“马府”。马府遇到战争被焚毁后,其所在的街道仍被称为“马府街”。

在第四次下西洋前夕,郑和曾返回故乡云南祭祖。为了给自己留个后,于是将兄长马文铭之子过继为自己的儿子, 姓郑赐字恩来。而郑恩来,便成了所有郑和后裔的先祖。

不久后,郑恩来便辞别郑和,返回云南生活。在回乡前,郑恩来给郑和留下了一个名叫郑灏招的孙子。由于宦官子孙不能继承祖辈的官爵,因此郑和专门向皇帝讨了4顷田,以供孙子的未来生活。就这样,郑灏招一族便在南京马府街生息繁衍,到了今天已经传到21代。而作为南京伊斯兰教会长的郑勉之乃是郑和第19代孙。


郑和后人有多少人(南京市民自称宦官郑和后裔)(4)


而郑恩来的后裔则生活在云南玉溪市,如今已经传到第17代。清末时,玉溪郑氏的郑崇林去往泰国清迈做生意,并一直在当地定居,形成了清迈郑氏。《武汉晚报》高级记者范春歌女士曾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考察到泰国清迈市, 访到了郑和后裔郑崇林家, 拍了许多照片并录相。在本世纪初,三地郑和后裔加起来已经有400多人。到了今天,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了。

根据郑勉之记述,郑和死后,郑灏招一家的生活便陷入了困境,于是他便将皇帝赐给他的田地全部卖掉了。其后,皇帝曾对郑家进行查账,发现郑灏招私卖田地的行为,并因此治了郑氏一族的罪。因此,郑氏一族再也没有出过什么出名的人物。


郑和后人有多少人(南京市民自称宦官郑和后裔)(5)


如今,郑和后裔世代相袭着“会茶修谱”的习俗,每年正月里,家族聚拢会茶一次,各门将上年出生的婴儿名字、辈份报出,一一记录在册。每年开斋节,郑勉之还会带着族人一同去牛首山,为郑和在当地的衣冠冢扫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