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理寺衰落(凤凰涅槃宇治平等院阿弥陀堂的盛衰)

平安京时代后期,王朝堕入了无可挽回的衰亡之中,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直到今日都能让世人从《今昔物语》那惜墨如金的片段中看到一个大时代的陨落。甚至,即使是诗歌再也无法掩饰住那个时代的萧条与动荡。

在那个时代,曾经作为权力核心的藤原氏御堂流,也就是藤原道长的直系子孙们,也开始没落了。积善藤家的荣华富贵源自于这一氏族,注意是氏族而不是家族,不断地与天皇家联姻。世代外戚的身份使藤原氏总是能够距离宫廷,或者说权力的核心很近。而藤原道长开创的家族御堂流尤其如此。


在藤原道长之后,其子赖通依旧将自己的女儿嫁入宫中,使之成为皇后。但是在后冷泉帝一朝,藤家的姑奶奶们却没有生下皇储,所以帝位便由后三条帝继承。比之于之前的几代天皇,这位新主在政治理想上犹如奈良时代穿越过来的古人。因父母双方都出身帝胄,所以他对藤原氏一门长期把持朝政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尤其是在自己被指定为接班人之后藤原赖通曾公开阻挠,这一点让后三条帝永远的不会再信任御堂流一家。于是便使尽一切手段从藤原氏手中夺权——比如在东宫时代便支持奥州九年之役在军中拉拢培植代理人,登基之后又重兴内里、颁布《延久庄园整理令》不断强化王权。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后三条帝将大位禅让于白河帝,自己在上皇之位上仅仅一个月便龙归沧海。

正是这个白河帝长达五十六年的漫长统治让平安王朝最终走向万劫不复。

清末大理寺衰落(凤凰涅槃宇治平等院阿弥陀堂的盛衰)(1)

平等院阿弥陀堂夜景。

应德三年(1086AD)十一月,后白河帝禅位年仅八岁的皇子善仁亲王,是为堀河帝。等到堀河帝到了结婚的年龄,作为上皇的白河院亲自挑选了儿媳。皇孙宗仁(即鸟羽帝)出生之后就被立为皇太子。这种通过控制天皇婚姻之后再影响继承人的做法,本是御堂流的手段,现在则被上皇掌控,这意味““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的摄关政治就此终结,也意味着天光一组彻底摆脱了藤原氏的控制,以王家,也就是一个独立的氏族崛起在平安王朝的残灯末庙之际。

王族之长号治天君,而帝位则由其子孙继承。作为一个推崇儒学的政权,对于君主的最高理想是“垂裳而治”,所以作为国君的天皇政治方面往往有着诸多的限制。而且律令制度家本质是君臣共治的科层制,摄关制度是寡头制与之相比以上皇为中心的院政,可以说是一种暴君政治。

在这一场于无声中听惊雷的龙争虎斗中,御堂流也得到了一些补偿——在此之前有天皇外戚担任的摄政、关白职务从今以后成了御堂流的世职。换而言之,御堂流成为了摄关家。


清末大理寺衰落(凤凰涅槃宇治平等院阿弥陀堂的盛衰)(2)

阿弥陀堂绚丽的天花板。


虽然摄关家的势力在院政时代便风光不在,但却依旧是和王家有着特殊关系的第一望族。

当王家在白河、鸟羽一带大兴土木,以彰显王权的显赫与至尊时,摄关家也开始在南都宇治兴建自己的“都会”从苏我氏的能够俯视大和三山和飞鸟川的甘樫丘,再到摄关家的宇治南都,历史似乎总是在重演。

《源氏物语》成书于藤原道长时代,其中最后的一部分被称为“宇治十帖”,讲述了源氏云隐之后的故事。这段故事的真实背景是藤原道长以欣赏红叶为由,多次来到宇治巡游,并开始在这里兴建别墅。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藤原道长如此重视宇治的原因恐怕和当初汉太师董卓营建郿坞,以为退守之计没什么区别。毕竟,此地不仅风景秀美,且四通八达,也是一块咽喉要地。

藤原赖通继承摄关家之后,因为在权势上远不如乃翁道长的回天转日,所以就更加关系宇治的营建。永承七年(1052AD)赖通决定将道长在宇治的别墅改建为寺院,平等院便由此而来。赖通首先在北部修建了正殿,历时一年完成了阿弥陀堂的营造。其中安放了摄关家的至宝,由雕佛匠定朝之心血之作——丈六阿弥陀佛金身。

阿弥陀堂的落成标志着摄关家——甚至可以说藤原氏的活动中心由平安京转移到了宇治。因为据考证,阿弥陀堂大量的建筑材料——比如栋梁柱椽皆是昔日平安京藤原道长府中故物,这也可以被解读为平安王朝的繁华落尽,终成梦幻泡影。

此后藤原赖通和他的子孙们又继续在阿弥陀堂的南侧修建了法华堂、藏经堂、五大堂等“穷极土木”之工的建筑······到了藤原忠实一代,平等院便基本上定型,庭院之中花红柳绿,金碧辉煌;大堂深处更是装饰得富丽堂皇、宝相庄严。


清末大理寺衰落(凤凰涅槃宇治平等院阿弥陀堂的盛衰)(3)

阿弥陀佛丈六金身


后人认为,在建筑风格上,平等院,尤其是阿弥陀堂可谓独树一帜。唐风建筑的出檐深远、斗拱厚重相比,气质上要更加空灵俊逸;而跟日式寝殿风格的建筑相比较,它又没有钓殿等附属建筑——整个平等院的每一个角落都犹如佛教经变图画极乐净土。

虽然平等院所表现的是时人对极乐净土想象,但是阿弥陀堂却依旧是一座有着浓郁唐密风格的建筑。巨大的藏经堂内收藏着遍照金刚空海大师传下来的天下至宝——如意宝珠,除此之外来自于唐土、三韩、乃至于天竺、波斯的奇珍异宝也不计其数。自藤原忠实以来,每一代摄关家的长者,也就是一族之长,在正式就任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一查看藏经堂中各种宝物,也就是世间所谓的“宇治收藏”。

而历代上皇也会驾幸宇治平等院,届时藤原氏一门就会打开藏经堂的大门,向上皇展示不逊色于大内的“宇治收藏”。所以,平等院几乎就是摄关家树大根深,“船破有梆,梆破有底,底破有三千钉” 的象征。所以,为了压住对方一头,鸟羽上皇就在王家寺庙胜光明院中也修建了一个更为宽阔、高大的阿弥陀堂和藏经阁。据《中右记》记载:

“佛堂东侧,前临园中之池,映出宇治平等院的美轮美奂,庄严风雅,豪华罕匹”。

在平等院之北,宇治川对岸曾经建有藤原忠实的别墅——富家殿。忠实一生的宦海炎凉代表着摄关家最后的努力。因为在女儿是否应嫁与鸟羽帝,重新以国丈身份摄政的政治斗争中,忠实败于鸟羽帝的祖父白河法皇,所以忠实便只好退居宇治,在富家殿中等待东山再起。

在当时,始于宇治桥,以富家殿为中心,沿着大和大路左右,有着不逊色于平安京的街区。忠实母亲居住的小川殿、小松殿,以及御堂长乐院、西殿·,赖通之女宽子的池殿······这些建筑的壮丽几乎侔于帝都。但是,对藤原忠实十分残酷的是,即使如这般一处小小的安乐窝,也最终会在自己的眼前化作一片凄凉。

《梁尘秘抄》有句曰:

“皇图八万空成梦,三千极乐苦为终”。

后白河帝也被称为“日本第一号天狗”的诨名。这篇短歌也被视为“亡国之音”。歌中讥讽政敌崇德帝贪婪和迷思,皇图八万,不过空成一梦。位登九五如三千极乐,但收场却是一片凄凉。


清末大理寺衰落(凤凰涅槃宇治平等院阿弥陀堂的盛衰)(4)

落荒而逃的崇德上皇。


清末大理寺衰落(凤凰涅槃宇治平等院阿弥陀堂的盛衰)(5)

落荒而逃的恶左府藤原赖长。


清末大理寺衰落(凤凰涅槃宇治平等院阿弥陀堂的盛衰)(6)

化轿为棺。


这是后白河帝在保元之乱后,嘲笑败北政敌崇德院上皇所做,崇德上皇也在日后野死赞歧,成为怨灵。这一切都源于藤原忠实的爱子,藤原赖长。为了中兴摄关家的荣华,这位少年得志的左丞相联合崇德上皇掀起了一场政变——保元之乱。

但是,无论是崇德上皇、后白河帝,抑或是藤原赖长自己,谁也不会潦倒保元之乱乃平安王朝的末路和武家天下的肇始。

保元之乱虽以后白河帝的全胜告终,到从此朝廷的腐朽和公家的败坏也完全暴露。从藤原道长时代开始,政治斗争以“点到为止”的“贵族共和制”也正式破产。而从平将门便开始进击的武士们也越来越对朝廷的腐败和权贵的德性不再报任何幻想,由是日拱一卒的开始建立武家天下和新的时代。

作为“祸首”之一的藤原赖长在混战中负伤,由家臣装在轿子里抬往父亲藤原忠实的宅邸——富家殿请求庇护,然而忠实为了家族安全不得不拒绝儿子的请求,门外的赖长悲痛欲绝,最终咬舌自尽,化轿为棺。

在此之后,摄关家的本阵开始再次向京城内转移,继而又迁至东山九条一带。而失去了摄关家的宇治也从此衰落了下去。在随后的战乱与动荡中平等院的楼台池馆也逐渐的荒废,但是阿弥陀堂却犹如灵光鲁殿一般奇迹般的存在了下去。

至江户时代,这座历经沧桑却依旧美轮美奂的建筑开始被成为凤凰堂。就像传说中不死的凤凰那样,宇治平等院阿弥陀堂将继续见证着风云变幻的人世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