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真正层次高的人(厉害的中年人话不多)

很多事情,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甚至会把你之前的认知,全部推翻。

常规的看法,中年人应该很合群,符合“朋友多了路好走”的套路。当自己混出名堂之后,就会有炫耀的资本,也很出类拔萃。

就拿同学聚会来说,有钱有势的中年人,占据了主角的位置,让周围的人围着自己转。

当你变得厉害之后,就会明白“深水不语、独处为贵”的道理。

厉害,不是说出来的,也不要刻意做给谁看,而是让自己活成一道光,吸引周围的人来帮助自己,寻找合作共事的机会。

人到中年真正层次高的人(厉害的中年人话不多)(1)

01

不多言,是非少。

乌鸦因为话多,被人驱赶,因为它的声音太难听了。加上它以腐蚀的东西为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动物。

画眉鸟因为话多,被关进了笼子里。声音好听,因此人们让它日复一日为自己“歌唱”。不知道受宠的鸟,失去了天空,是幸福,还是不幸福。

狗在乱叫的时候,会遭到主人的驱赶。虽然狗一直保护主人,但在“汪汪”叫的时候,显得聒噪。

动物因为“话多”,困扰了自己。人也是如此。

唐太宗在一次出游时,看到一棵很大的树,顺便夸了几句。

大臣宇文士及闻言,顺着就来:“确实不错......”

唐太宗素来喜欢听大臣们提建议、忠告,听到阿谀奉承的话,浑身不自在。于是说:“魏征常常劝导我,要远离巧言献媚的人。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今天算是知道了。”

宇文士赶紧请罪,表达自己的忠诚,才免于追责。

朱元璋派卢熊去山东兖州做官时,一不留神写了错别字。把“兖州”写成了“衮州”。

卢熊是一个很较真的人,看到错别字,恨不得抠掉。当他多次建议朱元璋更换圣旨时,就令人愤怒了,因此丢了一切。

得饶人处且饶人,龙之逆鳞触不得。

人与人打交道时,应该察言观色,强化思考。若是没有搞清楚状况,还是不说为好。如果你的骨子里,不喜欢吹捧谁,还不如保持安静,免得给自己添堵。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中年人要是多言,不但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还会添加烦恼和压力。

鬼谷子提出一个观点:欲闻其声,反默。

也就是说,你要安静下来,多听别人说什么,然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不仅不要随意抵触别人,还要停止抱怨。这样的话,才能减少和别人的对抗,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孔子的后人孔穿,在和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的时候,就采取了沉默的方式。一方面是自己的位置低一些,一方面是公孙龙的论述,明眼人都知道真假,不必多说。

孔穿的做法得到了平原君的点赞。

人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不要喧哗,让自己被人防备。否则,夹缝会变得更小。沉默是一种软实力。

人到中年真正层次高的人(厉害的中年人话不多)(2)

02

不合群,心通透。

“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一个人无能,没有关系,只是影响到自己而已;如果你拉了一个群,还是带头人,要是无能的话,就会让大家跟着受苦。

可见一斑,随意合群的做法,大概率会产生“羊群效应”。

明朝时,河北有一个富人,打官司的时候,输了,背叛入狱十年。

富人不服气,到处喊冤,但是没有人理会。毕竟,要是谁理会了,就会被人怀疑——得了富人的好处,难辞其咎。

县令陆光祖知道这件事之后,决定重新审理。大家都劝他,被站错队了。

陆光祖说:“如果是不冤枉的人,就是一贫如洗,也不能放过;如果是被冤枉的人,就算是陶朱公,也要放过。”

做人要有原则,而不是“盲从”。

当你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的时候,就会发现,阿谀奉承、搬弄是非、贪得无厌等群体,都不适合自己。

当你独自走向高处的时候,那些低处的群,不太适合你。你一步一步脱离了“旧圈子”,显得出类拔萃。

当你很优秀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曲高和寡”。骨子里不拒绝群,但是适合你的群少之又少。

当你有了方向的时候,那些不同方向的人,不会跟随你,你也不需理会他们。你往北方发展,自然就会甩掉去南方发展的人。奢求别人和你同频共振,不如坚持自己的频率。

人生路有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你能走的,就是一条路。厉害的人,往往是“另辟蹊径”,显得格格不入,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陈果老师说过:“朋友带给我们的同在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危机时,往往不会找朋友帮忙,而是找一些利益界限比较明晰的人帮忙。”

不合群,不是拒绝一切的交际,而是寻找“清晰目标的人”;找一个头脑发热的人,他会帮倒忙的。

内心通透,知己知彼,就能把握社交的尺度了。

人到中年真正层次高的人(厉害的中年人话不多)(3)

03

作为中年人,厉害不一定是钱多,而是“潜力很大、目标坚定”。等过了中年之后,开始踏入老年,才真正体现与别人的差距,也没有关系。笑到最后的人,生活最幸福。

人在繁华处,却活成了一朵幽兰。生活看似平淡,其实是努力让家变得安宁;人生路,走得笃定,节奏都是自己把握的。

少说几句,与人为善。

少去合群,与己为善。

人到中年,做最好的自己,从心所欲。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