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粥养生配方(邹坤红薯粥记)

红薯粥记

作者 | 邹坤

大约在97年前后,我免费算过一回“命”。“先生”是同班女同学,她大概初学相术,对我的前程只字未提,却言我爱吃,按当下流行说法,我将会是个“吃货”。

对吃“命”我颇不以为然,其时我在县城读书,囊中常羞涩,平日只在大灶吃一块钱的饭菜,多加五毛的肉菜根本不敢问津。周日下午返校自习,大饭盒瓷瓷实实装满洋芋蒸饭与盐菜,次日开水泡剩饭管一天,所带饭菜六七月易馊,也得强忍咽下。那会儿好面子,我将吃馊饭的“命”深深掩藏,从不为外人道,女“先生”自然不知。将来的“命”我还不敢想:想吃甚就甚总是白日梦,不想吃甚还得是甚则无法躲避——便如此前常吃的红薯粥。

如今普通人家吃粥多讲营养搭配,白米粥辅菜叶南瓜玉米珍,小米粥配大枣等,总要精致再精致,挖空心思换口味。过去我家只要熬稀饭,母亲都把红薯洗净,切成滚刀块胡乱扔进锅,遂成红薯粥,我们直呼“红苕稀饭”。

按科普小知识,红薯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兼母亲勤快,见不得田地空闲,但凡到季节,都要种红薯。一来二去,每年红薯收不少,堆在墙角小山一样,于是今红薯明也红薯,隔三差五的红薯粥则不请自来。

红薯粥养生配方(邹坤红薯粥记)(1)

红薯粥偶尔尝,大米夹了红薯的软糯微甜,倒也滋润,只是吃多了肚里早晚一个味儿,长年累月就烦,我问:“为啥总要在稀饭里加红苕么?”母亲说:“吃白米稀饭一会儿就饿,平常要做活,肚子里没东西垫咋得行?”其实,还有个理由母亲没讲,“仓里有粮、心中不慌”,从困难时期过来的,总会设法省粮食压仓底——挨饿是母亲这代人刻骨铭心的恐惧。

多吃红薯省了粮,自然也省下钱。到交公购粮季节,日积月累存下的粮以“保护价”那劳什子卖给粮站,后来也卖给粮商——我读大学的部分学费就源于斯,此为后话了。

和诸友忆往事,我等多“吃伤”过。有洋芋之“伤”、浆水菜之“伤”,也有包谷“伤”。我就“伤”红薯粥,哪怕工作后赴宴席见摆放齐整、拼出造型的蒸紫薯,冬天路遇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我也决不动心。

淋雨季最是难过,老天爷闹情绪下淋雨,或纷纷洒洒、滴滴答答,或大雨中雨此起彼伏,世界一片混沌。这当儿沟河水满、道路泥泞、鸟雀无声,狗也躲在屋檐下的狗窝,眼巴巴瞅着天空。

雨幕把人关在屋里,被褥像被水浸过,许多东西长毛,人心也跟着长毛,地里菜烂的烂、死的死,一日三餐成了头疼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际有米之炊也难。地里大片的红薯正旺,墨绿色肥大的叶子挨挨挤挤,在如织的雨雾中自在葱茏。母亲披上塑料纸,戴了斗篷,背着背篼赤脚冲进雨中,顿饭工夫回来,发梢和裤腿不停滴水,衣袖也湿了大半截。母亲将背篼重重放下,“哗”地把红薯杆儿倒进木盆,连着淘洗好的红薯乱刀剁了——这是猪食。选出嫩些的苕杆洗干净,油炒了当菜,另外一些扔进浆水坛子,涡成浆水菜——这是人吃的。

红薯粥养生配方(邹坤红薯粥记)(2)

那些年淋雨比现在离谱,但沟渠众多排流通畅没内涝,防汛也不“草木皆兵”,只是上顿红苕稀饭下顿红薯粥,再佐以红薯杆浆水菜,就让淋雨季显得极为漫长。雨水频仍,大人们无法出门干活挣钱,就呼呼大睡。娃们雨中钻出钻进“不识愁滋味”,聚在伙伴家打扑克、读课外书,也似懂非懂看爱哭的林妹妹。只是当我估摸着饭点回家,瞥一眼锅里咕嘟嘟正煮的红薯粥,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这“伤”也如影随形,难以愈合。

“人世几回伤往事”,当“伤”深入血液,我想,即使“透析”恐也难治。

不过,“命”这玩意儿甚奇,当我不为吃穿发愁、有能力不沾红薯粥后,我几乎以恶补的方式来印证女“先生”谶语——几年间我的身体迅速膨胀,一些隐患也随之露头,回头再悟当初同学语,我竟感慨万千不能自持了。

红薯粥话题稍显沉重,讲个小故事稍作调剂吧。故事为我听得,与红薯粥亦有少许牵连,只是真假难辨、年月不详,只好假雨村言。

话说世纪初某大人物将至,某单位迅速动员,将内部兼外营招待所停业三日专候大驾,撰写材料、摸排检查点、清扫内外卫生、排查安全隐患等自不必细表。期间两顿饭,也抽点精兵强将,把好采买、炊具更换、洗涮、烹饪、消毒等环节。

红薯粥养生配方(邹坤红薯粥记)(3)

因无法打听大人物口味,又怕临时抱佛脚出差错,组织者想笨办法:所谓无过便是功,多搞点儿总不错。仅粥之一项,就备了小米粥、花生粥、南瓜粥、蔬菜粥、八宝粥、黑米粥、冰糖红枣枸杞粥、山药莲子粥、皮蛋瘦肉粥等等,总有十余种——我实在记不得这许多。听说大人物家乡产红薯,负责人特意叮咛红薯粥,万一人家喜欢呢?

汉中话说“绳绳爱从细处断”,千小心万小心还是出了意外——大人物想喝普通白米粥。有关人员立刻傻眼脸色发白:万事俱备,独漏白米粥,这低级错误可没法补救,现买现熬哪来得及?最后还是大人物有雅量,既不批评也未黑脸,吃点儿花生粥作罢。

此事续曲如何我不知晓,只觉可惜:新餐具熠熠生辉,各种粥排列整齐像宫中待选佳丽,令人口舌生津且极养眼,这阵仗别说小百姓一辈子难见,粥铺怕也要惊叹的。我上中学时,课文有《连升三级》,结尾四字倒干脆利落:¨¨¨¨,哈,此处我还是省略得了。

故事而已,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您说是不是?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END—


专栏作家】邹坤,在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有散文、非虚构作品多种,著有散文集《朴素的泥土》。陕西省作协会员,现居陕西汉中。

摘选自:读书村,版权属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