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的弟弟(对话小萝卜头家属)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小萝卜头在监狱里穿什么、吃什么?中国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当年办报时是什么心情?……自新京报发起“讲党史 寻找身边的红色遗迹”活动以来,新京报小记者们积极参与,不仅率先到宋庆龄故居、北大红楼打卡,还跟随新京报记者采访革命志士邵飘萍的后人、对话军烈家属宋振镛,带动全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们做好学党史、讲党史的活动。

小萝卜头的弟弟(对话小萝卜头家属)(1)

小记者用影像讲述党史故事,带动中小学生打卡红色遗迹

为了迎接党的百年华诞,新京报社在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委的指导下,发起了“讲党史 寻找身边的红色遗迹”活动,邀请全国的中小学生到红色遗迹“打卡”,用短视频的形式讲述红色遗迹的历史故事并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分享。此次活动发起以来,新京报的小记者们率先响应,积极带动北京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生参与到这一实践型党史学习中。

“李大钊和家人们曾经在这里租住了近4年,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居吧。”推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深处的红色木门,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的新京报小记者马语晗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她在视频中不仅拍摄了李大钊故居的情况,还讲述了当年李大钊留学回国、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经历,重温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工作往事。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设有新京报小记者站,学校积极支持马语晗此次的打卡活动,并发动全校学生一同观看视频、学习马语晗讲述的党史故事,并鼓励学生们在节假日期间到“红色遗迹”打卡。

截至目前,来自北京市多家学校的新京报小记者走访了北京多个“红色遗迹”,介绍红色文化。比如,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宝华里小学的张轶然来到卢沟桥畔的宛平城打卡,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王天依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并用视频的形式将故居的原貌以及宋庆龄的生活故事娓娓道来。

和革命后人对话 小记者采访前做足功课

小萝卜头的弟弟(对话小萝卜头家属)(2)

不仅到位于北京市的各个“红色遗迹”探寻和传递党史故事,新京报小记者还发挥了专业特长,以采访对话革命志士后人、“红色遗迹”的维护者、军烈家属的形式深入报道“红色故事”。

“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记者,邵飘萍以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独到的采访本领,于军阀统治时期,一手创办《京报》,独家披露许多新闻内幕。6月,新京报时政新闻部“寻迹”栏目组重访当年的京报馆,而新京报小记者、北京市西中街小学五年级学生门思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学生蔡汪邑也跟随新京报记者马瑾倩一同采访。

“采访前要做足功课,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小记者们在新闻课堂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在采访前夜,两名小记者大量搜集了京报馆的时代背景和邵飘萍的生平资料,他们的采访提纲密密麻麻写满了一页纸。采访当日还遇到了邵飘萍的嫡孙邵澄,小记者提问时毫不怯场,挖掘了很多有趣故事。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学生、新京报小记者尹嘉睿登上“幸福大街对谈”节目,与军烈家属宋振镛爷爷,一起追忆革命烈士“小萝卜头”的革命事迹。

小萝卜头的弟弟(对话小萝卜头家属)(3)

当日,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的尹嘉睿走进革命烈士“小萝卜头”的哥哥宋振镛的家中,和老人面对面,回顾“小萝卜头”和父母的监狱生活。“您想念您的弟弟和爸爸妈妈吗?”尹嘉睿的开场问题便触发了老人的回忆“开关”,“每时每刻我都在怀念他们。”老人深情地说。宋振镛给尹嘉睿讲述了自己当年如何送走母亲和小萝卜头,如何与远在监狱的父母书信往来的过往。

据新京报小记者活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接下来的暑期中,还将组织700名学生陆续走进京报馆和北大红楼采访,与邵飘萍后人面对面交流。

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