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蕲春有哪些特色的旅游地方(蕲春这块梯田为啥这么火)
题记: 蕲春雾云山梯田自从2014年5月我的第一篇网贴《黄冈发现自己的“元阳梯田”》发出以来,备受社会关注和喜爱,国内外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更是如获至宝,很多摄影者十几次往返于城市与景区之间,武汉市摄影者小雨近三年来就五上雾云山,每次都大有收获并编发精美的美编,在网络广为流传,正是千千万万小雨这样的摄影爱好者在做雾云山的义务宣传员,使得雾云山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在蕲春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檀林镇党委政府近几年倾力开发建设,使雾云山的基础设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县直各部门也倾力支持,交通部门把二级公路修到了景区门口。新华社记者皮曙初对雾云山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度采访和报道,在新华社每日电讯发表了《光影雾云山》,系统解读了雾云山的美景和发展历程,值得一读!
光影雾云山
新华社记者 皮曙初
山村的日出总是别有一番景致。太阳还没露头,橙红色的云霞早已在一道道山梁之上铺陈,层层叠叠的山与层层叠叠的霞,犬牙交错,融为一体,从黛青到明黄,中间不知道刷了多少层的颜料,画了多少层的线条。
当金色的太阳从山梁上跳跃而出,一切在瞬间发生改变。云霞变得更加明快,远山却变得更加沉郁,近处灌满水的梯田,忽然变成无数面镜子,大大小小,无规无则,从半山腰一直向空谷之中层层跌落而下。
逆光下,那些镜子忽儿金闪闪,忽儿银晃晃,每换一个角度,色彩就如幻梦一样变化。镜子的边缘,一道道田埂,似如橼巨笔勾勒的线条,或粗黑浓重,或轻浅虚浮,都是随意为之,却又相互勾连,不间不断。站在某个角度上,田间还会有无数个倒映的旭日,在镜面与线条间闪耀着宝石般的光芒。
间或有位老农,带着蓑笠,牵着黄牛,从田间走过。人行垄上,影在镜中,曙色之下涂抹成一幅水墨剪影。如此画面,实难用言语名状,只好用“空灵”这样的词语来形容。
几十户人家的房舍挂在半山腰,依山就势,曲折蜿蜒,连成一线,和梯田正好构成一个错落的整体。此时,炊烟已起,鸡犬之声也时有所闻,更显出整个山谷的安详静谧,让人耳畔不自觉地回响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其实,只要回过头来左右张望,就会发现整块梯田上方这条新修的卵石步道上,早已站了很多人,他们或扶着三脚架和相机,或举着手机,无不悄无声息,全神贯注于眼前这光影与线条描画的瞬间。
正是这样一个个被定格的瞬间,在网上、朋友圈里、社交媒体上相互流传,雾云山梯田忽然之间成了“网红”景点,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光影圣地。雾云山村也由此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雾云山村位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鄂皖两省四县的结合部。仅仅四年多的时间,它已经从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寂寂无闻的贫困山村,变成国家4A级景区,还挂上了中国农耕文化摄影村的牌子。
我时隔三年,再次来到雾云山。正值梯田灌水待插的季节,和三年前又有不同的感受。那一次秧苗已插,满谷青翠,壮丽中更多出一份明媚。
而这次,我为造物者“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的杰作而震撼:雾云山的线条,就是游云惊龙,就是行云流水;雾云山的光影,就是“浮光随日度”,就是“漾影逐波深”。
第二次上雾云山,我是和家人朋友自驾而来,仍然住在“俊旺农家乐”。
俊旺姓李,1985年出生的年轻人,以前在深圳打工,娶了个万州媳妇胡小宇。2016年,我第一次来到雾云山时,小两口刚从深圳回来,开了这个农家乐。
他们说,家乡的梯田一夜之间出了名,很多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游客都来了,拍梯田、拍日出、拍星星,沉寂的小山村一时间风生水起,所以俩人就决定辞工返乡。
俊旺有着山里人的朴实与勤劳,家里有客人,他和母亲两个人便在厨房里忙不停。他们烧得一手好菜,那些既经济实惠又风味独特的农家小菜,每每让城里来客留恋不已。小宇则自带重庆妹子的热情爽朗,大方又勤快,把家中里里外外打理得干净优雅,也带给来客如沐春风的感受。
农家乐虽然规模不大,但店如其名,人气颇旺。很多摄影师朋友都是他家的回头客。
雾云山的名气越来越大,从摄影人到游客,从武汉到周边省份,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尤其到周末和节假日,自驾的,坐大巴车的,络绎不绝。如今,村里已经办起了50家农家乐。
以前早早就寂静无声的山村之夜,如今似乎推迟了入夜的时间,家家门前围坐着三五一群的游客,借着路灯的亮光,闲话家常。
俊旺和小宇一家一边麻利地收拾碗筷、洗刷厨房、抹桌拖地,一边和我们聊天。他们说,现在农家乐一年的收入有十多万元,虽然和打工差不多,但是一来可以在家门口创业,照顾家里的老小,二来更看好今后的发展,相信游客会更多,收入会更高。
此时的夜空,新月如钩,星星点点;幽邃的暮色中,远山如黛,墨黑成影,只有一道道隐约可见的脊线。
山间的天气变幻不定。中午的时候艳阳高照,傍晚天空却布满了云。我们正担心,晚上看不到星星,明早也将错过日出。不想,此时星星和月亮恰到好处地冒出来,一颗,两颗……星星越冒越多。
梯田已经沉静,什么也看不见了。但是,阑珊的夜色更带给人无限的神思遐想。望着主人们在灯光下忙碌的身影,听着他们乐在其中的致富寓言,忽然有了一种“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的错觉。
此时的静谧与恬淡,不正是千百年来中国农耕文明的精华所在。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若能在此间结庐耕种,不也是屈子犹生,陶翁再世!
俊旺的家中,挂满了雾云山梯田四季美景的大幅照片。小宇的朋友圈里,转发的也大都是各路摄影师拍摄雾云山的美图。雾云山就是借着这些摄影作品的流转而声名鹊起。
它的脱贫故事也是从摄影开始的。
2014年初,蕲春县审计局到雾云山村驻村扶贫。局长陈顶云就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走遍雾云山的各个角落,发现这里的梯田是一块难得的取景之地。那时候,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梯田大多荒芜,蔓草丛生,却也是镜头中的美景。
雾云山顶有一片茶园,茶叶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其时,镇村干部为了帮更多农户脱贫,正准备利用这块梯田扩大茶产业。
陈顶云来后,忽发奇想:种茶不如种风景!
他邀请黄冈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方华国来实地踏访。方华国也是湖北省旅游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他的结论是雾云山梯田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堪称天人合一精心打造的经典佳作。而且,还可以填补湖北在梯田景观上的空白。
方华国说,他像发现了桃花源一样感到十分惊喜。他叫村民千万不要毁田种茶园,只要将田埂稍加修葺,去除杂木杂草,给田里灌上水就行。
他们邀请更多的摄影师,三番五次来到雾云山,爬上陡峭的雷公岩,寻找各种不同的角度,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摄影师们感叹,梯田海拔600多米,高低落差120多米,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如诗如画;从空中俯瞰,更是十分壮观美丽。
2014年5月,一组“黄冈蕲春发现‘元阳梯田’”的图文通过媒体传播,名声大震,迅速走红。2014年当年,就有几万人次的游客涌向雾云山。
蕲春县借势而上,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打造以雾云山为中心的北部山区生态旅游景区,修建旅游公路,修复高山农耕原始生态面貌,整治和绿化美化村庄环境,雾云山面貌焕然一新。
雾云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农耕文化摄影村。
作家徐迟曾说:“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然而,大自然的卓越与壮美未必尽是天设地造,更多是人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劳动创造。梯田就是这样一种,人们利用山坡丘陵的地势,构筑一道道堤坝,涵养水源,生产粮食,久而久之,留下完整的农耕痕迹。
梯田既是自然的,也是人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杰作。
雾云山梯田,相传为宋亡元兴之时就有了。南宋最后一任宰相田梦罴举家逃难至此,开始在高山坡地上开垦梯田,耕种水稻,子孙世代传承,不断开拓梯田规模,积攒下悠久深厚的农耕文化,也留下一幅四季变换的优美画卷。
春耕时节,明澈而透亮的灌水梯田,倒映着霞光、蓝天和白云,犹如一幅壮美的山水画。秋收时分,满山遍野都是金色麦浪,秋风吹过,如波如潮。这时,你会想到凡·高画笔下的《收获景象》,光影明快,色彩浓烈,似乎满蓄了即将喷薄而出的丰收味道。
最妙的是那一道道、一圈圈、一层层,如漩涡般回转,如波浪般铺陈,游客穿行其间,如一排排移动的彩点,既保持了原始的气韵,又带来了时代的节律。更有穿着光鲜旗袍、手举艳丽花伞的女士,轻盈款步,摆上各种娇媚的姿势,与那光影、线条相杂糅,自然又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当地每年还会举办火把节、插秧节、丰收节。火把节上,村民们点燃无数的火把,沿着田埂逶迤绵延,火光照亮梯田,一串串焰火在夜空中绽放,火树银花,整个雾云山为之沸腾。可惜我没有亲见,只能从摄影师的美图中感受一二。
游客说,这里有诗,有田野,还有平凡的生活。
那些曾经是历史,如今是文化、是风景的稻田,仍然属于每家每户,他们还在按照千百年来的传统耕种、劳作。俊旺家里种了五亩多田,平时由他的父亲负责田间管理,插秧、收割的时候,则要请几个工一起来完成。
俊旺说:“以前这些粮食有多的,可以卖点;现在开农家乐,不够吃。”
夜已经很深了,游客和户主们都已渐次入睡。我却有些辗转难眠。也许,放在宏大视野里,这个小小的山村,这方并不宽广的梯田,只不过是跳跃于天地之间的些小景致,是流淌于历史长河的细微故事,本来算不得什么。但是,他们却在述说着一种“道”,一个“理”。
能够懂得这“道”和“理”的人,就像塞林格说的那样:“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远处的狗吠声,近处的蛙鸣声,间或还有邻里老人的咳嗽声,让山村的夜显得格外空寂,格外辽阔。窗外,已是满天繁星,我在期待第二天的日出,期待光影交错的早晨。
(载于《新华每日电讯》2019.5.31草地周刊)
(配图 方华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