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卡丹白色西装(告别皮尔卡丹为迪奥第一位裁缝)

文|AI财经社 周享玥

编辑|孙明

2020年的冬天有点冷,呼啸而过的寒风尚未来得及把球王马拉多纳离世的悲伤消息吹散,又一大师级人物就已经被突然带走。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2月29日,意大利裔法籍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在巴黎西部的一家医院逝世,享年98岁。

一石激起千层浪。12月29日晚间,有关“皮尔卡丹去世”的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集体怀念——有网友表示,“2020年最后几天好残忍”,也有网友评论称,“童年记忆里的大品牌了,谁家长不得有几件皮卡尔丹啊”、“从小就知道的一个名字”……

而就在半个月前,皮尔·卡丹的名字还曾因罗永浩的直播“翻车”——其所售“皮尔·卡丹”品牌羊毛衫系为假冒伪劣产品而登上过微博热搜。

皮尔卡丹白色西装(告别皮尔卡丹为迪奥第一位裁缝)(1)

(图源:视觉中国)

给布娃娃做裙子的男孩终成“时尚教父”

曾有这样一句话,“在法兰西文明中,有4个名称的知名度最高、地位最突出:埃菲尔铁塔、戴高乐总统、卡丹服装和马克西姆餐厅”。而其中,仅皮尔·卡丹一人就占了服装和餐厅两项,其地位可见一斑。

公开资料显示,1922年7月,皮尔·卡丹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近郊一户贫苦农家,两岁时就因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举家迁到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布尔,日常靠着父亲到雪山上采冰块,再运到城里卖给有钱人家,维持全家生计。

或许是缘分使然,7岁那年,小卡丹从草地上捡回了一个被富家小姐丢弃的小娃娃,鲜少有玩具玩的他很快起了兴趣,从母亲的针线篮子里找来一些碎布和针线,开始借着昏暗的油灯缝缝补补,几经折腾后才终于缝制出了一条小花裙。

命运的齿轮却就此转动。八岁那年,举家迁往圣莱第昂的皮尔·卡丹被父亲送进了当地一所小学就读,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反而喜欢在放学后溜到商店的橱窗前,痴迷地观看里面各式各样的服装。等到14岁,家中贫困的皮尔·卡丹更是直接辍学,进到一家小裁缝店,当起了学徒,常常设计出一些款式新颖的服装。

但很快,皮尔·卡丹就不再满足于只是做“当地一个技术很好的裁缝”,开始向往更大的世界。于是,1945年,23岁的皮尔·卡丹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踌躇满志地来到法国首都巴黎,并在机缘巧合下,先后进入到帕坎(Jeanne Paquin)和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两家巴黎知名时装屋工作,成了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

皮尔•卡丹的真正成名是在1946年。这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法国著名导演兼编剧让·科克多,并得以凭借着为让·科克多的电影《美女与野兽》设计的刺绣丝绒舞台服装一举成名,成为巴黎服装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也是这一年,皮尔·卡丹被迪奥(Dior)创始人克丽丝汀·迪奥(Christian Dior)钦点进入迪奥公司,成了迪奥第一位裁缝师,不久后又升任迪奥大衣和西服部负责人,迪奥旗下经典的New Look及Bar背后都曾有他的参与。

皮尔卡丹白色西装(告别皮尔卡丹为迪奥第一位裁缝)(2)

(图源:视觉中国)

能人总是不甘于“寄人篱下”。1950年,在迪奥待了4年后,皮尔·卡丹终于在巴黎开出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公司,早期主要承接为剧院设计服装的工作。但他很快意识到,在当时法国高级时装界还是一个限制极严且顾客有限的特殊行业的情况下,一个新品牌想要突出重围,“只有面向众多的消费者才有出路”。

于是,1953年,皮尔·卡丹开始改变自己的时装经营方式,决定另辟蹊径,将个人定制改为批量生产,并趁着二战后人们消费大增的机遇,毅然提出“成衣大众化”的口号,将设计的重点偏向一般消费者,试图让更多人能穿上时装。

物美价廉的产品,加上皮尔·卡丹当年在巴黎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展示会的巨大宣传作用,皮尔·卡丹品牌得以迅速在一众时装品牌中脱颖而出。曾有报道显示,其当年推出的一件百褶羊毛大衣,一经推出即轰动了整个时尚界,并随即在美国卖出了20万件,皮尔·卡丹本人则成了时尚杂志封面的常客。

1954年和1957年,皮尔·卡丹又先后开设了女性成衣精品品牌“夏娃”和男性成衣精品品牌“亚当”,不仅引得众多富豪、贵族光临,就连法国总统夫人及英国的温莎夫人等都为之着迷。其在1954年推出的气泡裙和1958年推出的球形裙,也一度成为时尚界的焦点,引起一阵潮流。

而世界上最著名的时装奖、法国时装界最高荣誉奖——“金顶针奖”,皮尔·卡丹更是拿了三次之多,是名副其实的时尚界泰斗级人物。

中国八九十年代的爱马仕,一套西装2000元

“我对中国的好奇源于一幅挂毯……第一次来中国则是因为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在中国卖纽扣。如果按每人每年50颗纽扣计算,整个国家一年就需要500亿颗纽扣,这是多么巨大的市场啊!”2012年,皮尔·卡丹曾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如是表示。

时间回到1978年,当这位五十多岁的知名设计师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身着一件黑色毛料大衣,又在脖子上随意搭了条围巾,双手插兜,大步流星走在布满军绿和海蓝的北京大街上时,他感觉自己“在人群中像是一个奇怪的人,非常格格不入”,甚至相比于一个“时髦的服装设计师”,更多可能是人们眼中的“嬉皮士”。

皮尔·卡丹很快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1979年4月,当中国大地刚刚吹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大街小巷仍被军绿色、蓝灰色衣服包裹时,这位知名设计师就率先领着8个法国模特和4个日本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一个临时搭建的T台上走起妖娆的猫步,完成了中国史上第一场时装秀,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外品牌的时装展示会。

1981年,皮尔· 卡丹在北京饭店举办首场对外时装表演,模特则全部由皮尔· 卡丹品牌代表人宋怀桂在基层挑选而出,组成了第一支中国模特队。1983年,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第一次举办皮尔·卡丹国际产品展销会,所有产品均为中国制造;1985年,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当时中国最大的时装表演,观看人数超一万人;同年,12位中国模特被皮尔·卡丹请上巴黎的T台,创下中国模特首次登上法国T台记录……

皮尔卡丹白色西装(告别皮尔卡丹为迪奥第一位裁缝)(3)

(图源:视觉中国)

借着举办展销会、时装表演甚至募捐活动,皮尔·卡丹时装不仅很快打开了在中国的知名度和销路,也撕开了中国拥抱时尚的口子,成为国人脑海中最早植入的时尚印象。

1988年,皮尔·卡丹与意大利GFT国际公司签署皮尔·卡丹男装代理合同,随后,意大利GFT国际公司与天津纺织集团、中信集团共同成立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成为皮尔·卡丹在中国授权的第一家正规专业生产公司,并在1990年将皮尔·卡丹正式引进中国。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之一,“皮尔·卡丹”西装很快发展为中国人商务宴请和新婚择偶时的最大体面,曾有媒体报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皮尔·卡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曾高达40%,甚至一度流传着“局长的儿子,市长的侄子,不如一个穿皮尔·卡丹的小伙子”的说法。

“那可是皮尔·卡丹啊。”1994年,在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儿子大了》里面,演儿子的范伟曾如此提及这个创立于法国巴黎的服装品牌。言语中的“推崇”是当时皮尔·卡丹的市场地位的真实写照。据报道,在全国平均月工资不过一百来块的上世纪80至90年代,一件皮尔·卡丹羊绒衫就要600元,一套西装的价格更是高达2000元,是许多人眼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爱马仕”。

跨界之王:他把名字印在几乎所有东西上

出色的企业家往往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他们擅长运用自己所能接触到的一切资源,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皮尔·卡丹亦不例外,靠着出色的服装设计天赋在服装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的同时,他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跨界之王”,建立起了一个由服装、化妆品、餐饮、家具等多种产业组成的“卡丹王国”。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皮尔·卡丹就已经将自己做成了品牌。他把自己的名字印在汽车、香水、笔、香烟、家居,甚至于沙丁鱼罐头上。1981年,皮尔·卡丹又将自己的事业拓展到了餐饮界,以超过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巴黎最著名的马克西姆餐厅,并在两年后,将餐厅开到北京,拿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家合资餐厅的名号。

而据《纽约时报》2002年的一篇报道显示,彼时,已经大约有800多种带有他名字的产品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每年都能为其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皮尔·卡丹也因此被称为“品牌梦想家”。

面对一些人对其“杂货商皮尔·卡丹”的质疑和嘲讽,皮尔·卡丹则表示,“如果有人让我做卫生纸,我也会做,为什么不呢”,并形容自己不曾跟银行贷款,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王国,并始终保持着独立时装品牌的傲然身姿,而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初名声煊赫的大牌独立时装设计师反倒纷纷被“万能的资本”用金钱砸倒,成为依附财团和大品牌的附庸。

皮尔卡丹白色西装(告别皮尔卡丹为迪奥第一位裁缝)(4)

(图源:视觉中国)

皮尔·卡丹的品牌授权模式无疑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曾有报道称,如果把皮尔·卡丹的领带连接起来,可以环绕地球一周,且在多年以前,皮尔·卡丹品牌每年仅凭授权,年利润就已经超过12亿美元。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皮尔·卡丹后来在国际奢侈品牌纷纷“逐鹿中原”的混战中,逐渐走下神坛,从国人心目中顶尖品牌的行列中淡出,也正是从其广泛进行品牌授权开始的。

2000年开始,因皮尔·卡丹频繁进行品牌授权,部分非法造假者看到了其中商机,开始大量生产销售山寨产品。尽管皮尔·卡丹在2001年再次访问中国时,愤然将其在当时的一场服装博览会上看到的一个冒牌产品告上了香港高级法院,并最终胜诉,冒牌现象却并未停止,反而愈演愈烈。皮尔·卡丹品牌甚至曾在官网声明中直指,“在全国的二级和三级城市,造假者尤其猖獗,他们的店面比真品还多,销售量比真品还大。”

正是在山寨品牌群起而攻之,卡地亚、LV、爱马仕、古驰等国际品牌纷纷在中国市场安营扎寨的混战中,皮尔·卡丹渐渐没落。

而2009年,皮尔·卡丹的“放手”,更是加快了这一品牌下滑的速度。当年7月,卡丹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小飞以3700万欧元(约3.7亿元人民币)买下“皮尔·卡丹”的皮具、针织、皮鞋、手套四类品种在中国的商标权。自此,出售产品授权成为皮尔·卡丹在中国的主要营销模式之一。

随之而来的,则是参差不齐的质量水平和品牌形象的急速跌落。最近几年,皮尔·卡丹就曾因为羊绒含量、染色牢度、填充物质量等问题,多次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

其假货之泛滥,甚至让勤于带货的罗永浩都栽了个跟头。

2020年12月15日,罗永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声明,证实“交个朋友”直播间11月28日售卖的皮尔卡丹羊毛衫确为假冒伪劣产品,将对购买者“代为进行三倍赔付”,并表示,上述假冒伪劣品牌与“皮尔卡丹”品牌没有任何关系,供货方涉嫌伪造文书、假冒伪劣产品、蓄意欺诈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皮尔·卡丹品牌已经从当初国民眼中风靡全国的高端奢侈品牌,退居至如今的二三线市场,但创始人皮尔·卡丹的商业帝国却依旧庞大。

而据报道,去年“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Lagerfeld)过世后,一直回避品牌继承人问题的皮尔·卡丹曾表示,“我死之前会指定好接班人,目前有3个优秀人选”。而其中,在皮尔·卡丹生前最后一年拍摄的时尚纪录电影《皮尔卡丹:迷恋未来的人》中,数度出现的侄孙、目前掌管巴黎总部的意大利建筑师罗德里哥·巴西利卡提(Rodrigo Basilicati),是呼声最高的接班人选。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