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赵国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是很强(赵国曾屡次伐齐)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烽火连天。彼时中原以赵、魏、韩、楚、燕、齐、秦七国为大,人们称其为“战国七雄”。然而到了战国后期,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愈发明显。公元前266年,赵国君主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丹接位,即赵孝成王。此时的赵孝成王尚且年幼,故而国家大事暂由其母亲赵威后负责,由她临朝听政。

为何赵国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是很强(赵国曾屡次伐齐)(1)

  赵威后是一位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女子,当时的年纪不过三十出头,却非常有自己的见识。在她刚刚主持朝政之时,秦国便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危急之下,赵威后决定向齐国求救,而齐国却想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以换取齐国出兵。赵威后舍不得自己的小儿子离开自己身边,但在听取了大臣触龙的谏言之后,还是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去了。

  在此之后不久,一次齐王派遣使者带着信来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未拆开信件,就开始向使者了解齐国的近况。她依次询问了齐国的收成好坏与否、百姓平安与否、齐王身体健康与否。这让齐国使者听了之后很不高兴,责难她认为不应该首先询问收成和百姓,反而让将最为尊贵的君王放到了后面。对此,赵威后微笑着回复使者,她认为没有收成便没有百姓、没有百姓又怎会存在君主,故而问候时不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对此,齐使听闻后无话可说。

为何赵国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是很强(赵国曾屡次伐齐)(2)

  这则故事典出于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纂的《战国策·齐策四》中,原文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成语“安然无恙”便是典出于此,意指“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赵国从惠文王到孝成王时代的过渡阶段,赵威后临朝听政的两年中,给后世留下最为生动记载的两件事情(即“触龙说赵太后”和“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均与齐国有关。要知道,彼时的齐国虽然依旧堪称天下最为富庶的诸侯国之一,但在经历了五国伐齐的浩劫以后,其综合国力和外交影响力均大不如前。经历了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在惠文王时期逐渐显现出改革成果,开始取代齐国成为天下唯一可与强秦匹敌的国家。那么此时的赵威后以及赵国,为何要与齐国保持如此紧密的关系呢?

为何赵国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是很强(赵国曾屡次伐齐)(3)

  首先,从赵惠文王后期开始,着力提拔廉颇等一系列对秦强硬派,改变了“避秦伐齐”的外交路线,以图加强 与山东各国的联系。为此,惠文王时期甚至不惜归还过自己占据的齐国城池,以图改善两国关系。并且在继续保持与燕国盟约的同时,开始了和魏、齐两国的联姻。据悉,赵威后就是齐湣王之女(另一说,魏国宗室女)。

  其次,相较于占据东海渔业、盐矿之资源、交通枢纽之便利的齐国,赵国不但位于北地、土地相对贫瘠,同时距离虎狼之秦更近。因此,即便赵国的军事力量在当时比齐国强大,却也必须搞好与后者的关系,用以确保对抗秦军之时的后方稳定。

为何赵国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是很强(赵国曾屡次伐齐)(4)

  另外,如果赵威后真的是齐湣王之女,那么“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这则故事中的齐王(即齐襄王),就是赵威后的同父兄弟了。这层关系,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赵威后对当时外交孤立的齐国所展现的友善姿态。不过齐襄王和赵威后一样,都是在前265年去世的,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出现变数。此后的齐国君主(齐王建)受到秦国“远交近攻”政策的影响,在秦赵长平大战之时,拒绝了赵国的粮草请求。最终,赵国、齐国皆在秦国君臣的缜密布置中灭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