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游龙栖湖(百余条龙船招景涌上岸上齐呼应)

船游龙栖湖(百余条龙船招景涌上岸上齐呼应)(1)

番禺潭山村龙舟与海珠黄埔村龙舟会师

热辣端午

天河车陂村

羊城晚报今天消息 记者李雯洁、实习生萧燕仪、通讯员田禾报道:“车陂好,车陂美,又有龙船又有戏,又有坑沙涮大髀(腿),又有蚬汤渗饭微(剩饭),唔嫁车陂等几时。”伴着这首传唱百年的童谣,车陂涌今天上午迎来了“龙船招景”,来自天河、海珠、越秀、番禺等地的百余条龙船竞相在车陂河面“飞舞”。岸边观众里三层外三层,争看龙舟斗艳。

上午9时半左右,车陂公园的台阶已经围满了街坊和摄影发烧友。“每年都来,多热闹。”一位年过八旬的街坊9时未到就来占头位了。随着一阵震天鞭炮声和锣鼓声,迎来首批探亲龙船,冼村、石牌西境潘氏、杨箕村、猎德村等地的龙船一边进村,一边燃烧鞭炮。龙舟竞发,船上龙舟手“嘿嚯”喊着节奏,岸上街坊也发出“嘿嘿”声相呼应。

龙舟景是广州地区端午期间举办的民间娱乐活动,“不趁车陂景,不算扒龙船”。每逢端午佳节,车陂村举行两大盛事,一是村内龙舟竞渡,一是邀请兄弟村扒船前来一聚,俗称招景。招景的龙船和比赛龙船不同,各村都会出法宝,罗伞、彩旗同时上阵,将龙船打扮得花枝招展。人们穿上新衣沿岸观看龙船表演各种技艺,叫做“趁景”。

车陂是天河大村,兄弟村、老表村多,每年到车陂探亲的龙船少则150条,多则200条。每年五月初三,街坊不约而同来到车陂涌看车陂“景”。今年4月底,车陂村就广发英雄帖,邀请兄弟村、表兄弟村来热闹一番。“151年来保留这传统习俗,五月初三肯定到车陂。有很多习俗,这天大人会带小孩去浸龙船水,寓意快高长大。”村民说。

车陂涌平均有40米宽,可供8条龙舟并排而行,有近一千米的直道,水域条件很适合扒龙舟。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车陂村的龙舟史源远流长,村民纷纷以百年龙舟史为荣。村内现在共有43条龙舟,最老的已经有147岁高龄,因属村中苏姓家族,因此命名为“东坡号”。村中最老的龙舟手70岁有余。

海珠黄埔村

两地6艘龙舟会师

羊城晚报今天消息 记者甘韵仪报道:今天早上,海珠区黄埔村北码头附近,阵阵鼓声响起,炮竹喧天,人头涌动,番禺潭山的两艘龙舟前来探亲,与黄埔村的4艘龙舟会师,一同前往车陂村探亲。黄埔村的老人说,老表村龙舟探亲历史悠久,仪式讲究,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意义非凡。

按照习俗,广州每个村的龙舟在端午节前到周边老表村探亲。作为客人一方,需带炮仗、烧酒、烧肉等前去,向主人方递柬,主人方回柬,表示欢迎老表前来探亲,回送锦旗等礼品。龙舟在江中游走几轮后,递柬上岸,吃龙舟饼,喝杯龙舟水,稍作休息,再出发去下一站。

端午节前,海珠区黄埔村的龙船也要去番禺潭山村探亲,寓意礼尚往来。有老人笑说:“如果客人过来时忘记了带柬,按照习俗,我们要扣下他们一个锣鼓,他们回去拿柬过来,我们归还锣鼓。”“番禺潭山的龙舟好多年没有过来探亲,我们非常非常欢迎。”有村中老人激动地说,车陂那边有好多老表来,一年一度盛会,大家都很期待。

按照黄埔村的习俗,端午节龙舟前去老表村探亲的顺序非常讲究。农历五月初一,去附近的渔民新村、新洲、石碁、琶洲南码头等;初二前往土华、小洲、仑头、北山、赤坎、官洲、深井等;初三也就是今天,与番禺潭山会师后前往车陂村探亲,之后前往琶洲北码头;初五,前往番禺潭山回礼。

番禺洛溪村

500桌龙船饭沿江摆

羊城晚报讯 记者许诺、邓勃报道:端午节临近,广州的水上又响起龙舟鼓声,龙船饭作为广府特色更是必不可少。昨日下午,番禺区洛溪村的村民在洛溪大桥下,沿江摆起500桌龙船饭,大宴6000余人。

龙船饭是重要的岭南民俗,“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来吃龙船饭”,洛溪村民小李说。按照惯例,农历五月初一洛溪村民互相走亲戚,五月初二扒龙舟拜访其他村,村民还会邀请朋友、亲戚、本地企业代表吃龙船饭。

李雯洁、萧燕仪、田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