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怀旧藏图(红楼梦甲辰本收藏者)
俞平伯《忆振铎兄》里说: “一九五三年的晚秋,比现在还稍晚一点,黄昏时候,我从团城他的办公室,带回来两大包的旧本《红楼梦》,其中有从山西新得的乾隆甲辰梦觉主人序本,原封未动,连这原来的标签还在上面。……他供给我这些珍贵的资料,原希望我把校勘《红楼梦》的工作做得更好,哪知道后来我不能如他的期望。”《俞平伯年谱》(孙玉蓉编纂)载入此事。
俞平伯校勘《红楼梦》用了八种本子,每一种都有个简称,甲辰本排第四,简称“晋”,《红楼梦校勘记所用本子及其简称的说明》里括注:“近在山西发见。”我浏览了数十万字的《红楼梦八十回校字记》,处处能见到“晋”的踪影。
关于甲辰本的价值,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序》里说:“到了雪芹身后,《红楼梦》即以八十回的抄本在社会上流行着。……现在我看到的就有三种:(一)乾隆甲辰年(一七八四年)梦觉主人序本八十回。”又说:“比较重要的还推甲辰本。……程高是否看到这个甲辰本不得知。……前八十回今本的规模,在甲辰本上已大体有了。”“如就追穷流变来看,甲辰本便很重要,它为程排甲本和以后的各刻本前八十回的祖本。”这个简称“晋”的“很重要”的甲辰本,后来藏到国家图书馆,分装八函,共有四十册。山西怎样发现它的?六十年来没有任何消息。我业余做一点乡邦文献研究,春节期间遇到与甲辰本有关的线索,探究了一番,我发现,甲辰本的收藏者不是别人,正是我去年以来一直为他编着年谱的谱主——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诗人、藏书家张瑞玑。我感到意外的惊喜。
张瑞玑(1872-1928),字衡玉,号老衡、?窟野人,山西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人。他是光绪癸卯科(1903)进士,先后作过韩城、兴平、长安的知县,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回到山西,成为首任山西财政司长,旋被任命署山西民政长(辞未就),民国二年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1919年南北和议初期,陕西停战问题如虎当道,亟需公推一位“德望夙著者”充任陕西停战划界专员,为和议清除障碍。南北政府和双方代表把目光聚焦在张瑞玑身上,他成了中外瞩目的风云人物。这年2月到5月,《申报》连续以显著位置对他“骑虎入关”作了跟踪报道,该报总主笔、著名报人陈景韩(笔名“冷”)的时评《张瑞玑》称:“和议之进行与否,悬于陕事之手;陕事之能了与否,悬于张瑞玑之手。”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张瑞玑“虽千万人吾往矣”,其功绩已载入《中华民国史》(李新、李宗一主编)。
张瑞玑雅好藏书。民国初年他在赵城建“谁园”,将一座中西合璧的藏书楼矗立于汾河之滨。1915年已有“谁园五万卷藏书楼”之谓,后积至十万卷。三晋大儒、藏书家郭象升《太原市上购书歌》写张衡玉:“赵城张五我畏友,书海一钓连六鳌”(张在族兄弟中排第五)。章太炎为张瑞玑亲撰的墓表说:“君素好学,自陕西归,载书百簏,为北军略夺皆尽,晚又得十万卷储之,戒其子曰:所以遗汝亦足矣。善诗书画,自谓书不如画,画不如诗,诗不如其为人,盖笃论云。”伦明(哲如)《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赵城带草绕谁园”,文曰:“赵城张衡玉瑞玑,收蓄尤富,屋曰谁园,本省旧藏多并其中。” 《山西藏书家传略》(薛愈编著)为他单独立传。当年上海报纸报道《国民党学者张瑞玑逝世》的消息,称他是“民党才子”、“北方学者之宗焉”。贾逸君《中华民国名人传》将他归入“文学”类。
1952年,适值张瑞玑八十诞辰,他的儿子小衡(亦称筱衡)给山西省政府副主席王世英 (洪洞人)写信,愿意把谁园十万卷藏书全部捐献给人民政府。王世英在集体办公时念了小衡的信,当场交给文教厅厅长池庄办理。同年5月,省文教厅副厅长崔斗宸专赴赵城迎取。5月3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厅致函小衡:“此种慷慨捐献、化私为公的精神,与爱护祖国文物的热忱,殊堪嘉尚,除呈报中央备查并俟将书全部整理完毕再行登报表扬外,特先函谢!”据小衡长子祖望回忆,省里曾汇给张家500元,小衡谢绝了,全部退回。那时小衡给自己留下的,只有父亲残存的诗稿、赴陕划界的函电底稿,还有他为父亲编辑、迄未刊行的《谁园集》十二卷。章太炎去世前见过这个未刊稿。
谁园十万卷藏书运抵太原后,省图书博物馆工作人员按经史子集分类整理,每部古籍都钤上一枚长方朱印——“张衡玉遗赠”,到年底登录完厚厚一大册《谁园书目》。书目子部105号是:“抄本,《红楼梦》,四十册,八十回。”左旁标注:“105号《红楼梦》由崔厅长交黄副主席带往北京。”当时山西省人民政府只有两位副主席,即王世英和邓初民,“黄副主席”当是“王副主席”之误。大概急着要“带往北京”,整理人员没来得及盖上“张衡玉遗赠”的朱印,但在登录书目的时候,他们在子部的末尾补录了《红楼梦》抄本,且注明它的去向。山西图书馆前辈们谨严不苟的职业操守,令人钦敬。
从那以后,“黄(王)副主席带往北京”的《红楼梦》八十回抄本,就没有下文了。
几天前我看到一份资料:1957年初,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瑶来山西视察文教工作,对部分大、中学校和文化单位的图书管理及利用情况提出意见。2月25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转发王瑶意见函》(编号【57】办秘珺字第25号),附录了三百多字的意见书,里面王瑶讲到:“1954年赵城某氏捐献藏书,其《红楼梦》已在京,很有价值。”王瑶是山西平遥人,在学界很有影响,当年分管文教的王世英副主席,将《红楼梦》抄本带往北京,很可能先拜访王瑶,请他过目,再正式送交给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赵城某氏”无疑就是“赵城张氏”,“1954年”则系误记。山西省档案馆保存了这份档案资料。略有些遗憾的是,1953年郑振铎没有日记,《郑振铎年谱》(三卷本,陈福康编著)、王世英的资料中也没有记载这件事。
虽如此,笔者认为,王瑶所说“已在京”、“很有价值”的《红楼梦》,就是“黄(王)副省长带往北京”的那个八十回抄本,亦即俞平伯1953年晚秋从郑振铎处“带回来……从山西新得的乾隆甲辰梦觉主人序本”。也就是说:那个简称“晋”的甲辰本,在山西先是由民国政治人物、诗人、藏书家张瑞玑收藏;其子小衡?受后又在谁园藏书楼保藏了二十四年,后来无偿捐献给国家;分管山西文教工作的省政府副主席王世英(洪洞人),1953年亲自带着甲辰本进京,将这一珍贵文物送到保护管理国家文物的最高行政机关。
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甲辰本红楼梦》,冯(其庸)序称,甲辰本“独标《红楼梦》”,“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本子”。近年又有几家出版社出了影印本或排字本。从网上看,红学专家对甲辰本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许多读者对这个抄本也充满兴趣。逝者已矣,其藏永在,书楼犹存。几年前省财政拨款,上下合力,对谁园藏书楼进行了保护性维修。这座山西现存的中西合璧、规模最大的民国私家藏书楼,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去年底还申报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许有一天,谁园藏书楼将挂上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红楼梦》甲辰本张氏庋藏处。
作者:卫洪平
编辑:范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