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

你绝对想不到,欧盟既然那么硬气。

2022年10月4日,据消息称,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一项法案规定:

从2024年秋季起,USB-C将成为在欧盟地区销售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数码相机、耳机、手持视频游戏机和便携式扬声器等电子设备的标准充电端口;从2026年起,USB-C还将成为笔记本电脑充电器的标准接口。

也就是说,他们为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引入了通用充电器。

这就意味着苹果iPhone的充电接口得从祖传的Lightning换成USB-C了。

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1)

USB-C接口

全称: USB Type-C。

USB Type-C的风潮最早是由苹果所领起的,新macBook的问世将 USB Type-C。这个强大的技术带入到我们视野当中。

而在手机领域,华为是推进USB Type-C速度最快,覆盖机型最多的,到后面陆续的很多手机厂商都开始接受了这样的接口。

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2)

USB Type-C最直观的优势:

就是让你彻底摆脱插线的烦恼,并有着正反可插接口设计,不会再出现错插或者失误之后导致的内部设备受损情况。

更重要的是,USB Type-C接口有着强大的兼容性,能够连接PC、游戏主机、智能手机、存储设备和拓展均等一切电子设备的标准化接口,并实现数据传输和供电的统一。

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3)

那么,问题来了!

一旦苹果的接口也换成了USB Type-C接口,会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呢?

甚至称,这样就体现不了苹果的独特性,真的是如此吗?

苹果的独特性只能在于接口吗?

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4)

换了接口苹果体现不了独特性?

其实并不是的。

使用通用接口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让更多的设备可以接受该接口。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出门在外不带自身的充电器就不能给手机充电了。

现如今为了数据交换的需要,无论是PC、平板电脑还是手机甚至显示设备,毫不例外都有USB接口的身影。

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5)

然而,由于技术标准的限制,使得USB插头具有“方向性”。在这种情况之下,苹果为它的设备设计了Lightning接口,这个接口相当不错没有方向性。

当然除了苹果设备外,其实也出台了一个类似的接口标准:USB Type-C。

现如今充电接口已经形成了三大流派:Micro-USB、Lightning、USB Type-C。

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6)

Micro-USB:是USB 2.0标准的一个便携版本,比部分手机使用的Mini USB接口更小。

虽说USB Type-C接口已逐渐取代MicroUSB接口,但不可否认的是,MicroUSB依然是保有量最多的接口。

比如:在手机、充电宝、音箱、蓝牙耳机、摄像头、行车记录仪等数码产品上仍然在广泛使用。

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7)

Lightning:苹果高速多功能I/O接口是由苹果发布的全新Lightning Dock接口,也是他们专用的一款。

它被称为“闪电接口”。

目前Lightning接口已经严重限制了相关性能,比如iPhone14 Pro接口依然是USB 2.0规格,速度跟以前一样,最高为480 Mbps,已经完全不够用。

这也就意味着Lightning接口将会被脱离。

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8)

USB Type-C:已经广泛的使用了,它是综合表现最好的接口。要不然也不会有欧盟想要把这接口成为通用接口。

2013年1月7日,USB3.0推广组织在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宣布,第一批传输速率达到10GB/s的设备将于2014年面市,此类产品的USB接口采用USB3.1的标准,即Type-C接口。

USB Type-C支持USB3.1标准。该标准供电最大100W,电压和电流都会提高;降低了编码耗,从3.0的20%降低为3%。

换句话说,用户能够迅速地通过Type-C传输数据和视频,也可以让手机快速的充满电。

苹果usb-c充电器优势(欧洲引入了通用充电器)(9)

总而言之,不管是哪一个接口,只要好用那么人们就会选择它。

而且也不只是根据一个接口来判断设备的好坏,好不好用,消费者心里明白,如果你值得,那么消费者就会愿意为其买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也可以运用在一个产品当中。因为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以及进步,我们不可能一成不变。

唯有不断的创新,我们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得更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