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车轮为什么不能国产(高铁车轮国产化有多难)

美国曾对中国高铁做出评价:没有了进口车轮,中国高铁根本跑不起来。这话虽然扎心,但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我国高铁发展初期,为了打通铁路交通网络,不得不高价从国外进口高铁车轮。可谁曾想,却遭到了日德两国的断供,直接撕毁亿元订单。那么,面对这一困境,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高铁车轮为什么不能国产(高铁车轮国产化有多难)(1)

日德撕毁中国亿元订单

其实,别看如今中国高铁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截止到2022年末,全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2万公里

但在20世纪中期,全球只有日德意法四个国家有能力生产高铁车轮。并且,为了垄断该项技术,他们达成一致,对外实行“三不原则”,不申报专利、不发表论文、不接受交流。这就导致,我国想要发展高铁,只能高价从国外进口,仰仗它国技术。

高铁车轮为什么不能国产(高铁车轮国产化有多难)(2)

但同时,落后就要挨打。在日德的报价上,一对车轮高达60万元。再加上车轮作为消耗品,运行每120万公里就要返厂检修,每240万公里就要强制更换。而1辆8节的高铁车厢就需要64个轮子,我国在用量上至少需要2700组。因此,光是在车轮这一项上,我国每年投资的金额就高达20亿人民币

不过,光是这样还好,毕竟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还不算大问题。可谁知,在如此境况下,日德却直接撕毁了我国的亿元订单,停止向我国提供高铁车轮。那么,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高铁车轮为什么不能国产(高铁车轮国产化有多难)(3)

高铁车轮有多难造

实际上,高铁的全称为中国高速铁路。这也就意味着,列车的运营速度至少要达到每小时200千米以上。并且一列车厢重达50-60吨,那么16节车厢就有960吨。再算上乘客的体重,高铁载客量由列车型号决定,人数一般在600-1000人左右,加起来1000吨肯定是有了。

因此,车轮作为车厢和轨道的承接点。在运行时,不仅要承载千吨的重量,还要在高速运行时,抵御与铁轨的高温摩擦。否则,踏面的牙表面存在脆性氧化杂质,车轮在运转过程中,就极易出现“掉块”的现象。

高铁车轮为什么不能国产(高铁车轮国产化有多难)(4)

德国媒体就曾报导:其ICE-1号高铁列车脱轨,造成101人死亡,105人受伤。经过调查,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其中一个车轮出现了金属疲劳。看似不起眼的细小缺口,就造就了一起惨案。

所以说,高铁车轮的研发难度可想而知。不仅对车轮钢的清洁度要求很高,含氮量不能超过0.0002%。并且,还要进行超声波检查、磁粉检查、静平衡测量、喷丸强化、硬度测量等全方位的合格检测。

高铁车轮为什么不能国产(高铁车轮国产化有多难)(5)

我国是如何应对的

不过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我国并没有放弃。2008年,安徽马鞍山钢铁公司正式启动高铁车轮国产化项目,历经8年的刻苦研究,成功研发出了碳硅板复合车轮,并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上整车投入使用。

如今,我国的蓝海豚和金凤凰高铁也都用上了国产车轮,高铁的国产化率也高达97%。而我国作为后起之秀,更是从被动进口成长为出口国。

高铁车轮为什么不能国产(高铁车轮国产化有多难)(6)

2022年5月,印度就宣称与我国合作,购买3.9万个高铁车轮。德国铁路公司更是与我们对调立场,向马钢订购了160件时速320公里的高速车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