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1)

一个朋友向我抱怨,经常性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工作做得不好,钱赚的也少,长的也难看,没有社交技能,不会应酬,情商低,而且年龄越来越大,身材越来越差,记忆力也越来越差。总有一种压抑感,而且害怕别人讨厌自己,努力做好却又总做不好,别人对自己稍微好些就会喜不自胜。经常无意识状态下,会对自己说:我讨厌你!觉得这种心理状态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潜力的发挥等等。鼓起勇气和我探讨。

自我厌恶(Self-loathing),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好,讨厌自己,甚至憎恨自己。它不仅是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而是一种较为深层的、指向自己整个人的厌恶。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2)

自我厌恶可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工作中,自我厌恶者总是会注意到糟糕的部分,会经常感觉到被排斥,像我的这位朋友经常会倾诉她在工作方面的失误和压抑,隔三差五就会说:“我离被开除应该不远了吧……”甚至坚定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擅长什么,”。而到了和别人的人际交往中,她也会时不时在内心谴责自己:生怕一不小心就给别人添了麻烦。遇到喜欢的人,恨不得离对方越远越好,而一旦对方对自己好一些,就害怕自己不值得。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3)

对于自我厌恶的人来说,似乎“注孤生”是人生常态,而“我不配”变成了恋爱主旋律。

如果你也不喜欢现在的自己,那么试着回想一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很糟糕的呢?

自我厌恶是怎样炼成的?

自我厌恶并不是先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换言之,没有人天生讨厌自己。我们是在出生之后,从后来的经验中习得了讨厌自己这件事。在缺乏满足感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在成年后更容易感到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4)

如果父母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苛责孩子的言行,孩子更容易陷入自我厌恶。尤其是,当父母表达批评的方式不够恰当,而孩子又尚未有能力区分“对言行的批评”和“对人的指责”时,便会习得“都是因为我不好”,“我一无是处”的思维模式。

不过有时,父母并未对孩子过分苛刻,但孩子也仍然在成年后感到了自我厌恶。这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父母缺乏对孩子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或是父母很少在孩子面前表达正面的情感。此时,幼小的孩子很可能会将这种情形解读为“我的存在,并不能给父母带来满足感,我无法让父母满意,我是不够好的”。“他们都觉得我不好,我也这么认为”。社会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在他的“镜像自我理论”中提到,人们会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使用这些话语来形成对自己的判断。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5)

而当我们收到的大多数评价都是“差评”的时候,人们就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认为自己就是在这些或那些方面不行、不好,从而逐步形成自我厌恶。有时,这些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可能是针对个人的。比如从小受到高压教育,常常被指责,一遇到事情就被教育要“先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以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不顺利的情况,就会自动认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是自己不好。此外,负面评价也可能针对某一身份或特质。比如在父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形容一个男人很“娘”、“像个女孩儿”,几乎等同于批评他“弱势”、“不够强大”。于是,较为女性化的男性,可能就会讨厌自己女性化的特质,进而发展出对于自己整个人的厌恶。因为很少有人会告诉他们,其实是没关系的,和其他男孩有点不一样的你,同样也是值得被爱的。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6)

而第二种情况是,父母本身正在经历着他们自己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疲于应对各方面的压力,这可能使得整个家庭充斥着紧张和焦虑。有些孩子会敏锐地捕捉到家庭所面临的困难,从而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的负担/烦恼”。

以上两种情况,也会让孩子缺乏对自己和对他人/环境“感到满意”的能力,从而可能陷入到对自我的不满和厌恶之中。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7)

那么成年后形成的自我厌恶主要在对自己的苛求和不接纳。简单来说就是“够格都很难,理想太遥远”

Edward Higgins在他的自我偏差理论中提出了三个自我:

实际自我(Actual self):我们实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也是我们的现状

理想自我(Ideal self):我们希望拥有的特质、对自己抱有的愿景

应实现的自我(Ought self):我们认为自己必须拥有的、底线的、不可失去的特质

理想自我是促使我们拼搏的动力,但当人们意识到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有差距太大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穷尽一生都变不成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8)

那一刻,是我们最焦虑也最想放弃努力的时候,也很可能会对当下的自己产生厌恶之情。而另一方面,如果实际自我与应实现的自我都有一定差距时,我们会容易怪罪自己,认为连对自己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实在太差劲了。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持续,那么自我厌恶也就是个必然的结果了。

另一方面在难以实现自我梦想和价值的时候, “用自我厌恶保护自己的脆弱”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而接纳这种脆弱是十分不易的。临床心理学家Joseph Burgo认为,自我厌恶是一种应对自身脆弱的防御机制。

一方面,通过厌恶自己,我们可以对自己有更好的掌控感。每个人都可能被讨厌,而当别人讨厌我们时,这种被讨厌的感觉就是不可控的、不确定的,在这样的感觉面前,我们也更加脆弱。

而此时,如果我们自己已经在他人之前厌恶自己了,这种被讨厌的感觉就会变得可控而确定。甚至会有一种“我都这么讨厌自己了,别人讨厌我也很正常”的想法在。

另一方面,因为讨厌自己,因为不认为自己值得任何好的事,我们也规避了受到伤害、暴露自身脆弱的风险。另外,自我厌恶的人,常常会进行自我批评(self-criticism),就像是脑子里有另外一个自己跑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他们说着尖酸刻薄的话。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9)

自我讨厌的真相是,在自我批评的背后,是人们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愤怒,以及对于自身过高的期待。

我们或许会拒绝接纳自身的局限,因为无法成为他人而愤怒,因为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完美的人而愤怒,甚至轻视任何的不完美。

为了抵御这些感受,我们放任那个指责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来攻击我们,并且厌恶着现在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被告知要“爱自己”

却陷入更深的厌恶中

如果你也因为讨厌自己而感到痛苦,并且希望摆脱现状,或许你已经听腻了这样的建议:

“别再和自己说贬低自己的话”

“用肯定自己的话语替代自我批评”……

还有那句随处可见的“你要爱你自己啊”。

自我厌恶者内心挣扎着:“我就是讨厌我自己啊,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甚至因为被告知应该爱自己,而更加讨厌这个“讨厌自己的自己”了。

可事情的难处就在这里。自我厌恶的人无法喜欢自己,也就难以善待自己;“讨厌的人”和“对自己不好的人”是同一个人,都是自己,都无法摆脱。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10)

但自我厌恶的状态并不是完全无解的。

无法立刻喜欢自己,也没关系

既然无法喜欢自己、爱自己,那么不如先不要着急去改变现状。讨厌自己的感觉很痛苦,但逼着自己立刻从自我厌恶到“爱自己”可能会适得其反。

也许你能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到:现在的你不太喜欢自己、讨厌自己,这样是可以的。

对自己的讨厌,偶尔也可以动摇一下

你也许十分坚信对于自身的看法:“我就是个loser”、“我一无是处”、“都是我的错”。

不妨问问自己:我眼中的自己,真的就是全部的我吗?

自我厌恶是心理病吗(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11)

有没有可能,别人在说“你很可爱啊”、“你真的没有那么糟”的时候,可能是看到了看到了你很可爱但你自己却没发现的那部分呢?

自我厌恶是我们对自己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用肯定自己的话语替代自我批评”这类方法,虽然看起来很有根治的效果,但其实就像是在让你一拳把一座大山砸碎一样,很难办到。

时不时在你讨厌自己的时候,问一句:我眼中的自己,真的就是全部的我吗?

每次一点点、一点点地摇晃一下自我厌恶的信念,这样所带来的改变可能没那么快,但它却更加可行。

求助于心理咨询,自我厌恶是较为深刻的感受,往往与个人的经历有密切的关联。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接纳当前这个讨厌自己的你,在安全的环境中,与你探讨这份自我厌恶为你带来的感受和体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