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的波动性是什么意思(你见过波动着的粒子吗)

粒子的波动性是什么意思(你见过波动着的粒子吗)(1)

本次内容来自系列视频课程

“一说万物:现代物理学百年漫谈”

第二讲:现代物理学之光

2.3 你见过波动着的粒子吗?

光是粒子还是波动的争论,到了19世纪末看似已经尘埃落定:光是波动。20世纪初又给这个论断再加上一个字——“吗”。光是波动吗?

1900年,普朗克深入研究了著名的黑体辐射问题。黑体辐射就像包大人的脸,虽然非常黑,不反射光,所以你看不见,但是你可以用非接触式温度计去测量他的体温,因为黑体会辐射。怎么去计算黑体的辐射呢?如果用经典电磁学去计算,就会发现包大人的脸熠熠发光,可以发紫光,还有紫外线,波长越短的光,包大人的脸焕发的越多。但是我们没有看见,也就是说这个计算是有问题的。经典的计算是不可信的,怎么办呢?

粒子的波动性是什么意思(你见过波动着的粒子吗)(2)

普朗克想了一个办法。首先他猜了一个公式,刚好和实验是可以吻合的。普朗克就去想:黑体辐射公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最后,他想出了一个物理解释:频率更高的光更难发出。怎么让频率更高的光更难发呢?频率更高的光更懒,块头更大,发一次频率更高的光要付出的能量更多,频率更高的光就更难发了。

怎么让频率更高的光块头更大呢?这就涉及了块头的概念,什么叫块头?粒子有块头好理解,粒子可以大一点,可以小一点。但你听说过波有块头吗?所以说从这儿开始,光就开始可以被我们想象成为一种粒子了。普朗克所说的光的块头更大是什么?能量发出光的能量等于一个常数(后来大家为了纪念普朗克而称作普朗克常数)乘以光的频率。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的光,越紫外的光越难发,这样的话就可以解释黑体辐射。

这个事情看起来很奇怪,之前说光是波动,波动哪来的块头,普朗克的意思是当波动的振幅越来越小,最后光就变成一粒一粒的,至少发光的过程就变成一次一次、一粒一粒的了。我们举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类比,老师要保护嗓子,有一招叫“发气泡音”,你开始声音大一点,然后声音一点点减小,这个时候声音就有点一粒一粒的感觉了。光也是这样,只不过光的一粒一粒的粒可比气泡音这个粒要小多了。

爱因斯坦在1905年解释了光电效应,也是利用光子的能量正比于频率。提到光电效应,其实我们根本不用去做实验,在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能发现,只要我们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多想一想。我们防止被太阳光晒伤而经常在皮肤上涂防晒霜。防晒霜是怎么防止我们被太阳光晒伤的呢?是不是说防晒霜把太阳光给吸收了,没有晒到皮肤上?那为什么你的脸没有变得像包大人一样,为什么没有把所有的光都吸收了?你可能又说不是吸收,是太阳光过来以后,防晒霜把太阳光都反射回去了。那涂了防晒霜之后,你的脸为什么没像氪合金狗眼一样熠熠发光?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很多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包括紫外部分、可见光部分和红外部分。我们并不怕可见光,防晒霜给你挡的其实不是可见光,而是强度相对小一些的紫外光。为什么要挡紫外光?光的量子化,就是紫外光每一个光子的能量大,每一个光子的能量大的话,它打到你的皮肤上,打到你的细胞里边,就会对细胞造成伤害,比如说损害DNA等等。我们真正怕的是紫外光,原因就在光电效应。

粒子的波动性是什么意思(你见过波动着的粒子吗)(3)

光子说是不是挺有道理?但之前我们讲了那么多波动说,也是有道理的。波动说近代是从双缝干涉实验开始的,怎么用光子来解释双缝干涉实验?有一个非常绝妙的办法,就是低亮度双缝干涉实验。亮度低到在光子说里,每一次通过双缝的只有一个光子,这样低亮度的双缝干涉实验,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粒子的波动性是什么意思(你见过波动着的粒子吗)(4)

我们发现,每一个光子打到屏上,都呈现为一个点,看起来好像是粒子数,然后点的位置看起来是随机的,但是它服从一个概率分布。这个概率分布是怎样的呢?是波的干涉分布!屏上的位置对应的光程差如果是整数倍的波长,那里就是干涉相长,光子达到这一点的概率大;如果光程差是半整数波长,那么达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概率等于0。

粒子的波动性是什么意思(你见过波动着的粒子吗)(5)

这就是用光子的概念去解释单光子双缝干涉实验:很多光子汇聚到一起,最后就形成了看起来比较经典的干涉条纹。你可能要问,这到底说明了光是粒子的,还是光是波动的呢?

我们讲到这里,忽然小明举手了:“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多一些板,然后在板上打多一些的缝,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如果我们多一些板,多一些缝的话,那么光可以通过每一个板上的每一个缝,最后所有的光路在屏上进行干涉,产生干涉条纹。当然如果板足够多、缝足够多,干涉条纹可能就看起来越发奇怪。

然后小明又举手了:“老师,如果我有无穷多个版,无穷多个缝,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我们在板上打孔,打了很多的孔,无穷多个则空板不见了,怎么办?前面我们知道我们有板、板上有缝的时候,光是走所有的路径,然后去进行干涉。现在板不见了,我们怎么去计算光的干涉?

粒子的波动性是什么意思(你见过波动着的粒子吗)(6)

古龙先生在《多情剑客无情剑》里面,告诉我们这个情况下怎么去计算光的干涉。李寻欢遇见了上官金虹,李寻欢问,你的环在哪里?在心里。你的板呢,在哪里?在心里。虽然说我们的空间中有太多的孔,板已经被我们打的不见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心里假想是有板的,然后无穷多的缝。

光从a点传播到b点,经过所有的板,经过板上所有的缝,然后在b点进行干涉,产生干涉图像,即从a点传播到b点的概率。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光线好像走直线,“唰”一下就传过来,实际上光子很辛苦的,光子是沿每一条路径都传播了一遍,最后在一个点上形成了总的结果。就像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的:旅行者要在每一扇陌生的门上扣问,才能找到自己的家。

光子也是这样,要在每一扇陌生的路径上尝试,最后才能完成从a点到 b点的征程。这就是小明的问题,深究起来里边有非常深刻的道理。这个“小明”就是——费曼,而这种方法叫作路径积分方法,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表述。这种表述不只适用于光子,也适用于电子、原子,适用于世间万物。

粒子的波动性是什么意思(你见过波动着的粒子吗)(7)

顺便提一下,虽然在物理学界,路径积分已经被非常广泛应用了,但是数学家却尽量避免使用路径积分,因为路径积分的数学基础还没有建立起来,还不是一个严密的数学理论。有一个数学家朋友告诉我,他在做研究的时候,有时偷偷的用路径积分做一个计算,然后写论文的时候,把路径积分的过程去掉,改成一些其他的计算方法。数学上只有这种严密的步骤,才可以呈现在论文上。这就好比,物理学家讲“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数学家说,“你说的不对,应该讲: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等于泰山;或轻于泰山,重于鸿毛;或等于鸿毛;或轻于鸿毛”。并不是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但是毕竟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追求,他们的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小结一下:我们讲了光量子;然后光量子仍然可以干涉;通过单光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我们看到单光子仍然可以有干涉现象;无穷多板,无穷多缝,我们就有了路径积分——光子和任何的物质、任何的粒子,要在每一条路径上尝试,最后才能传播到另一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