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人物记录(记忆存档京城)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健

战疫人物记录(记忆存档京城)(1)

1958年,本报记者冯文冈拍摄医务人员送药到车间的图片。

战疫人物记录(记忆存档京城)(2)

《北京日报》“温故”版回顾京城“战疫”历史。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经历过多次抗击传染病的大战役,从最初突如其来的攻坚战,到后来有准备的防御战,《北京日报》见证并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经历一次次“战疫”后的成长。

1957年3月上旬,北京暴发了新中国成立8年来的第一次大流感。当年3月27日,《北京日报》2版发表《制止流行性感冒继续蔓延》报道,“当时北京患流感的人很多,有些学校不得不因此停课。而且,一旦松懈,流感就趁机扩大声势。”为了控制流感蔓延,当时北京各单位减少了集会活动,影剧院减少了放映场次和演出场次,国药店工人还赶制了防治流感的丸药。4月15日《北京日报》2版发表《本市流行性感冒基本制止》,说明这场大流感已经基本被控制。

1988年8月17日,《红眼病不速之客在北京游荡》见诸报端,“红眼病”成为流行病。《北京日报》详细记述了当时的情况。为防治红眼病,京城各医院加设了临时红眼病门诊专台,实行挂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8月11日起,北京关闭了所有游泳场馆……《北京日报》还连续发表《本市一些单位流行红眼病 眼科医生告诫读者抓预防》《勤洗手 不用手摸眼睛》等报道,在全民防治下,红眼病于1988年8月底逐渐退却。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暴发。5月中旬,北京确诊一例输入性病例。据《北京日报》2009年5月19日1版《全民御“甲”》记载,三里屯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社区医生、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辅导团队”,得知哪家有留学生回国,便及时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建议其尽量在家自我隔离,避免参加同学聚会,探望亲友,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同年12月31日《本市甲流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这篇新闻见报,为北京成功阻止甲流大暴发画上了句号。

2013年4月13日《北京日报》发表新闻:《本市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预示着又一场疫情袭来。由于防控措施到位,禽流感疫情并未在北京扩散。

几十年来,在一次次抗击传染病的过程中,《北京日报》见证了北京从措手不及到被动防护再到主动出击的过程,大力宣传“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原则。同时,北京日报的报道团队也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成长,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合作,从传统纸端到网络指端,从隔天见报到滚动发布,以准确、可靠、科学、迅捷、感人的新闻,传递信息,击碎谣言,凝聚人心,担负起首都党报的社会责任。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 ↓

战疫人物记录(记忆存档京城)(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