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看到)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专机“空军一号”,到达了此次旅途的目的地——中国。
当尼克松一下飞机就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一行人的接待。
看着站在寒风里等待的周总理,尼克松快步上前对周总理伸出了手,而两人世纪性的握手,决定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尼克松随后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尼克访华的一周被世人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与此同时,为迎接尼克松的到来,中方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墙上“打倒美帝”的标语却没有撕下来。而这恰好被尼克松看到了,差点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在与毛主席会面时,尼克松曾提及此事,然而毛主席仅凭三个字就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毛主席与尼克松会谈)
那么,毛主席到底说了哪三个字就平复这场风波的呢?为什么“打倒美帝”的标语没有被撕下呢?
要知道这些,我们必须从当时世界的国际局势与我国的国情发展上进行一步步的深究。
一、严峻的国际形势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与美国来说,国际形势都不容乐观。
此时世界正处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任职期间,曾为了打压苏联支持南越而进军越南。随后尼克松上任时,越战已经持续8年有余。
这让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一场战斗不仅使美国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迫使很多美国士兵死亡。
(越南战争中受伤的美军)
对于极度重视人权的美国来说是很难容忍的。所以美国当局才会迫切地寻找一个出路。
尼克松说道:“能同时和苏联以及中国都发生关系,这将会为我们维护和平提供巨大的战略机会。”
他一直清楚,越南战争问题的关键不在河内,主要是在北京以及莫斯科。(注:越南战争,美国支持南越,中国与苏联支持北越)
(美国总统尼克松)
而对于中国而言,此时与美国“破镜重圆”,不仅有利于增强对外的抵抗力,还有利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毕竟多年以来正是因为美国的插手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于是,中美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不约而同地向对方抛出了“橄榄枝”。
美国对中国释放了自己的“善意”。在军事上,停止了在中国台湾海域驻扎的第七舰队的巡航任务;在经济上,解除了很大一部分对华贸易的制裁政策;在外交上,也缓解了中方受到的压迫。
(美军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航)
并且之后,尼克松还在白宫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时提出:“我有意同中国和好,为表诚意,我愿派一高级使节秘密访问中国。”希望叶海亚·汗作为中介人提供协助。
叶海亚·汗十分乐意地答应了,很快就到中国访问。他与周总理私下会谈的时候,表明了来意,也告知了尼克松的想法。希望尽快得到答复。
(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访华现场)
周总理并没有直接给叶海亚·汗明确答案。在数日后,周总理才正式答复了他:“阁下应该知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可是美国却一直武力占据台湾海峡,是中美之间的根本问题。如果尼克松真有解决此问题的诚意,中国政府欢迎美国特使来华详谈。”
叶海亚·汗已是了然如胸,回国后即派专人将周总理的答复送给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再由其转告给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95岁的基辛格)
而中方这边,面对美国频频释放的“善意”也都欣然接受。毛主席亲自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访华的,以表示中方愿意与美国打破僵局的诚意。
正在日本参加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接受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到中国访问,这下隔绝了中美之间22年的的大门被打开了。
这是这也就是闻名中外的“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球外交”。
(中国乒乓球代表与美国乒乓球代表)
有了这绝妙的的契机,中国政府趁热打铁,再次明确邀请美国特使来中国进行访问。
得到了中方肯定的答复,又有了叶海亚·汗总统的帮助,尼克松便安排基辛格开始了他们“蓄谋已久”的“波罗”行动。
二、基辛格的“探路”为了迷惑众人的视线,基辛格以尼克松总统派他到越南南方执行调查事实的任务为由,正大光明来到了巴基斯坦。
(尼克松与基辛格)
1971年7月1日,基辛格离开华盛顿,故意让自己的行程飘忽不定,先是去西贡,又到曼谷,然后访问新德里,8日才到伊斯兰堡。
当天的晚宴上,基辛格突然说肚子痛要回去休息。叶海亚·汗总统对记者说道:“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基辛格博士很不适应 ,已安排他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静养”。并拒绝记者随行打扰。
基辛格借着装病的时机,悄悄地在九日凌晨四时半乘飞机直飞北京。当天中午飞机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此时叶剑英等人按照周总理指示,已在这里恭候多时了。
(周恩来与基辛格)
下午,周总理到钓鱼台与基辛格一行人会谈。基辛格见到周总理时有点紧张、拘束。周总理则很热情的与他们一一握手,招呼他们坐下聊。
基辛格首先表示:“很感谢中方如此热情的招待,我也希望有机会可以在美国热情招待周总理。”
周总理笑了笑说:“我没有去过美国和西半球啊,不过我们都是在同一时间工作,只是你们白天的时候,我却在晚上。”周总理的回答很巧妙,既没答应去,也没说不去。
然后接着说:“来者是客,我们中国人都以客人优先,你就先讲吧。”
基辛格照着稿子念了段很呆板的开场白,自己也觉得很不自然。便放开稿子说:“我们今天能在这里相遇,是全球趋势的驱使。是现实把我们带到了一起,让我们决定未来的命运。正因为如此,我才来到你们这个美丽又神秘的国家……”
周总理打断他的话说:“不,不,我们国家并不神秘,只是你们太不了解,熟悉了就不神秘了。”
基辛格此行就两个目的,商议尼克松访华的日期和前期准备工作,以及预备会谈内容。
双方简单地讨论了一下当时中美之间的关系,而后就尼克松访华一事拟定了协议。
基辛格由于是秘密访华,当时怕印度不高兴,对外宣称只在巴基斯坦待两天。所以他只有48小时能在北京,时间非常紧张。尽管先后会谈了17个多小时,周总理还是带他参观了故宫并设宴款待了他。
(周总理给基辛格夹菜)
协商结束后,基辛格立刻对外发出公告:“获悉,尼克松总统想要到中国访问,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欣然同意并发出诚恳邀请,望尼克松总统在1972年5月之前选适当时间来华访问。尼克松总统已接受邀约。”
尼克松要访华的这一消息很快也震惊了全世界。
三、尼克松访华基辛格回到美国以后,尼克松忍不住询问:“我去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国家领导需要磕头吗?”
尼克松有这样奇怪的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西方国家访问清朝时期有记载俄国与英国的大使由于拒绝给皇帝磕头,不被接见还被遣送回国。
而新中国成立后,与美国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相互隔绝,尼克松等美国人对于新中国是极为陌生的。
红光焕发的基辛格回应道:“根本不需要磕头,他们礼貌极了!他们的待遇非常好,我住在皇帝钓鱼的行宫里吃着美食,两天都胖了。”
尼克松听到这心里才放松了下来。
(尼克松坐在来华的飞机上)
终于,尼克松坐上了前往北京的专机。此时他坐在窗边看向窗外,显得格外紧张,因为他不知道此行会有什么样的成果,这可是赌上他政治生涯的一次“冒险之旅”。
很快,“空军一号”成功降落到了北京机场。尼克松如愿以偿与周总理见了面。
可尼克松与基辛格却发现中方的欢迎仪式并不是显得那么“和善”。由于此时中美两国还没有建交,整个首都机场上都没有两国的一面国旗。
不仅如此,地面上也没有一张红毯,来迎接的并非是敲锣打鼓,满身红衣的仪仗队,而是人民解放军的海陆空“三色”仪仗队。
整个机场的气氛很是严肃,不像是迎接,更像是“示威”。看到此景,尼克松与基辛格也只能无奈地相视一笑。
互相寒暄几句后,周总理便邀请尼克松一同检阅人民解放军的三军仪仗队。
(尼克松同周总理检阅人民解放军的三军仪仗队)
眼前是他从未见过的、也是中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371人的仪仗队。
371名中国士兵黑亮的眼睛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尼克松,他们在寒冬中不言自威、个个目光如炬,让尼克松深深感到东方古国气度和威严。
他后来在回忆录里记载道:“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支。他们每个人个子高大,健壮,穿得笔挺。而且目光里透着尊严,透着友好,透着不卑不亢。每一张面孔都很有朝气,很有活力,充满刚毅无畏。”
(周总理教尼克松使用筷子)
检阅结束后,尼克松被安排到住处去休息。70年代的中国还到处贴着各种标语,墙面上花花绿绿的宣传画成功地引起了尼克松的注意。
当他看到有一副中国人对着西方举枪的宣传画时,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还问旁边的翻译:“这上面写了什么?”
对此,翻译是想答又不敢答,犹豫了几下还是硬着头皮讲道:“打倒美帝国主义”。听到这样的话,尼克松并没有多说什么,看起来反应也很平淡。
其实这件事是有原因的,早前因为阵营不同,抗美援朝等多种因素,中美几十年都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也是因为对帝国主义太过痛恨,所以人民群众才会自发在大街小巷上贴满了“打倒美帝”的标语。
虽然说为迎接尼克松总统的到来,中方曾做了很多准备。但是这次尼克松访华,双方达成的共识是低调出行,中方就特意保留了这些标语。
(打倒美帝的宣传海报)
然而,基辛格看到后很紧张。因为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很可能会影响接下来尼克松的行程,以及会议是否能继续下去。
四、会见毛主席
在尼克松进行访华时,毛主席的身子已经不大好了,多数时间都在静养。但为了表达对美国的重视,毛主席还是抽空特意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总统。
尼克松本来已经休息,听说毛主席要见他,还是立刻起身穿好衣服,来见见这位中共最高领袖。
据尼克松后来在自传里回忆:“当时我坐车到中南海后,刚见到毛主席就感到十分亲切,我们握手长达1分钟之久。毛主席第一句话就是‘我说话不利索了’。”
(毛主席与尼克松握手)
在与尼克松握手结束后,他又和跟在尼克松旁边的基辛格握手。他端详了基辛格良久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基辛格博士吧,上次来我没见到你啊!”
基辛格有些受宠若惊:“我也很高兴见到您,毛主席!”
大家都坐下后,基辛格说:“我在哈佛读书的时候研究过您的很多著作”,毛主席笑笑说:“我也没写什么东西,没什么好研究的。”
尼克松摇摇头说:“毛主席您的著作可是推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甚至改变了一个世界。”,毛主席谦虚地说:“我怎么可能改变得了世界,只不过是改变了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
(毛主席与基辛格握手)
不过尼克松提及中美关系时,毛主席就明确表示道:“外交的事情都交给我们的周总理处理。咱们谈谈哲学就可以了。”就这样毛主席给尼克松上了好几十分钟的哲学课。
在听了一段时间后尼克松问道“主席你最擅长什么?”闻此一言,主席笑笑讲到:“我最擅长为人民服务。”听到这样的话,尼克松由衷感到钦佩。随后给主席深深鞠了一躬。以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就像基辛格讲的那样,在他印象里,尼克松一直都是坚定的反共产主义者,然而只是听了毛主席的一席话,就对中国以及共产主义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只能说明毛主席是一个很伟大的思想家。
(尼克松对毛主席鞠躬敬意)
随后在闲谈的时候,尼克松还在特意将自己看到“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标语说了出来。整个现场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对此毛主席只淡淡地讲了三个字“放空炮”。
十分明显,尼克松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而就在他疑惑之时,周总理则慢条斯理的解释了起来:“我们经常这样喊口号,你们不是也这样?经常会说消灭共产主义,但现在谁还会真的打呢?只动嘴皮,就是放空炮啊。”尼克松听完哈哈大笑,连连点头。表示理解了毛主席的这一说辞。
就这样,仅凭三个字,毛主席就“转危为安”,在玩笑中解决了问题。
(从左往右:周恩来、翻译、毛泽东、尼克松、基辛格)
慢慢地双方的谈话也越来越敏感,基辛格说:“其实尼克松总统此次访华并不顺利,有很多人反对甚至抨击。”
毛主席点点头说:“这个我预料之中啊,在我们国内也有不少人反对我们和尼克松总统交往,说我们是‘走资派’。”毛主席又饶有趣味地说:“就连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也不支持啊。”
众人又是开怀大笑起来。不得不说,老一辈革命家真的很有智慧。他们将语言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毛主席在其他事情上都显得很宽容,但是谈到中国领土主权问题就变得绝对强硬。
毛主席对基辛格说:
“你们呐,眼光要看得远一点,不要只盯着台湾一个小岛,也就一千多万人,世界发生什么大事也轮不到台湾。台湾事小,世界事大,我们现在才是关系世界的大事,可不要舍本逐末啊。”
(毛主席同基辛格谈话)
短短一个小时的谈话,尼克松与基辛格都被眼前这位老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五、“开花结果”随后的7天里,尼克松还与周总理就中美的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进行了交流讨论。后来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还在北京游玩了好多天。
这就苦了身为国务卿的基辛格了,这些天一直在忙于与中方的谈判,甚至因为发表联合公报一些分歧发生了争执。
基辛格认为联合公报上只需要写双方达成一致的看法和理念,不应该把中美之间存在的分歧公布于世。
“这不是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在吵架吗?”基辛格有些生气地说。
而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认为,既然国家制度不同自然有明确的分歧,写出来才能让世界看到我们的真诚。
面对中方的强硬外交态度,一向认为在谈判桌上“无敌手”的基辛格也只能妥协了。
(尼克松与周总理碰杯庆祝)
最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双方阐明了自己的共同点、分歧以及原则。愿意理解各自不同的社会制度,在此基础上尊重各自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等。
而这也是美国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政府20多年后第一次公开承认中国,这件事情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客观地说,《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尽管尼克松访华未能推动中美正式建交,但这也促进了中美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从哪种层面上看,此行都是非常值得的。
在当时的世界潮流中,中美两艘大船各自180度大转弯,打破层层坚冰,重新建立起彼此尊重的关系,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是20世纪政治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美关系的改善,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新中国,这使新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毛主席与周总理握手)
如今的中国已经和世界上16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无论是经济、文化、政治都在世界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都多亏了老一辈的革命领袖们的共同努力。
今天的我们同世界各国和平与发展,忘记战争,忘记仇恨,这才是世界人民真正前进的潮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