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的孩子可不可以强制纠正(逼左撇子娃改用右手的后果有多严重)

左撇子的孩子可不可以强制纠正(逼左撇子娃改用右手的后果有多严重)(1)

最近,有位妈妈在后台留言:

女儿今年 3 岁,正式确认是左撇子。

因为这位妈妈自己就是左撇子,所以在孩子出生后,就一直刻意锻炼女儿用右手。

比如,看见女儿用左手拿笔涂鸦时,她会引导女儿换成右手;比如女儿用左手拿勺子,她也会强行把勺子放在右手里。但最终,这些引导、纠正都失败了。

她在后台求助问:左撇子可以纠正吗?

这位妈妈认为,这个社会,右手习惯的人占大多数,各种配备设施也大都按照右手习惯来设计的。

她自己小时候写作业经常蹭的一手墨渍不说,还总把刚写过的字擦的模糊不清,为此还被老师罚抄写;在餐桌上常常碰掉别人的筷子……各种不便。

这令她非常沮丧,所以才希望将女儿的左撇子纠正过来!

左撇子:

天生我才必有用

左撇子在人类的演化上历史悠久,早在两万年前山顶洞人时代,左手的人数就跟现代差不多。

考古学家从挖掘出来的石器中发现,有 25% 的工具都是给左手人使用的。

关于左撇子的成因做过很多研究,现在更多的指向隐形遗传,与基因大有关系。

人类在胎儿中期阶段就已经出现或左或右的倾向,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发现左撇子在胎儿时吮吸的就是左手。

研究发现,假如父母双方都是左撇子,那么有 26% 的几率生下的孩子也是左撇子。

善于用左手的人,右脑比较发达,父母应该让孩子用他最擅长的脑去做事。

邓小平就曾说过:“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正常写字、做事,用哪只手又有什么关系?而那位妈妈担心的社会环境,也有所改变。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专门为左撇子设计的工具,比如专供左撇子的剪刀。

所以未来,其实不需要那么焦虑。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发现,虽然左右手的人在薪资收入方面没有差别。

但是在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上,10%~15% 用左手的人,收入比右手的高。

这是因为环境对左手的不利,逼迫他们要更努力去求生存。这也是范仲淹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挫折反而造就了左手人的成功。

左撇子的孩子可不可以强制纠正(逼左撇子娃改用右手的后果有多严重)(2)

左撇子能强改用右手吗?

既然左撇子是遗传决定居多,那就应该“顺天”而不是“胜天”,硬板过来会造成孩子情绪障碍。

人在愉悦时,学习效果最好,若是每天生活在恐惧中,不知何时会因不小心用了左手而被挨打,这会使孩子身心发展迟缓,因为恐惧会抑制大脑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的活动。

试想:从小只要一伸手就被打骂或纠正,他怎么不有“动则得咎”的挫折感?

而且,左右手的受控大脑有所分别,强行的把用手习惯从左手改成右手,还可能会打乱大脑已形成的任务分工,造成大脑的中枢指令系统出现混乱。而孩子的行为可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比如记忆力受损,口齿不清等的问题。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硬逼孩子去用右手,社会本来就是多元的,应该允许不同的存在,而不是强调一律相同。

左撇子的孩子可不可以强制纠正(逼左撇子娃改用右手的后果有多严重)(3)

大脑是择善固执,

发挥特长才是正确选择

人类的大脑是“择善固执”,右脑擅长的事情就会交给左手去做,而左脑擅长的事情就会交给右手去做。

在左撇子和左右脑的相关性上,正确的逻辑应该是:

因为右脑发达,所以喜欢用左手,而不是因为多用左手,才导致右脑发达。因此,左手只能锻炼左手的熟练度,并不能开发右脑。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抱有全能发展的想法。所以,常常会假想“锻炼孩子适用左手,会促进右脑的发展吗,让孩子更聪明吗?”

其实,这并不符合现在的社会需求。

古时,对人才的要求可能是什么都要好。

但现在社会不是了。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比如一个项目,团队有二十个教授,都是不同领域的,有学神经的,有学心理的,有学语言的,也有学医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专长,我们将这些专长合起来,共同完成一件事。

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己的特长,做父母的不要截长补短,短处常常补来补去不如长处,如果把时间都花在补短处上面,就没有时间发展长处了。后来孩子出了社会很容易就被淹没,因为他没有地方比别人强。

所以,父母真的没有必要锻炼孩子两只手都“全能”,与其逼孩子做不擅长的事情,还不如尊重他的不同,充分发展他的特长。

其实,说到底,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真的不要想当然地做过多干预,也不要太焦虑。

借用洪兰教授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顺其自然”,太多的干预往往会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相冲突,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父母尊重孩子的不同,让他的不同发展出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左撇子的孩子可不可以强制纠正(逼左撇子娃改用右手的后果有多严重)(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