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

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1)

如果有人把飞机读成“灰机”,别奇怪。很多地域的口音,“f”和“h”是分不清楚的。可如果有人把“飞机”写成“非机”,那就得怀疑是不是写错字了。或者是漏写了“动车”这两个字?

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2)

其实“非”字,的确算是“飞”字的“近亲”。我们先看一下,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非”的“变形记”。

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3)

【说文】中,对“非”的解释是:“非,違也。从飛下翄(chì,同翅),取其相背。”从甲骨文到金文,“非”的字形与现在常用的含义“否定、错误”貌似关系不大。反而像是一对相背翅膀。没错!“非”字本来的含义,就是鸟儿张开的翅膀。因为翅膀是一边一只,(有眼睛长到一边的比目鱼,但没见过翅膀长一边的鸟儿),所以引申有“违背”的含义。《论语·颜渊篇》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至于“错误、否定、反对”等诸多含义,又是后面引申出来的了。

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4)

既然是鸟儿张开的翅膀,那必然就和飞行有关。而“非”指的是鸟在空中,翅膀张开不动,盘旋翱翔。补充一下,“翔”字就是指鸟在空中转着圈飞。能够在空中盘旋翱翔,不动翅膀就能借助气流保持一定的高度,一般是体型庞大,能够飞上高空的鸟类才能做到,如老鹰,大雁。除此以外能够做到这点的,貌似只有风筝和飞机(也许是非机?不管是喷气式还是螺旋桨的,机翅膀可不能乱动哟)。

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5)

当然,“非”字本来的含义,现在早就不提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飞”字。【说文】对“飞”的解释为:鳥翥(zhù,向上飞)也,象形。说明这个字是鸟儿振翅起飞的形态,或者是在飞行中不断扇动翅膀的样子。

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6)

“非”的字形从甲骨文到现在的规范字变化不大,还能看出原来的影子;而“飞”则不一样,到楷书的时候,字形像是两个“飞”加上一个“升”,倒也符合“起飞”的含义,不过因为笔画繁多,简化字的字形,就只剩下一个“飞”了。

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7)

“非”和“非”都位列《说文解字540部首》之中,并且紧挨在一起,“飞”排名428,“非”排名429,由此也可以证明这两个字原本就是有着近似的含义,算是近亲了。虽然这两个字如今的含义和用法已经大相径庭,但从规范字的书写方式上,还是可以看出它们造字之初的特点。

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8)

“非”是张凯翅膀翱翔,一只雄鹰在高空盘旋,宛如一位王者在巡视自己的领地,所以“非”字有两笔垂露竖,要写得稳重大气。如果写得歪斜了,“鹰王”的“王位”估计要不保。“飞”是振翅起飞,扑打的翅膀要充满活力,才能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冲向蓝天白云,所以“飞”的主笔“横斜钩”,要写得极具动态,千万不能呆板凝滞。

“飞”的字形变化大,含义却一直没怎么变,结果是现在常用的规范字中,“飞”成了一根独苗,没有其他笔画字件和“飞”搭档。仿佛是《一只小小鸟》中唱的那句“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有点小悲伤。而“非”的遭遇则不同,以静制动,和不少偏旁字件都有合作,常见字有“靠、排、诽、徘”等等,虽然不多,也有那么几十个。谁能想到互为“近亲”的两个字,现在的差别如此之大。

古代的飞字写法(戏说汉字飞)(9)

所以说,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不论怎么演变,都能在其中找到关联之处。有些字要从篆书甚至是更古老的文字中去探究,有些字到如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形态。了解汉字的知识,对识字和写字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也许你只觉得涨了一点见识,但对于一个处在识字写字敏感期的小学生来说,这就是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他们学习中的“保鲜剂”和“调味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有什么识字写字的方法,比探究汉字的奥秘,理解它们的演变过程,再把这些字写得工整规范,更有趣的么?

这里是习之堂,关注小学生规范字的书写教学,持续分享有意思的汉字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