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运动和力之三弹力)

第三节:弹力

1.弹力

1.1弹性和塑性

1.1.1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1.1.2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1.1.3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1.2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1.3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并挤压。

1.3.1若不接触一定没有弹力,但可能有其他力的作用。

1.3.2平时所说的推力、压力、拉力、支持等都是弹力。

1.4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因此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与它接触使其形变的物体。

1.5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物体形变量越大,其产生的弹力越大,反之,越小。

1.6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方向相反。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注意:①伸长量不是弹簧的长度。

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并不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21使用前:

①明确量程,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②明确分度值,以便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

③明确指针是否指零,若不指零则要把指针调到零刻度线位置。

2.2.2使用时:

①拉力的方向要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②注意弹簧,指针等不要和外壳摩擦,以免影响准确度。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所指的刻度线垂直,即与刻度面板垂直。

2.2.3注意:

①弹簧测力计既可沿竖直方向拉动,又可沿水平方向拉动。

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拉力的大小。

③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的时候,测量结果会偏大。

3.补充:弹力产生的原因

3.1弹力产生的原因: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它只有在物体直接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时候才能产生。

3.2举例:

3.2.1把一本书放在泡沫塑料上,书把泡沫塑料压弯,被压弯的泡沫塑料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书的支持力。

3.2.2把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上,物体把弹簧拉长,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物体的拉力。

3.3发生形变是物体固有的一种性质,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明显,直接可以看见;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仪器才能显示出来。

例如:把书放在桌面上,书压桌面,使桌面和书都发生极其微小的形变。发生形变的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同样,发生形变的桌面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3.4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如下图

初二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运动和力之三弹力)(1)

3.5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线收缩的方向。

例:把电灯挂在电线上,电灯拉紧电线,使电灯和电线都发生极其微小的形变.发生形变的电灯要恢复形状,对电线产生向下的弹力,这就是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发生形变的电线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如下图所示:

初二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运动和力之三弹力)(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