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罐起火是先关阀门还是先救火(遇到煤气罐着火是先关阀还是先灭火)
10月13日上午11时许,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新杨路一小吃店发生燃气爆炸。至17时,救援工作结束。经搜救清理,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目前伤员伤势稳定。事发地属于联排商铺,上下共有三层。周边店铺受到爆炸波及,墙体、玻璃、窗框以及空调外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救援指挥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目前正进一步调查,但不排除是“燃气泄露所致”。
这起事故引起了笔者对燃气安全问题的探究,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可以给大家略微科普一下燃气安全的知识,以及扑救时注意的事项。
一、燃气爆炸为什么会导致如此惨重的伤亡?
煤气罐爆炸其实分为两步:
一开始是罐体破裂发生物理爆炸,液态石油气瞬间膨胀250~300倍变成气态,产生冲击波。钢瓶碎片将会以500m/s以上的速度飞溅出去。此时的爆炸效果就类似于一颗大号手雷。
然后气态的石油气迅速与空气混合,当空气中浓度达到3%-11%时。遇明火就会产生化学爆炸(俗称:闪爆)整个气体空间爆炸燃烧,产生更大的冲击波。1公斤液化气燃烧释放50兆焦能量(根据燃料燃烧值表查得),而一公斤标准TNT炸药的威力也才4.19兆焦。
如此计算:一个普通家用煤气罐所装的液化气大约为15KG ,相当于145KG的TNT炸药的威力。这个威力足以炸毁两层楼房。 更何况,据消息人士指,事故该店平时用煤气煮饭,用的煤气罐比普通家庭大,高约1.3米左右。所以这起事故才会造成如此大的危害。
二、什么样的情况下液化气才会爆炸?
爆炸说明容器内外压差突然超过了器壁的平均承受能力,普通的煤气罐是在常温下使用的,它的使用压力是0.6MPa,设计压力是1.8MPa(兆帕,1标准大气压=0.1MPa[兆帕])。所以正常情况一个煤气瓶爆炸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突然的增压才能到达,一般而言增压有三种情况:剧烈加热,燃烧(化学反应放热)和气化。
剧烈加热,会引起压力的突然增高。但除非有人把它放在火上去烤,否则很难达到让钢瓶爆炸压力。所以出现瓶体过热的现象一般都是煤气罐自身泄露着火导致的。
而燃烧也很难发生在燃气罐内部,因为内部压力高于大气压,氧气几乎无法进入内部助燃。所以爆炸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燃气罐泄露并燃烧,而存放燃气罐的空间密闭(比如在灶台下),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了爆炸……
另外,如果钢瓶卧倒地面燃烧时,地面被喷出的火焰加热容易产生热传导至瓶身,超过4分钟就有可能爆炸。
最后燃气罐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加热的情况下一个合格的燃气瓶2个小时内不会发生爆炸,但一个过期的燃气罐(使用了十五年以上),在同样温度下半个小时不到就可能爆炸了。
三、煤气罐着火了是先关阀门还是先灭火?
这几天网上流传着这么一段视频,一位白制服看似消防人员的人说:“关阀会导致负压回火”。关于这点,看了以上科普的朋友都会发现这个观点问题。中国消防的官方微博也及时出来辟谣了:
请不要再传播这个视频了!这位“白制服”不是消防人员,他讲得有问题!
同时「中国消防」给出的正确指引方法:一旦煤气罐起火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处置措施:
第一种、在液化气罐阀门完好的,且刚起火不久的情况下(钢瓶还没有经过长时间加热)首选是关阀门(用湿毛巾捂手防止烫伤),关了阀门之后再灭火就会比较容易了。网上流传的“先灭火、后关阀,否则会回火导致爆炸”的情况,在液化气钢瓶着火时是不会发生的。
第二种,如果着火的液化气阀门损坏,可以不灭火,先把液化气钢瓶拎到空旷地带站立放置,再用水冷却瓶身,等待液化气燃烧完毕即可;如果无法转移,可以先灭火,再用湿抹布等物品堵住瓶口,并送至专业的液化气站进行处置。
第三种,如果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地燃烧,地面被喷出的火焰加热,容易产生热传导至瓶身。瓶身达到一定温度后,瓶内液化气会由于加热膨胀,发生爆炸。
此时如果你无法预判或者处置,就第一时间拨打119火警。尽量开窗通风,然后撤离到安全区域等待消防员到场。
还有,如果遇到单纯漏气未起火的情况:如果你觉察到有“煤气味”的时候,应立打开门窗通风,并且关掉阀门。并及时撤离到安全地方。切不可马上打电话,开关电源、点火。空气中的液化气和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容易爆炸。所以及时开窗通风非常重要。
最后再强调一下,煤气罐着火了首选是关闭阀门再灭火。切记!
四、燃气管道着火应该怎么处理?
我们现在很多住户家中都安装了天然气管道来代替石油液化气罐。那么燃气管道着火处理方式和液化气罐一样么?中国消防给出的解释是:
消防员在处置燃气管道着火时,首先会慢慢把管道阀门关到最小状态,把火焰降到最小后,再关阀灭火。这样是为了防止回火。
不过知乎上有消防专家指出:这种方法都是适用于很粗的主管道,家里出现着火还是推荐第一时间关闭总气源。
所以家中的燃气管道着火,尽量还是要先关闭阀门,然后拨打119。记得尽量把橱柜和窗户都打开通风,避免气体泄漏形成爆炸——比起着火,闪爆的危害更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