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死前的最后一首诗(落魄后赋诗一首)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姑娘,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唐伯虎死前的最后一首诗(落魄后赋诗一首)(1)

- 01 -

鄙视穷人的人,是价值观扭曲。

同理,仇富的人,亦是心态失衡。

如果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哪怕他的目标就是赚钱,也是值得我们去敬重的。

搞艺术的,无论是绘画、音乐、写作等,都是职业的一种。

商人也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们不能因为读过几首诗就自命不凡,觉得商人都俗,满身铜臭味。

也许,那些致力经商的人,比我们知识储备量要多,并且,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眼界,一定是要比普通人更开阔。

所以,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文人的通病。

唐伯虎死前的最后一首诗(落魄后赋诗一首)(2)

换句话说,如果在正常状态下可以升官、发财,比别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更优越,有谁会拒绝呢?

田园诗鼻祖、著名隐士陶渊明,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典故,但早期他也追求仕途;

谢灵运更是东晋的重臣,李白的偶像谢朓,曾官至宣城太守,包括李白自己,也是用尽一生的精力在求仕。孟浩然亦是如此。

一生礼佛的王维,致仕归田时为尚书右丞。

从古至今,没有几个诗人、词人是没有功名在身的,那些著名的诗僧、道士,其地位不逊于朝中三品大员,李白能奉翰林,也是要感谢司马承祯、元丹丘的举荐和赞美。

之所以我们要在解诗前讲这些,是因为这和唐伯虎一生的经历息息相关。

唐伯虎死前的最后一首诗(落魄后赋诗一首)(3)

- 02 -

唐伯虎,先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祖父也在兵部任职。

到了他父亲唐广德这一辈,家族逐渐没落了,但也经营着一家不小的酒馆。

所以唐伯虎很小就想当官、光宗耀祖,早年他的性格也非常狂放,恃才傲物。

真实的唐伯虎并不如传说中的那么风流,他寄身于秦楼楚馆,完全是生存所需。

这一点和柳永一样,不过是为了拿笔墨诗词换点银子,那些歌妓也愿意花重金置换他们的才华,从而得到更多客人的青睐。

故,“唐伯虎点秋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民间话本,秋香要比唐寅妈妈的年纪还大。

公元1494年,唐伯虎的父亲、母亲、妹妹相继过世后,在好友祝枝山的劝说下,开始努力读书,为科考做准备。

5年后,唐伯虎在入京赶考的路上结识了好友徐经,这也成了他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当时会试的主考官是李东阳和程敏正,都是文学巨匠,出的题超难。

唐伯虎死前的最后一首诗(落魄后赋诗一首)(4)

所以那一届考生中,只有徐经和唐伯虎高中,于是就有人举报徐经舞弊,提前买了考题。

没想到徐经是个孬种,被抓起来后还没等用刑就招了,同时还供出了唐伯虎,说他是自己的同谋。

但唐伯虎骨头就比较硬,怎么打都不招,没办法,朝廷只能重审此案,意外的是徐经当庭翻供,经核实后他们二人确实是真才实学。

尽管如此,这么一闹腾想出人头地是不可能了,虽然唐伯虎高中解元,可仅仅被发配到浙江做一个看门小吏。

唐伯虎一怒之下,便辞官回到了苏州城,开始了声色犬马的放浪生活,其收入来源基本是靠情人沈九娘养着。

7年后,唐伯虎筑桃花庵及梦墨亭,落成后赋诗一首,这个时候他基本就看透人世间的富贵荣华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唐伯虎死前的最后一首诗(落魄后赋诗一首)(5)

- 03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出自唐寅的《桃花庵歌》

这首诗,可谓是句句经典,50多年以后,依然经久流传,百读不厌。

最主要的是,这首诗写得很现实,哲思洋溢,措辞可能稍显飘忽了一点,如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的应用,但并不俗气。

唐伯虎死前的最后一首诗(落魄后赋诗一首)(6)

诗文大意可解为:

桃花坞里筑下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桃花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

酒醒坐在桃花前,酒醉桃花树下眠。日复一日守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但愿日子在赏花醉饮中度过,也不愿意在华丽的马车前卑躬屈膝。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我这样的穷人只追求酒盏和花枝;

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自然是天壤之别。若将清贫的生活与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人皆笑我这样的想法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犹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成了田。

诗中五陵豪杰墓”指的是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附近。

唐伯虎死前的最后一首诗(落魄后赋诗一首)(7)

正如开篇我们所讲,唐伯虎早期曾裘马轻狂,追求过功名和富贵,后来因为“科考案”才逐渐放下了荣华利禄。

人的成长,都是需要经历的,没有谁天生就淡泊名利,超脱世俗。

唐伯虎能在不惑之年有此境界,已经是非常难得。

青壮年时,我们自然是要为更好的生活去奋斗,多积累财富并没有错,但是步入晚年后,人就要学会去享受生活。

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生的时候我们赤条条地来,死的时候我们依然什么也带不走。

唯有乐观、通透的生活态度,和自己为自己塑造的精神世界,才是毕生的财富。

所以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唐伯虎死前的最后一首诗(落魄后赋诗一首)(8)

争不是与人争,而是与时间争,与命运争;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在历尽沧桑后,可以随遇而安。

人这一辈子,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该经历的去经历,最终沉淀下来,做一个真正风雅、阔达之人。

- END -

郑重提示: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已托管维权机构,搬运、洗稿、抄袭必究!

#历史开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