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画在纸或绢上的卷轴画,本身的姿质就是很脆弱的,再加上自然灾祸的起伏、人为战乱的纷起、朝代的更迭、人事的沧桑变化......还有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分子的掠夺、收买,等等,靠人力收藏的卷轴画,历经劫数,能流传至今的,那就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古的作品就愈觉珍贵难得了。

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的祖先想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那就是摹写前人的真迹,或者继而摹写前人摹写下来的“真迹”,加以繁衍、流传。像之前提到的名迹《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等,是否果真是原作,有的已经无从查考了。

但由于它们本身也历经劫难,年岁悠远且摹写者也是名家,笔墨十分老练,又忠实于原迹,我们作为后人,也就难以苛求前人了。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是一幅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此图绢本,高46厘米,长180厘米,设色,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1)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全图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簪花仕女图》画了五个宫廷贵族妇女在庭院中活动的场面。

由于画上画有执扇侍女和画的末尾画着竞发的玉兰花,所以可以断定画家画的季节是在春夏之交。一群盛装浓抹的贵族妇人,在空旷幽静的庭院中,嬉戏游乐。

她们之中,右侧的第一人,手摇拂尘,在逗弄狮子狗玩;第二位穿着比较浅色透纱丽装的妇女,左手伸出好像也在挑弄小狗,右手则好像不胜燥热天气,在搔拨自己袒露的粉颈和衣领。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2)

《簪花仕女图》局部1

第三位是画得比贵妇人细小得多的手摇长柄纨扇的侍女。从服饰上看,她比贵妇朴素得多,面色也缺少了欢乐。第四位是左手拈花,在逗引仙鹤的贵妇。她矜持而庄重,从画的位置上和人物神态上考察,她大概是全画中地位最重要的妇女。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3)

《簪花仕女图》局部2

这样说,还可以从侍女为她挥扇得到佐证。有趣的是仙鹤不受她的拨弄,背她拔脚离去。第五位是一个盛装的女孩,好像是跟随着大人前来玩乐,她的前面也画着一头小狮子狗。最后一位是右手用刚捕到的粉蝶逗引小狗和仙鹤的妇女。她的身后是一簇怒放的玉兰花和嶙峋的山石。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4)

《簪花仕女图》局部3

可能由于五位贵妇人头上都有簪花或者是其中有两位拈花和拈着粉蝶吧,因此画家把迹幡画取名为《簪花仕女图》,实际上是貴妇人的游乐图。

这班华丽奢艳的贵妇,无所事事,只是在扑蝶、拈花、戏犬、弄鹤中消磨她们百无聊赖的日子。透过她们闲适自得的神态;可以领略到她们的养尊处优,奢靡逸乐的生活趣味。

整幅画从构图上看,四位主要人物各占一个适当的位置。第一二位中间画一头小狗;第二三位中画一位侍女;第三五位中,画了仙鹤、小女孩和小狗;最后以花丛结尾。这种人物安排穿插,显出了起伏变化。第一人与最后一人均作回顾的姿势,使画面取得集中统一的效果。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5)

《簪花仕女图》局部4

全画设色浓艳而不俗,线条简劲而有力,用的是刚中带柔的铁线描的画法。这些表现方法,体现了唐代绘画稳中求变,均衡而有力度的一种画风。不像后代的绘画,有更大的飞动和勃发的气势。

唐代仕女形象,大多是脸颊丰腴、圆润,体态饱满白皙。两眉晕染如蝶翅,这是盛唐时代宫中所流行的十眉之一的“倒晕”眉。唐代仕女的装束的一个特点是袒胸、露肩。在《簪花仕女图》中,画家采用了以透明的纱衫,半罩半露地画出她们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臂膀。

画家以白粉作底色,把肌肤画得白皙细嫩,略施朱粉,以显示她们高贵的身份。朱唇小而圆,加上高髻的浓密黑发的对比,尤其是每个贵妇人头髻上都插着荷花、牡丹或玉簪、珍珠,更衬托出她的娇艳夺目,高贵华丽。

如此华丽的画面,在《簪花仕女图》之前,很少有画家这样浓笔重彩画过,可以说在当时这幅画是一个开端,在艺术效果上也是独到的。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6)

《簪花仕女图》局部5

如果我们再仔细辨识一下画家描绘的长拖短曳的披子、罩裙、衬裙,以及利用大块色与图案纹样、粗花纹与细花纹等等不同的画法;在色彩上,运用不透明的石质颜料与透明的植物质颜料,冷色与暖色,深色与浅色的对比、烘托,所表达出的贵族妇女服饰的繁复、丰富、多采多姿。我们更会惊叹画家的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和过人的笔墨功力。

在画史上,人物画中继吴道子创造的“吴家样”之后,周昉创造的唐代仕女形象的绘画则被誉为“周家样”,《簪花仕女图》就是“周家样”的代表作。

据画史上记载,唐代的绘画没有画家具名于画上的习惯,不像现在画家每画一幅画,既要落款写上姓名,有时还要把时间、地点、画室堂名列入,盖上图章,有时要加上压角章、闲章,题诗题跋,名堂很多,规矩很重。

《簪花仕女图》原作上没有名款也无人题诗,因此这对我们确定它是谁人的作品,就增加了一定的麻烦。

我们从这幅画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年代来考察,诸如人物的服饰打扮、体态动作神情,与有可考证的同类题材的作品相对照、比较,基本上可以认准,《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所绘制。

据说,这幅画的原作,在1972年送往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装裱的时候,发现它不是一幅整绢,而是由五幅单片拼凑而成的。是到了宋代才把它改裱成一整幅手卷的。这一发现更证实了原作是五幅小屏风画,符合唐代当时的时尚,是后人把它连缀在一起的。从而佐证了它是唐代的作品。

那么,它是唐代哪一位画家的创作呢?在前人的著录中得知,它是唐代中期人物画家周昉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的作品。所谓著录,就是在前人的著作中有记载的意思。

据载,周昉的72件作品中,属于仕女内容的占一半以上。他的其他作品如《纨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明皇夜游图》《贵妃出浴图》《明皇斗鸡射鸟图》等等,画法都和《簪花仕女图》相似,说明画家对唐代上层社会的贵族生活非常熟悉,尤其擅长于画仕女。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7)

《贵妃出浴图》后人作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8)

后人作《贵妃出浴图》局部

其中比如《纨扇仕女图》,他画了16个仕女相互关系的活动情节,透露出宫女们久居禁宫冷寞空虚的思想情绪。反映的也是贵族妇女的生活。

当时人们就这样议论他,说他“多见贵而美者”,且他“以唐所好而图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周昉的绘画迎合了统治阶级中一般人的审美情趣,画的尽是又高贵又漂亮的“绮罗人物”—―即穿绫罗绸缎的贵族妇女。

晚唐画家程修也对周昉的作品提出批评,说是“周侈伤其峻”,就是说,周昉把人物画得太胖了,有损形象的俊秀。

周昉,名景元(或景玄),字仲朗,出身于阀阅门第,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生于唐开元末,萃于贞元之后,65岁光景。他在代宗大历中先后出任过越州(今绍兴)、宣州(今宣城)长史。

他是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也是画佛像的能手。他也擅长文辞,但画名很大把它掩盖了。他的哥哥周皓,善骑能射,在征服吐蕃时立过战功,是一个显赫的将军。

我国人物画在唐以前,多是神仙佛教的宗教画及帝王将相、功臣、烈女画像,基本上是为宗教服务的。从唐代开始转向人情世俗化,为人物画带来了现实的富有人情世俗的意味,人物线条更富感情而有变化,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而富有人情味。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9)

唐 张萱 捣练图 局部

周昉的老师是唐代人物画家张萱,善画贵族仕女,有《捣练图》描写妇女制作丝绢场面的作品传世。周昉的画法与风格和老师很相像。

周昉是一位善画人像的名家。据说唐朝名臣郭子仪的女婿侍郎赵纵,曾经请一位画名很大的韩干画像。韩干画完后,大家都称赞他画得好。

后来超纵又请周昉给他再画一张,大家也连声叫好。郭子仪把两张画像放在自己座位旁边仔细端详,竟然定不出哪一幅画得更好。

有一天,郭子仪的女儿、赵纵的妻子回到娘家。郭子仪问她画上画的是谁。答道,画的是赵郎。又问:“哪幅画得最像?”答道,两幅都画得很像,后一幅画得更好。因为前一幅仅画出赵郎的外貌形状,后一幅则不仅画出了他的外貌,连他的性格、神情,说话谈笑的姿态都表达出来了。

赵夫人说的前一幅是韩干画的,而后一幅是周昉画的。

周防画得如此高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做宣州长史的时候,一次,他为禅室寺画《北方天王》,因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形象,苦苦思索着。

晚上,睡梦中梦见一个神采飞扬、生动逼真,恰好是他梦寐以求的天王形象,使他高兴得惊醒过来。当即披衣下床,将梦中见到的天王画了下来,画成了深得大家称赞的《北方天王》图。

唐朝京城长安的章敬寺,是代宗皇帝(李豫)为母亲吴太后造的。造得十分壮丽。

兴造的时候,夜以继日地赶工,致使京城现有的材料供应不上,代宗就下旨拆宫殿的旧材料充数,可见它的工程是十分巨大的。到了德宗贞元年间又加以修缮,把周昉找去,要他画幅壁画。周昉刚打算落笔的时候,京城里的人慕名都跑到寺里去看他作画,人数达到万计,真是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周昉很欢迎大家看他的画稿,请他们提出修改的意见。于是,群众七嘴八舌,有的说这地方画得好,有的说那地方画得不好。

周昉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加以修改,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群众“是非语绝”,也就是说说好说不好的意见全说完了,再无意见了。这时,周昉的画也画成功了。

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很能反映群众的艺术爱好和要求,其创作态度极其虚心又是极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

周昉是我国8世纪下半期最有才华的画家之一。他巧妙地创始了“水月之体”(水月,佛教用语,后泛指一切虚幻的景象);他曾在上都画过《水月观自在菩萨》、《水月观音》壁画,现在在敦煌莫高窟五代画像中还可以看到。

周昉不仅在中、晚唐辉耀着整个画坛,即在后世以至东方各国,都产生极大影响。

从五代的周文矩到明代的唐寅、仇英的仕女画,虽各具时代与画家个人的面目,但仍然可以看出周昉画风对他们明显的影响。在国外,贞元间,新罗(今朝鲜)人曾以很高的价格收买了市场上周昉的数十卷画,带回国去。至今在日本高松冢还保留周防风格的古代仕女画。

唐代经典仕女画(唐代流传至今的真迹原作簪花仕女图)(10)

唐 周昉(传) 挥扇仕女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

周昉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代表着唐朝这一时代的绘画特点,即所谓“衣裳简劲”(即衣纹褶带减少)、“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等等,一反过去以骨气为尚的平板形式,在人物画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在中国画坛迄今仍然产生着重大影响。

周昉的作品,散见于历代著录的约有100多件,可惜至今能保存下来的,除了《簪花仕女图》原作之外,只有《纨扇仕女图》(或叫《挥扇仕女图》)了,据说尚有一幅《调琴啜茗图》,现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