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单人跳水奥运选拔赛(市运会我的运动家)

从年初一到年初三,是张家菱难得的新年假期。9岁的她,有4年的人生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度过。在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跳水少儿D组比赛中,她获得了1米板和5米台的两枚铜牌,站上领奖台也是对她辛勤付出的小小总结和褒奖。

爱跳水不怕吃苦

5岁那年张家菱还在读幼儿园中班时,黄浦区少体校教练来挑选运动苗子,聪明机灵、胆子大的她就深得教练喜爱。跳水和游泳教练都看中了张家菱,父亲张子颖抱着让女儿锻炼身体的想法,选了跳水,“让她练练体育蛮好,练跳水还能增强女孩子的柔韧性,倒也没想到要去拿什么成绩和名次。”

全红婵单人跳水奥运选拔赛(市运会我的运动家)(1)

张家菱(右)

跳水训练包括陆上和水上两部分,陆上主要是核心力量和技巧性的训练;水上则先学会游泳,再练习跳水动作。陆上训练在黄浦区少体校,水上训练在东方体育中心,每周训练6次,每次4小时,接送张家菱训练,成了父母轮流的日常工作。

在大人看来枯燥且艰苦的训练,张家菱却甘之若饴。问她怕不怕跳水,她只是笑嘻嘻地说:“跟队友一起跳,人家不怕,我也不怕。”

从1米台开始,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张家菱还没来得及害怕,就已经往水里跳了。3米、5米、7米,甚至10米台也尝试过。张子颖回忆,“10米台她跳过一次,那一次看她跳我特别紧张,落水过程的几秒里,我心跳都加速了。”

所有跳水训练都从“插蜡烛”开始,学习直直地入水,这样才能避免受伤。否则“吃大饼”,胸口或背部拍到水面都是一片红。一些小伤小痛,张家菱从来不叫苦。

上个月练习跳板,因为身体离板太近,张家菱两条大腿的后侧被跳板刮到,顿时红了一大片,还划出了好几道血印子。小姑娘当时也没跟教练说,正好妈妈有事没来接,她自己坐地铁回家,到了家才说有点痛。父母一看女儿的情况,也是心疼不已。

记者问:“女儿练体育这么苦,你们有想过让她放弃吗?”张子颖回答得很坚决,“这还是看每个人的兴趣和忍耐度,她对跳水的热情非常高,偶尔稍微有些小伤没有大问题。她自己喜欢最重要,不然我不需要说什么,她自己就放弃了。”

别的同学回家做功课、吃晚饭,可以早早地把一天的计划完成。张家菱训练要到晚上6点半,回到家吃晚饭,再做功课,上床睡觉常常就晚上10点了。兼顾读书和训练,让张家菱常有疲劳之感,但一想到跟跳水小伙伴们的欢乐时光,她的精神头就上来了。

遭遇成长的烦恼

电视里有跳水比赛转播,张家菱都会端坐着目不转睛。“你跳水的偶像是谁?”“杨健!”女孩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不是全网最火的全红婵,竟是一名男运动员。“因为他是强度王,虽然年龄大了又有伤,但他的难度是世界第一,我特别佩服他。”

对跳水有的只是单纯的热爱,未来发展还前途未卜。发育是跳水女运动员的一道坎,张家菱已经比同龄孩子高出一个头。教练跟张子颖说,如果女孩身高超过1.60米,原则上就不适合练跳水了,或者可以考虑转项花样游泳。

张家菱的一路成长,得到好几位教练的培养,让她从运动小白成长为跳台上的勇敢女孩。现在带教她的吴修忍教练曾是吴敏霞的搭档,在基层带出了黄浦区的跳水“梦之队”。吴教练的专业和敬业,跳水队的融洽氛围,都是让张家菱恋恋不舍的原因。

全红婵单人跳水奥运选拔赛(市运会我的运动家)(2)

张家菱心里是不愿意转项的,父母也给她做了思想工作,很多成功的运动员都有转项的经历,花样游泳世界冠军黄雪辰也是从游泳转项的。4天跳水、2天花样游泳,张家菱开始为可能的转项做准备。

听说花样游泳运动员的身高要求是1.70米以上,而且最好腿要长,这又让张家菱心里打起鼓,“万一我以后长到1.65米呢?那我还是想继续跳水。”

过了年,张子颖打算带女儿去测骨龄,看女儿究竟能长多高。“她现在还小,到四五年级就要有个明确的选择方向了。我还是蛮希望她能从事体育这条路,她自己也比较执着,不一定要出什么成绩,也是一技之长。”

栏目主编:陈华 题图来源:受访者 提供

来源:作者:秦东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