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才观(苟利国家生死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才观(苟利国家生死以)(1)

点击上方“微书榜” 可以订阅哦!

张居正

2005年,熊召政凭借这本书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才观(苟利国家生死以)(2)

和《金瓯缺》那样的历史小说不同,《张居正》则以其故事性见长,金庸也曾评价说,他在看《张居正》时,被其故事所吸引,迫不及待地阅读。

作品共分为四卷,分别是木兰歌、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此书大概也可以归到官场小说中来,故事以历史为本,加以演绎与推想,将那段历史中的纷争与权术,新政与变革描绘成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才观(苟利国家生死以)(3)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万历朝作为明朝中兴的时代,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不少成绩,其最主要的功劳当然不是来自这位22年没上过朝的皇帝,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正是这一时代“万历新政”的主要推手。

他在任的十多年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其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他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足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今后人扼腕叹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才观(苟利国家生死以)(4)

然而张居正的下场其实是意料之中的。张居正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对为官之道的理解并不深刻。他全力推行改革,将明朝的弊政革除,不知道触犯了多少人的利益,在他得势时,有权力做保证,倒也不会有危险。但一旦他失去了权势,倒戈自然立刻就会出现。

正如商鞅不得善终一样,张居正也没能落得一个很好的下场。但是他们为国为民所做的努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份功绩却是抹不掉的。

当然,张居正也许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不在乎,因为他没有精力。正如林则徐的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为国家大义,牺牲自己又如何?张居正虽然死后被鞭尸,如果他泉下有知的话,倒应该也不会太介意。

扫码即可关注我们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