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较低是不是很难减脂(BMI到底是个啥玩意)
春节天天乐的日子已经过去,很多人摸着大吃大喝后急速隆起的小腹日渐焦虑,翻箱倒柜找出了被遗忘已久的健身卡开始锻炼。健身房的工作人员也很激动:“终于来大活儿了!”
为了忽悠好久不见的会员买私教课,工作人员纷纷掏出了纸笔给他们算起了BMI。当他们听到自己的BMI值是超重甚至肥胖,立刻忧心忡忡准备掏腰包。
为了做个头脑清醒的胖子,在掏腰包之前,还是有一些概念要先搞清楚:
BMI就是所谓“体质指数”,计算公式是: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这个概念大约诞生于十九世纪,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
从公式看,BMI相当于把人均匀地剁成几段,称一称单位身高里的重量。在身高相同的情况下体重越重,BMI也就越高(也就说明这个人越胖)。但BMI具体多少算肥胖、多少算正常,不同国家和组织都有不同的规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委员会提出BMI≥25.0 kg/m²为超重,而BMI≥30.0 kg/m²为肥胖。然而这一临界值的确定主要是基于欧美白种人中BMI与死亡风险之间的观察结果而确定,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他族裔人群的需要,自然会四海之内皆不准。
根据各种族裔及不同相关疾病发病风险的数据,世卫组织规定:34岁以下的人,BMI≤25就算健康体重;34岁以上的人,BMI≤27就算健康体重。其中,华裔人群超重的BMI临界值在23.6-26.0 kg/m²不等。这是中国人自己需要参照的的肥胖标准。
即便这样,研究者仍然发现:仅仅使用BMI作为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是不严谨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BMI虽然足够简单、实用,但却有两个巨大的缺陷。
首先,它无法衡量体内脏器是否存在较多的脂肪。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这种“体重正常的胖子”其实不在少数;其次,BMI不区分脂肪和肌肉。有些人超重,是脂肪太多;但有些人超重就很冤枉了,他们是肌肉比例大,就好比同样是两斤棉花和两斤铁摆在那里,体积肯定不一样。有数据称:美国2004-2005赛季的1124名橄榄球运动员,BMI超过30的有43%,超过35的有14%。看起来很可怕,但其实这些运动员身体健康得不得了。
就算两个完全不健身但身高体重一样的人,其中一个胖得很均匀,另一个脂肪都集中在内脏处。那么这两个人虽然看起来完全不同,但BMI都一样。
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开展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规定了中国男性超重的BMI临界值在23.2-26.3 kg/m²,女性则在22.1-24.4 kg/m²。同时以男性腰围≥85cm和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肥胖的标准,进一步分析了BMI和腰围对于死亡风险、主要慢性疾病和代谢异常的影响。
那么,在健康管理过程中是如何测量体内脂肪的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体脂率。大多数人在减重过程中只注重BMI的数值,而忽略体脂率。如果只是一味地节食减肥就会造成这种BMI数值看起来标准,但实际体脂率却较高的情况,也就是说你脂肪没减多少,但肌肉量却减少了。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确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越来越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慢慢变胖了,也没必要太纠结BMI,因为即便数值超了,也不一定说明自己真的胖。也许你只是特别结实,或者就是要查查内脏脂肪量了。
关于如何正确减重减脂,我们会在后续推文中详细说明,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