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VS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VS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考试复习中,大家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难免会有混淆的地方,总觉得他们都在强调学生,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区分呢?接下来我们做如下分析: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大家都知道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相比于其它心理学流派来说,人本主义者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所以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描述,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例如,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都是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只是建构主义者更重视后一种建构,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发展起供日后提取出来以指导活动的图式或命题网络,相反,他们形成的对概念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注重的是学习者的完整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加注重是的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大脑内部加工,尊重学生的建构,是认知经验的一种完善。所以,两者都注重了学生,但是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